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喜愛玩蟲,尤以北方為盛,北京胡同文化更是把蟲文化發展到了極緻,衍變成了一種高雅的娛樂藝術。不過說實話,憑着網絡技術的普及便利,現在的人們見識是真不少,但要說随便拉出來一個,說說莊稼地裡那些昆蟲,說說什麼是蛐蛐,什麼是蝈蝈,估計還真不一定說的出來。
其實甭說現在,就是八九十年代那時候,也不見得人人都懂這個,老家農村夏天地裡常見的昆蟲統一就三個稱呼:小秃、老扁和老飛,小秃是蟋蟀一類的統稱,因為頭上除了兩個須子啥也沒有,農村土話“秃瓢”嘛,那兩個就更簡單了,老扁就是瘦瘦的蝗蟲,老飛就是胖胖的蝗蟲。蛐蛐、蝈蝈是北京人的稱呼,出了北京、河北,再提這個,還真講不清楚。
蛐蛐就是蟋蟀,什麼夜鳴蟲、将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竈雞子、孫旺,土蜇拉都是它,夏秋夜間聽到牆角傳來的蟲鳴聲,基本都是它們,古詩雲“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蟋蟀分布廣泛、種類繁多,也是我們見過最多的一種昆蟲,常見的有頭部方一點的:
也有頭部圓一點,北京一帶叫油葫蘆的:
蝈蝈外形和蝗蟲很像,身體草綠色,觸角細長,别名也很多,如哥哥、蛞蛞、蚰子等。雄蟲的前翅互相摩擦,能發出“括括括”的聲音,清脆響亮。喜歡吃瓜果、豆類等,人們用小竹籠飼養觀賞已經有上千年曆史了。它長這樣:
還有放在專門籠子裡養的這樣:
小時候我們這邊管蛐蛐叫小秃,管蝈蝈叫蚰子。蟋蟀到處都是,尤其以玉米地裡居多,逮着用狗尾巴草的莖稈串起來,放到竈間剛燒過的灰燼裡一埋,過一會拿出來香氣撲鼻,最是解饞。蝈蝈則不常見,偶爾在豆地裡才有,因為蝈蝈最喜歡吃黃豆葉子。小時候逮蝈蝈也是放在家裡養着玩,用高粱杆做成籠子,挂在窗台或者廊檐下邊,能一直養到深秋,每天聽着“括括括”的叫聲,很是讨人喜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