“我們這些人是幸存者,有許多戰友犧牲了,如果他們不犧牲,元帥、将軍應該是他們。”晚年的徐向前元帥經常提起這句話,這些犧牲的戰友中,就包括他的老軍長、黃埔一期同學許繼慎。
解放後,徐向前曾多方打聽許繼慎後人的情況,但是沒有任何結果。
許繼慎是誰?為何讓徐向前元帥如此念念不忘?
1901年許繼慎生于安徽六安土門店,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在校期間,他是“青年軍人聯合會”骨幹,受兩廣區委軍委負責人周恩來指派,和陳赓成為中共黃埔軍校支部委員會候補幹事。
1925年11月,葉挺獨立團成立,許繼慎擔任二營營長。第一次東征,他就表現出色,周恩來高興地說:“你們打得太好了,威名大震!”
第二次東征,在攻打惠州城的戰鬥中,蔣介石指揮部隊強攻一天未見效果。關鍵時刻,共産黨員骨幹許繼慎和蔣先雲,各率一支敢死隊奮勇沖鋒,終于将紅旗插上敵人的城頭。這次周恩來表揚他“機智、勇敢和謙虛”,稱贊他的品質如同“金子”一般,是個文武全才。
在接下來的北伐中,許繼慎繼續一往無前,奇襲汀泗橋,勇奪賀勝橋,挺進武昌城,關鍵時刻總離不開他的身影。
1927年5月17日夏鬥寅叛變,許繼慎再次臨危受命率部平叛。在紙坊鎮戰鬥中,他先是右腿中彈,簡單包紮後又投入戰鬥。接着,左肋再次中彈,他顧不得鮮血直噴,将流出的腸子塞進肚子,用綁帶紮住後繼續投入戰鬥。誰曾想,又有一顆飛彈擊穿他的右肋。他躺在擔架上繼續指揮,在他的巨大的精神感召下,戰士們高喊着報仇的口号,終于擊潰了叛軍。
戰鬥結束後,武漢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闿毫不吝啬地稱贊許繼慎是“文武全能,軍政雙才”,周恩來則誇他為保衛武漢“立下首功”。
南昌起義前夕,周恩來十分關心許繼慎的傷勢,安排他不參加起義,而是乘火車去馬回嶺,通知聶榮臻和周士第率部前來起義。完成聯絡任務後,許繼慎前往上海治傷,同時開始秘密統戰工作。
1930年2月,在上海主持中央機關工作的周恩來約見許繼慎,告訴他中央決定在鄂豫皖根據地成立紅一軍,由他擔任軍長,曹大駿任政委,徐向前任副軍長。
許繼慎來到鄂豫皖蘇區後,僅用幾個月時間,便将鄂東北、豫東南、皖西3塊根據地連成一片,其規模僅次于江西的中央蘇區。後據徐向前回憶:“紅一軍3個師捏攏在一起,許繼慎同志立了一大功。”
面對鄂豫皖蘇區紅軍力量的迅猛擴張,蔣介石派出數十萬兵力對紅軍實施“圍剿”。關鍵時刻,中央派曾中生前往擔任鄂豫皖特委書記兼軍委會主席,曾中生和許繼慎二人相互信任,配合默契。
許繼慎放開手腳,率軍馳騁于茫茫大别山區,殲滅了大量國軍,單在香火嶺一役中,便殲敵3個整團,斃俘敵3000餘人。
1931年1月,蔡申熙率紅15軍來到豫東南與紅一軍會師,兩軍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中央派賀龍紅2軍團紅6軍軍長邝繼勳任紅四軍軍長,餘笃三任政委,許繼慎改任第十一師師長。
張國焘赴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書記和鄂豫皖軍委主席以來,對許繼慎的卓越才能也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後來曾在自傳《我的回憶》中這樣評價過:“許繼慎的聲望有時高出于黨和蘇維埃之上”。
張國焘沒有繼續光大根據地的戰績和輝煌,反而執行起錯誤的軍事路線來,大搞宗派主義,對持不同意見者進行殘酷鬥争。
在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失敗後,曾中生、許繼慎等人聯名寫信,向中央反映張國焘的錯誤行徑。張國焘懷恨在心,在雞鳴河召開會議,撤銷了曾中生紅四軍政委的職務,并開始了殘酷的“肅反”工作,将矛頭對準了許繼慎等人。
一天傍晚,張國焘騎馬來到一片小樹林,面對被五花大綁的許繼慎說道:“你是一個立有戰功的人,黨還是愛惜同志的嘛!給你最後一個機會,你隻要承認自己是第三黨,分局還會重新考慮處置問題的。”
“不是就不是,讓我憑空承認,不可能!”許繼慎悲憤地答道。
幾個保衛戰士揚起皮鞭狠狠地朝許繼慎抽打過去。一位經曆了此場景的紅軍老班長晚年曾含淚回憶起這段慘不忍睹的場面:老軍長被打得鮮血直流,皮開肉綻,為什麼要打我們的老軍長呢?
翌日,張國焘在白雀園主持“公審”大會。三天後,許繼慎等四人被悄悄押往新集後秘密處決,屍體被連夜運到一處山窪裡草草埋掉。
一顆正在冉冉升起的政治軍事新星就此隕落,實為可惜!須知葉挺獨立團中最骁勇善戰的兩位将領,一個曹淵已經壯烈犧牲,獨留一個許繼慎,卻落得如此下場。須知許繼慎任軍長,比林彪早了3個月,比黃埔系中第一個任國軍軍長的胡宗南早了足足6年。
1945年,在黨的“七大”會議上,許繼慎被評選為革命烈士,他的名字被列在《革命烈士英名錄》第一冊第一名,足見其功勳之顯赫。
許繼慎得以平反昭雪,這令許多紅四軍老戰士和解放軍高級将領感到無比欣慰,同時大家都抱着一絲希冀:老軍長有沒有妻子兒女?他們到底在哪裡?我們的老軍長可不能斷根啊!
戰火紛飛的年代,人們還來不及面對這些現實的問題。
直到全國解放後,許繼慎的許多老戰友包括徐向前元帥,曾多方多次打聽許家後人的情況,可在那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加之經濟社會尚未恢複正常,尋找老軍長後人的事一直沒有線索和突破。
1977年,六安縣革命鬥争史辦公室正式挂牌成立,工作人員在搜集許繼慎的生平資料時,在一份舊時談話記錄中發現:許繼慎曾在廣州和一位姓譚的姑娘結過婚,并育有一子。遺憾的是,當工作人員輾轉找到這位談話人的家中時,得知他兩年前已經去世,線索就此中斷。
半年後,一位自稱是許繼慎早年戰友、現在南京大學曆史系任教的老人,給六安縣革命鬥争史辦公室寄來一封信,提到許繼慎烈士的遺孀叫譚冠玉,譚冠玉有位兄長叫譚自昌,在廣州嶺南大學工作。
嶺南大學已不複存在,工作人員試着按照舊有的地址,給譚冠玉的哥哥譚自昌寫了一封信,詢問有關情況。同時,給黃埔一期健在的人員、紅四軍的老戰士廣發詢問信函,除了在一個叫王逸常的人那裡得知許繼慎的遺孤叫“許民慶”外,再也沒有其他任何有用的信息。
就在工作人員一籌莫展之際,一封從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寄來的信,交到了工作人員的手中,來信人正是譚自昌。譚自昌在信中告知:妹妹譚冠玉在黃埔軍校當護士期間,和治傷的許繼慎一見鐘情,1925年兩人在廣州結婚。許繼慎夫婦育有一子名叫許民慶,譚冠玉在上海實在無力撫養兒子時,将其交給五舅帶回陽江。1945年譚冠玉患肺病而亡,許民慶在3歲喪父後又面臨13歲喪母的打擊。1949年,許民慶來廣州學習汽車駕駛,後被編入解放軍某汽車運輸部隊,駐紮在湖南衡陽。期間,許民慶曾多次到廣州看望舅父譚自昌。直到十年特殊時期,譚家人因“海外關系”多遭波及下放,與許民慶失去聯系。
在當時的環境下,單憑一個名字找人,猶如大海裡撈針。
數月後,喜訊傳來!譚自昌在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工作的兒子譚志恒找到了表兄許民慶。說來也巧,有天晚上,譚志恒夫婦在電視中無意間看到了湘潭江南機器廠的新聞。建國初期,表兄許民慶在湘潭縫紉機廠工作過,夫婦倆給廠裡寫過詢問信,對方表示找不到此人。這次在電視上看到江南廠的新聞後,譚志恒夫婦試着給湘潭江南機器廠黨委寫了一封信。江南機器廠有5萬多職工及其家屬,廠黨委在尋找無果後,正準備将來信退回原處時,恰巧廠運輸科有位同志來辦公室辦事,得知此事後,他興奮地說道:許民慶就在我們科!
很快,譚志恒夫婦終于和表兄許民慶相聚。
找到許民慶,衆多疑團就此解開:建國後,許民慶曾多次緻信六安地方公安機關,查找父親的消息,但得到的答複總是“查無此人”。
這其中有何蹊跷?原來許民慶小時候和母親共處的日子較短,對父親的信息知之甚少。在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期間,無依無靠的譚冠玉為了保護兒子,沒有告訴他父親的真實身份,而是說其父在葉挺任師長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第七十二團任團長,也就是說父親是“國民黨的團長”,這也為他以後的艱辛遭遇埋下伏筆。
十三歲那年,母親去世,許民慶跟着在醫院工作的五舅生活。也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他将父親許繼慎的名字錯記成了“許繼續”,這也是他的身份遲遲未能揭秘的原因。
長大後的許民慶入伍時,在資料欄中填寫着“父親許繼續,任國民黨團長”。在後來的那場浩劫中,這些都是他成為“反革命”的“罪證”。1980年,許民慶得到平反,來到江南機器廠工作。
1982年許繼慎後人現身的事水落石出,縣革命鬥争史辦公室工作人員立即去信将這一激動人心的消息,報告給了徐向前元帥和鄧穎超同志,1972年時周總理還曾念念不忘、無限懷念地說道:“許繼慎這個同志我了解,政治上很強,很能打仗。”
後來許民慶曾赴北京找徐向前元帥,徐帥當時正在住院養病,二人錯過見面機會。得知消息後,徐帥立即派秘書前去見許民慶,詳細詢問了許家人的情況和困難,給他送去了路費和生活費。
在從秘書那裡得知許繼慎家鄉還沒有承認他的烈士身份,許家後人還沒能享受到烈屬待遇時,徐向前立即給安徽省委寫了一封信,證實許繼慎是在肅反中被錯殺的我黨優秀幹部,要關照他的後代。
安徽省委接信後,立即做了妥善安排,在安徽、湖南兩地民政部門的協力下,許繼慎烈士的烈屬證轉到了湖南,再落實到江南機器廠,許民慶從此享受到了那份遲來的烈屬待遇。
不久,許民慶兩個在家待業的女兒也得到安排,一個進了江南機器廠,一個進了江南廠的大集體。
“許繼慎将軍後繼有人,沒有斷根!”“真是蒼天有眼!”當年鄂豫皖蘇區健在的老紅軍戰士們,在得知許繼慎将軍還有後代的消息後,許多人流下激動的淚水,并将這一喜訊奔走相告。
1988年,許繼慎被确定為33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2009年,他又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曆史不會忘記英雄,先烈當應含笑九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