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
對于80、90後來說,爺爺奶奶輩的名字大都很好聽,比如清照、 恩來、仕賢、念慈等等。
但是到了爸爸媽媽輩,名字似乎就遇到了“滑鐵盧”?
我們從下圖中,或許能找見自己的名字,就算沒有,也能從身邊朋友中發現。
到了00後,則是被各種“梓涵”承包,網上有過統計,從17年到20年,“梓”字連續多年位居榜首,甚至還編出了不少段子。
比如老師上課點名叫“梓涵”,結果有四五個叫“zi han”的孩子站起來。
其實,這也并非無稽之談。
我之前經常接觸培訓機構,有一個老師帶了好幾個班,結果每個班裡都有叫“zi han”的孩子。而這些名字,早就像“建軍”、“建國”一樣過時了。
曾經聽一位老師這樣吐槽:
下課後,走出教室看見了班長,于是喊了聲梓涵,結果有3個孩子猛然回頭,對我齊聲喊了一句“老師好”。
當時還沒反應過來,不過很快發現他們的名字都叫“zi han”,隻是音同字不同而已。
也有網友在網上吐槽:網上一再強調“爛大街”的名字,有的家長還是在趨之若鹜。
不過,好在網絡的報道,引起了很多家長的重視,叫“梓涵”的名字也會越來越少,也會像“建軍”、“建國”一樣成為過去式。
但是又出現新的“爛大街”的名字,有老師說:“别跟風,因為使用的人多了,自然也會‘爛大街’。”
這種“爛大街”的名字,并非具體指叫什麼名字,而是一種新型的起名方式:父姓 母姓 姓名。
之所以這樣起名,很多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愛情的結晶,比如:
爸爸姓武,媽媽姓丁,給孩子起名潔,孩子會叫武丁潔。
爸爸姓陳,媽媽姓楊,給孩子起名樹,孩子會叫陳楊樹。
這樣的取名方式,還容易出現“複姓”,但在百家姓中卻沒有這樣的姓氏,比如下面這個名字:曹鄭昊軒。
另外,也會是父姓 母姓,用一個字從中間串起來,比如很多人熟悉的文章、馬伊琍的女兒,小名就叫文愛馬。無奈的是,無論有多愛,也擋不住荷爾蒙的沖動。
那麼,避開這樣的起名方式,如何給孩子起一個好名字?可以參考這句話:1要,2不要。
要:巧用漢字,引據經典。
中華文化5000年,漢字更是博大精深,相比追趕潮流給孩子起名,那些古典韻味的名字更有深意,也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而名字會伴随着孩子的一生,起名時不要過于大意,以免出現“諧音梗”。多翻閱古書籍,嘗試“引經據典”,這樣給娃起的名會更有深意。比如:南懷瑾、曾仕強、柳如是、李清照等等。
不要:使用起名程序。
現在有很多起名軟件,但是對于大多數軟件,我們并不能确定它的漢字庫是否豐富,比如說我們常用漢字有6000多,而公安系統的漢字庫有7萬多,很多銀行、教育部門、交通部門都達不到這麼多漢字。
另外,起名軟件是通過什麼算法來組合漢字,更不得而知了。于是可能得到的結果是,出現了大量的重名。
不要:為追求新奇而新奇
名字雖然很重要,但說到底也隻是人的一個“代号”,不要為了追求新奇而新奇,所以就出現了很多“生僻字”,或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組合,叫上去确實沒有多少美感。
當然了,怎麼起一個好名字,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這就更需要父母下一番功夫了。
互動話題:
對于80、90後來說,你是否知道你爺爺奶奶輩的名字?
你有沒有覺得,爺爺奶奶輩的名字很好聽?
你會怎樣給孩子起名字呢?
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