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大家有什麼下飯綜藝推薦嗎?
大人最近有點沉迷婚戀綜藝無法自拔,腥風血雨 抓馬效果 網友的過度解讀,簡直越看越上頭。

好比《妻子的浪漫旅行6》裡的苗苗和鄭恺,明明倆人新婚燕爾。
卻因為新婚小夫妻經常黏在一起,沒少被網友吐槽(隻有女生被吐槽。

縱觀彈幕言論,苗苗的招罵效果屬于是一騎絕塵,仿佛她做什麼都是錯的。
還被扣上了一個黏老公、戀愛腦的帽子…




簡而言之,鄭恺在這段感情裡一看就不開心,純屬苗苗自己戀愛腦一頭熱。


至于為什麼這麼說?
别問,問就是鄭恺眼裡沒光了

感覺在廣大網友的眼裡,婚姻就隻能有兩種存在形式:要麼雙向奔赴、恩愛天堂,要麼無愛婚姻、如臨地獄。

不過說到婚姻關系,不知道有沒有姐妹看過韓佳人前陣子的在節目裡聊婚姻感受的cut。
說實話,大人看完還是挺驚訝的。
畢竟,她和延正勳一直被說是韓娛的模範夫妻。
可是當主持人問到結婚的好處時,她的反應居然是抿嘴

而且連續抿嘴三次,都沒找到可以說出口的理由…
笑死,和主持人對視那幾秒,真·我的沉默震耳欲聾!

結婚18年,對于婚姻的優點愣是一個都沒想到



當初在事業巅峰的時候早早進入婚姻,還和粉絲承諾說,會展現出幸福的樣子。
可節目裡卻說:現在每周隻期待周五,因為那天老公不在,要出去錄節目…

甚至還說出了,如果有來世,她一定選擇不結婚,獨自生活。

而這些話,韓佳人已經不止在一個節目裡提到過了,總是給人一種婚姻不是很幸福的感覺…
甚至現在,依然有粉絲在吐槽,韓佳人太過戀愛腦,才會那麼早就結婚。

不過,早結婚=戀愛腦?
這掃射面屬實有點廣了吧,讓廣大早婚的夥伴如何自處…

畢竟隔壁國的戀愛腦可比這個吓人多了…
比如,在新年第一天公布婚訊的绫野剛和佐久間由衣。

消息一出,網友全在心疼美女好端端的為啥突然就瞎了…

畢竟绫野剛的黑料多得已經數不清了…
去年還被爆出,不但和數名未成年女性喝酒過夜、強行發生性關系,還在發現對方來生理期時施暴并把女生趕走。

要大人說,明知道男方這種情況,還說他為人正直,并宣稱找到了靈魂伴侶的佐久間由衣才是真正的戀愛腦吧…

其實戀愛腦,早就不是什麼新鮮詞了,在去年就一直保持着超高的話題度。
别談戀愛,似乎已經成了對女生最大的規勸。
就連迪士尼女明星都要被告誡遠離愛情…

甚至有網友開玩笑說:戀愛腦僵屍都不吃!
不過玩笑歸玩笑,姐妹們有沒有想過,成為衆矢之的的戀愛腦到底是什麼鬼?為什麼有的人平時比猴都精,可一談戀愛就降智?

為什麼人一戀愛,就會變蠢?
衆所周知,戀愛腦被稱為21世紀新型絕症。
甚至有人提議,戀愛腦應該被納入醫保。

而為了杜絕戀愛腦,機智的網友們還發明了勸退套餐

對于戀愛腦來說,戀愛大過天,沒有什麼事情能比談戀愛還重要了。
甚至還有網友整理了一些,看了讓人直呼好家夥的戀愛腦行為。
包括但不限于,幫男朋友找女朋友的…

還有被空口套現金的…

簡直讓人看了直搖頭,甚至想潑一盆開水,讓各位姐妹醒一醒的程度。

雖然大家都在吐槽戀愛腦,但咱們都明白,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
可偏偏有些人,在戀愛中就是會頭腦發昏到讓旁觀者以為他是不是“沒長腦子”。

不得不承認,愛情更容易讓人迷失自我、蠻不講理甚至智商經常不在線。
而且,戀愛上頭這件事,也是有科學依據的。
日本就有學者做過這種研究,他們找來了56位戀愛中的志願者以及若幹單身狗。

通過對他們大腦的MRI成像進行分析後發現,和單身組比起來,熱戀組志願者們的大腦右背側紋狀體區域中,大腦灰質密度明顯降低。

這個灰質,是參與大腦獎賞機制的重要物質。
也是控制肌肉運動、感官體驗、記憶、情緒以及決策制定能力的神經中樞區域。
灰質的功能這麼多,莫名其妙就沒了人不變傻就怪了。

2021年,一項發表在Nature上的研究裡也提到了類似的“戀愛魔法”。
研究人員通過對果蠅的觀察發現:多巴胺神經元的大量激活,可能會造成一些短期内的失憶。

這個失憶,并不是瓊瑤劇裡的失去記憶。
而是指在短時間内,大腦會進入一個封鎖區,無法被我們使用。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有些小夥伴平時智商占領高地,可一談戀愛,就像被流放到了智商盆地一樣。

再結合剛剛我們提到的獎賞機制,在進入甜甜的戀愛時,我們就會大量分泌多巴胺。
而這些多巴胺就會短暫地蒙蔽雙眼,讓理智離家出走。
等上頭期過了,比如分手或感情進入平淡期,我們智商才能重新占領高地。

當然,智商下線隻是戀愛腦的其中一種表現。
還有些人,在戀愛中會一步步降低自尊、失去自我。
除了情緒上頭外,還會無時無刻想要和伴侶貼貼,甚至在面對和伴侶分别時會忍不住哭鬧,有的還會出現生理不适。

這種戀愛腦的本質,其實就是“分離焦慮”。而且很多處于熱戀狀态的人都或多或少有點“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也是焦慮症的一種。

分離焦慮症,又是什麼?
分離性焦慮症,高發于6個月~3歲的學齡前兒童。
大多指孩子在離開照顧者時出現的一種消極情緒。

比如,當寶寶的照顧者不在視線範圍内,他們就會通過哭鬧表達焦慮和恐懼,以呼喚照顧者的出現。
最常見就是,一去幼兒園孩子就哭鬧個不停。
一般來說,這種焦慮狀态會随着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的成熟逐漸得到改善。

但這并不代表成年人就不會有分離焦慮,成年人的依戀對象大多數都是自己的另一半,而且戀愛中還是很常見的。
有心理科專家特别解釋過,當成年人和自己的依戀對象暫時分開後,會産生幾種不同的依戀表現。
一種是安全型依戀:當依戀對象離開時不會難過,但回來時依舊會很高興。

但對于焦慮型依戀的人來說,就很容易産生分離性焦慮症。
這類人通常在親密關系會對安全感的需求很高,總是會擔心失去另一半,需要不斷和對方保持聯系,也會對對方一些行為視為疏遠信号并過分敏感等。
當意識到另一半會暫時離開後,還會坐立不安、焦慮緊張、失眠,甚至頭疼惡心等。

根據DSM-5的标準,成年人的分離焦慮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1、與依戀對象分離時會感覺異常痛苦;
2、總是過度擔心依戀對象會受到傷害或不幸;
3、極其害怕獨處;
4、因害和依戀對象分開,而不願或拒絕出門;
5、當知道要與依戀對象分開時,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生理現象;
6、需要依戀對象的随時報備。
小夥伴們可以對标一下自己,如果相關症狀超過三條并持續了6個月以上,那就要注意了!

不過,即使我們發現自己有點分離焦慮症,也不必太過緊張。
因為這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心理狀态。

改善這種狀态的關鍵,就是從自身尋找安全感,成為獨立個體,減輕對其他人的情感依賴,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脫離開Ta的陪伴。
畢竟一段健康的戀愛是1 1>2,而不是=1的狀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