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是土生土長的重慶女娃兒,居住在80年代初期修建的老式居民樓裡,家在頂樓。
樓下有一個面積不大的廣場,廣場四周都是老式建築,高8、9層的樣子。沒有高樓大廈的遮擋,視野更為寬闊。站在窗邊,可以俯瞰一切,衆覽全局。一眼望去,一片綠色,猶如處身在一片靜谧的叢林中。
而這四季的郁郁蔥蔥全都是黃guó樹的功勞
晨曦微露,沉睡的世界在鳥兒的鳴叫聲中慢慢蘇醒,伴随着環衛工人掃帚和地面摩擦的窸窣聲,偶爾還能聽見公雞的打鳴;接着就是汽車啟動的滴滴聲、茶館擺放桌椅的磕碰聲、健身器材發出的嘎吱聲、以及三言兩語的談話聲;再之後就是震天撼地的廣場舞音樂…… 一天的序幕就這樣徐徐拉開。
這裡成了千百鳥兒的栖息地,人們喝茶休閑、躲避酷暑的最佳選擇。廣場上總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重慶人稱他黃guó樹,那這個guó對應的到底是哪一個漢字呢? 對此,網上曾有不少相關的新聞報道,引發的讨論也是此起彼伏。
引發混淆的三個漢字普通話正音分别為:黃桷(jué)樹,黃葛(gé)樹和黃角(jiǎo)樹,但這幾個字在重慶話裡它們都被念作guó。
在細讀了相關文章之後,筆者覺得林業專家林鴻榮老先生的解釋最為恰當合理,追根溯源,有理有據的說明了黃葛樹的由來。并在1987年《林業科技》第二期上發表了文章《黃葛樹考證》,黃葛樹也從此成了《中國植物志》上的學名。
重慶鵝嶺公園内,樹齡有120年
以下鍊接是上遊新聞·重慶晚報 2018-05-26 的一篇報道,文章将樹名的起源講述得十分詳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http://cq.sina.com.cn/news/b/2018-05-26/detail-ihcaqueu1960036.shtml
1986年7月23日,黃葛樹被正式确認為重慶的市樹。
重慶鵝嶺公園内
碑文:夫鵝嶺者,固禮園之所在焉。園跨山脊以扼兩江,森郁綿亘,曆為世人所稱說。園有茲木,黃葛市樹是也。
高七丈餘,圍二十尺。橫柯交映,勃然綠天。過者仰目,莫不歎之以雄耳!郁郁獨秀,冠如傘蓋,唯一樹而知山林之樂也,蔚然大觀!今勒石作記,贊曰樹王,以為遊者道也。 戊戌年夏月立
在重慶的大街小巷、公園湖畔、平地、堡坎甚至是懸崖上,你都能看見黃葛樹的身影。他的适應能力極強,深深地紮根在土壤裡、石縫間、或是懸崖峭壁上,挺拔地屹立在每一個角落。這也象征着重慶人民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堅韌地紮根在這一片土地上。
懸崖邊上的黃葛樹。5根樹枝,好似在比劃着“孔雀的手勢”
黃葛樹喜愛重慶溫暖、潮濕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同樣,重慶人對于他的深厚情感也無法用隻言片語來描述。他們長久、安靜地陪伴在我們身邊,為我們遮風擋雨,風雨同舟。童年時聽過太多關于黃葛樹的故事和傳說,也記不清攀爬過多少樹梢。他們的起源和故事有太多太多……
除了他的真名外,筆者覺得有兩點不得不知道的小知識: 1. 黃葛樹為何四季常綠?
常綠并不意味着不換葉子。事實上,黃葛樹一年四季都落葉,而他換葉取決于他的落葉時間。也就是說剛好在黃葉掉光的時候,他已經開始萌發新芽,新芽恰好完美地接過了這根綠色接力棒。
兒時曾把嫩芽摘下當零食吃
另外,和其他落葉喬木不一樣的是,黃葛樹如果被移栽,其落葉時間則會取決于移栽的時間,從而打破最初的春天發芽,秋天落葉的自然習性。
黃葛樹因為枝葉繁茂、根系發達,在移栽前,要很大程度地摘掉葉子,修剪根系。摘葉斷根後,生長節奏就被打亂了。但他仿佛有了記憶,到了明年的栽種季節,經過一年的适應後,又開始落葉了。
黃葛樹的果子是球形,成熟後由綠色滿逐漸變為淡紅色
2. 根系太過發達,會破壞地面、撐破基牆嗎?
答案恰恰相反。
與其他大樹不同的是:黃葛樹的根系雖然很發達,但是他隻會在被給予的空間中生長,不會沖破石頭,或者破壞地面。相反,他可以包裹住石頭,在岩石表面蔓延,并将樹根伸入到岩石縫隙的深部,相互交織,起到加固的作用。
石頭被包裹的嚴嚴實實,梯坎邊緣的縫隙也長滿了根系
重慶是山城,石堡坎比較多,但在黃葛樹生長的地方,堡坎被緊緊的包裹住,沒有一處出現裂縫。所以,有時你能看到順着堡坎橫長數十米的黃葛樹樹根,也不足為奇。
除了綠化環境、淨化空氣、美化城市外,黃葛樹更是給了重慶人民滿滿的安全感!
雖然字形上可能會産生混淆,但黃guó樹在重慶人的心裡卻沒有絲毫模糊,占據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在觸摸他的根須時,感受到一股強勁的力量,不由得為之震撼!
筆者會定期介紹身邊的植物,以及他們的故事。希望這些平凡的點滴,能激起您對于植物和自然的好奇心,用心地去觀察、探索、發現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若有不準确之處,還望指正。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使用。如有侵權,立即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