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武漢又一次迎來高光時刻,獲頒“國際濕地城市”認證證書。
這是城市濕地生态保護的全球最高榮譽,是大美武漢交出的一份“綠色答卷”。
在生态文明思想引領下,武漢奮力打造生态宜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時代英雄城市。
大美武漢,更美了!
武漢之美,美在長江漢江。2018年4月,仲春時節,萬物生長。來到湖北考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指示,振聾發聩。長江武漢段生态保護和治理,再次增速!
整治兩江岸線,武漢百裡長江生态廊道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漢江碧道建設加快推進,長江“十年禁漁”成效顯著,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微笑天使”江豚頻頻現身武漢江段,我國首頭人工繁育小江豚“漢寶”順利降生……武漢兩江四岸,綠色蔥茏,百花漫坡,充滿詩情畫意,一個個保護自然、保護生态環境的武漢故事,書寫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生動篇章,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美武漢。
武漢之美,美在東湖。從屈原澤畔行吟,到李白東湖放鷹,從周蒼柏的海光農圃,到世界級環湖綠道,東湖正在加快建設城市生态綠心和富有楚風漢韻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武漢東湖,這張美麗中國建設的靓麗名片,呼之欲出。
武漢之美,美在濕地。作為内陸濕地最豐富的特大城市,武漢濕地生态全面向好。在這裡,綠水青山繞江城,萬類霜天競自由,同一個生命共同體,美美與共,共生共融!
武漢之美,美在人文。3500年前,盤龍城揭開武漢城市文明序幕,“東方芝加哥”十裡帆樯萬家燈火不夜港,“漢陽造”聲名遠播揚天下,“首義之城”辛亥精神輝耀百年……一城好人,志願精神,文博之城,戲曲碼頭,天生江湖氣魄,自在人間煙火!
武漢之美,美在建設。武漢長“高”了,跑“快”了,輻射更“廣”了,創造了上天入地、通江達海的建設發展新奇迹!
說,“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武漢牢記囑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改善生态環境質量,提供更多優質生态産品,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清水綠岸、鳥語花香。
近年來,武漢全面提升改造城市公園,公園總數增至700餘座,正朝着“千園之城”穩步進發。
數據顯示,武漢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從2013年的160天提升到2021年的289天;長江、漢江武漢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水平;受污染耕地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
這些發生在身邊的變化,人人共享,和每個武漢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成為“良好生态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動诠釋。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提升生态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武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保持加強生态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在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多重目标中尋求動态平衡,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态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武漢紮實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加強東湖等重點湖泊和濕地保護,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文章;全面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堅持推進長江大保護,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建設世界濱水生态名城。
武漢大作“江湖文章”,深入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先後頒布實施一系列法律法規,嚴守生态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繪就美麗生态畫卷,真正實現“護一城淨水、繪兩江畫廊、顯三鎮靈秀”。
長江漢水奔流不息
大美武漢生機盎然
武漢,走出一條生産發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
文明發展道路
交上一份新時代英雄城市
綠色發展的優異答卷
來源:武漢廣播電視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