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喜歡自己的工作,也喜歡工作背後的責任,我和我的愛人成了從一個單位回到同一個家的‘分居夫妻’。”
魯健和鄭天亮
魯健和鄭天亮都是我國央視新聞欄目的著名主持人。
他們一個在《今日關注》《中國新聞》中現身,屬于白天主持。
一個在《新聞直播間》《午夜新聞》中亮相,屬于晚間主持。
魯健早上起床去上班的時候,鄭天亮剛回到家裡睡着沒多久。
魯健下班要往家裡趕的時候,鄭天亮已經打理好自己,精神抖擻地要去上班了。
兩夫妻想要見上一面,要麼鄭天亮晚睡,要麼魯健不回家在單位駐守。
同一屋檐下還要如此分居,這樣的婚姻生活中。
如果雙方沒有足夠的包容與理解,怕是很難長久走下去。
魯健和鄭天亮
“早知道是‘白天不懂夜的黑’,我那時候就不嫁給你了!”
鄭天亮有時候也會撒嬌着抱怨。
說歸說,這樣的困難兩人還能克服。
可當孩子到來的時候,如此作息的父母,要如何化解生活中的矛盾?
都不願意放棄手中的工作,也不想孩子跟着自己受苦。
魯健與鄭天亮商量了一下午,選擇将孩子送出去……
01 一見鐘情“掉入火坑”
魯健是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小夥子。
大學畢業被阿拉善盟電視台錄用為播音員。
之後又前往北京廣播學院(今中國傳媒大學)學習。
1997年,25歲的他以優異成績和老師大力推薦,成為了本校的碩士在讀生。
2001年走出校園,快要30歲的魯健有幸被中央電視台選入其中。
也在這裡遇上了比自己小6歲的“前輩”鄭天亮。
鄭天亮19歲考入北京廣播學院,大四的時候就接手了新版《東方時空》。
97年魯健還在讀碩士,她就已經與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一組,開啟了自己的主持生涯。
2001年的8月份,中央電視台對一批工作人員展開了系統知識講解與實踐學習。
第一節課上,魯健從鄭天亮選位置坐到了自己身邊開始,就頻頻走神。
一節課下來什麼都沒有記住。
魯健有些尴尬地看向鄭天亮:“你好,能不能把你的筆記借我看一下,我沒聽明白。”
誰知鄭天亮毫不扭捏,笑着遞出筆記還附贈一句:“你當然聽不明白,你隻顧得看我了。”
就是這樣一句話,魯健知道,自己這算是真正的一見鐘情了。
鄭天亮
認認真真謄抄了鄭天亮的筆記,第二天再見時,魯健說:“謝謝你,你的字真好看。”
可能會也是年輕愛胡鬧,鄭天亮回他:“那是我的字好看,還是我好看?”
魯健鬧了個大紅臉,但兩人也因此熟悉起來。
室内學習結束,課外實踐開始。
一群人被大巴車馱着搖搖晃晃前往内蒙古赤峰電視台鍛煉,魯健任帶隊隊長。
在這裡,他又看到了鄭天亮開朗活潑之外的另一面——敬業上進。
從不會抱怨任務超負荷,願意主動幫忙頂替生病同事的崗位工作。
領導說想要員工開動腦筋出出主意,整改一下部分欄目。
鄭天亮二話不說開始考察,做受衆分析,比較時間段收視率。
最後整理成文件,悄悄放在領導辦公桌上。
鄭天亮
鄭天亮忙,魯健就陪着她忙。
鄭天亮下班晚,魯健就把第二天的工作拿出來做,等着她一起下班。
半年實習時間裡的陪伴,兩人順理成章地成為好朋友。
而回到中央電視台。
憑借紮實的基本功和優異的實習成績,29歲的魯健進入了海外中心播新聞。
23歲的鄭天亮成為了《國際時訊》和《午夜新聞》的主持人。
魯健鄭天亮
事業穩步發展,魯健也想将“好朋友”的關系變上一變。
果斷告白快速被拒絕。
“我不想找同行結婚!”
鄭天亮的一句話讓魯健頭昏腦脹。
但他暗自告訴自己“纏着她,不放棄就有希望”。
加倍對鄭天亮好,時不時制造一個偶遇,準備一點小驚喜,如此堅持兩年多。
“真是掉進你的火坑裡。”26歲的鄭天亮被感動,投入了32歲的魯健的懷抱。
省了談戀愛的步驟,2004年3月6日,這兩人低調領結婚證。
還沒等她們共築愛的小窩,新婚第二天,兩人便共同奔赴同一場十分重要的會議。
住在會務組準備的賓館裡,分頭行動做着自己的工作。
十幾天的時間裡,小夫妻愣是一面也沒見到過。
魯健鄭天亮
02 有了孩子又要分離
好在工作告一段落,家庭被排在了最前方。
那時候單位給魯健和鄭天亮分了一套50多平米的小一居。
兩人拾拾弄弄把小家打扮得格外溫馨,之後再度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
2005年,魯健因為出衆的個人能力,被調往國際頻道《今日關注》當主持人。
這時候的鄭天亮則已經成為了《午夜新聞》《新聞直播間》的當家花旦。
一個白天上班,一個晚上和淩晨上班。
夫妻倆颠倒個的工作時間造就了他們在一間房子中的“分居”狀态。
最忙的時候,小夫妻兩人一個月裡就在家裡見了彼此兩次面。
想要有什麼聯系,隻能手機發短信。
這樣的生活很多人估計過不了兩年就會崩潰。
可能是同屬一個崗位,魯健與鄭天亮十分能夠包容理解彼此,并努力照顧着對方。
鄭天亮熱愛工作的同時也十分熱愛生活。
就算時間再緊張,她也能保證家裡的整潔,一塵不染。
偶爾有個一兩天的假期,她會在打掃完衛生之後買菜做飯。
給下班回來的丈夫奉上一頓有着煙台風味的海鮮大餐,但也會配上丈夫喜歡的西北面食。
而魯健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早起做飯。
等妻子回來兩人一起吃一點,聊聊天,之後自己去上班,妻子去睡覺。
“誰的婚姻都是有苦有甜的。我們不強求對方一定要在婚姻裡付出到什麼程度。按照自己的作息習慣去生活,保養好自己的身體,對家庭有責任感,這就可以了。”
始終帶着彼此的愛往前進,鄭天亮在28歲的時候懷了第一個孩子。
魯健夫婦與女兒
工作不能停,她依舊在晚間主持節目,而丈夫魯健卻沒有辦法伸以援手。
畢竟他們的工作都有着特殊性,和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魯健心疼妻子的辛苦,于是在生活中盡可能地多照顧。
早上上班前準備好好幾樣早餐,在家裡堆滿緩解孕吐的水果,買最舒适的靠背墊讓妻子緩解疲勞。
2007年3月,在小夫妻的期待下,女兒魯知予平安出生。
雙方的母親分别從家鄉趕往北京照顧鄭天亮。
可50多平的房子實在容納不下4個成年人的穿梭。
将孩子們的窘态看在眼裡,兩位母親沒有說過什麼埋怨的話。
将就着住了兩個月,鄭天亮該上班了。孩子怎麼辦?
魯健夫婦與女兒
魯健的媽媽最先表态,說自己可以将孩子帶回去養。
可考慮到公公98年就因為腦血栓而癱瘓。
婆婆不僅要照顧公公,還要照顧自己的老母親。
鄭天亮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媽媽:
“媽,對不起,我可能要給你增加一些負擔了……”
擺擺手制止,鄭媽媽拍着女兒的背說:“那是什麼負擔,我巴不得快點抱回外孫女,讓你爸也看看,這孩子多俊啊。”
魯媽媽眼眶發紅,她不好意思極了,卻也覺得這是最好的辦法。
鄭天亮很擔心,父母的缺席,也許會給孩子的人生造成不好的影響。
可職場與生活相碰撞時,親情有時候不得不暫時割舍。
魯健
03 小小孩童牽動父母的心
與丈夫商量着等孩子6歲時接回來上學,在這期間的每個月,他們都要抽時間回去看望孩子。
不見面的日子裡,幾乎每天都有一通電話打回去。
時不時從北京發出往煙台的快遞,這來來往往傳遞的東西,都叫做愛。
小時候不知道,長到四歲多的時候,魯知予變得非常纏父母。
隻要到了約定的時間,小姑娘就會提前準備好衣服,把在幼兒園獲得的小紅旗排列好,以最好的形象和成績,迎接父母的擁抱。
相聚的時光雖然幸福卻也短暫。
受工作限制,鄭天亮和魯健大多數去到煙台隻能住一晚,第二天就要準備離開。
小小的魯知予明知道自己攔不住父母的腳步,卻還是會用大聲嚎哭表達情緒。
圖丨鄭天亮
每到這時,鄭天亮和魯健就覺得心如刀割。
可扛過了這一時刻回到崗位,他們又是笑容無懈可擊,幹練而又專業的央視新聞主持人。
在這樣的感情與理智的拉扯下,女兒魯知予6歲了。
快速做好彼此的時間和教育規劃。
鄭天亮與魯健一起回到煙台,接回了牽挂6年的寶貝。
放棄一切除工作外的聚會活動,魯健為了讓女兒飲食健康,學了一手好廚藝。
早上起床做早餐的同時還精心準備一份便當給女兒帶去學校做午餐,之後送孩子上學。
傍晚鄭天亮接回女兒後再去上班,而晚飯同樣由魯健操刀。
女兒想吃什麼菜,隻用向魯健報備,過不了幾天,這道菜就會出現在小姑娘的餐盒裡。
因為白天有時間,鄭天亮有時候也會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帶孩子出去玩耍。
雖然時間不長,但魯知予很滿足。
圖丨玩雪
小姑娘被外公外婆教的很好。
她雖然不理解外婆說的“工作特殊性”有多麼特殊。
但她知道父母不能經常陪伴自己,是因為他們要每天都出現在電視中,陪伴更多的人。
“爸爸媽媽,我可不是自私的小孩,有那麼多人喜歡你們,我也很開心。我長大也要當一個主持人,受人喜歡,成為你們的接班人。”
聽到女兒說出的這樣的話,鄭天亮隻覺得疲憊一掃而空,渾身充滿了力氣。
04 二胎到來,我們還要這樣分離嗎?
享受着一家三口的溫馨時刻,一個新的驚喜悄然而至。
2014年,36歲的鄭天亮再次懷孕,可她卻有些糾結要不要這個孩子。
魯健理解妻子的想法,沒能陪着大女兒成長,他們一家三口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淚。
如今再添一個孩子,經濟和身體壓力是小事,情感和精神上的疼才最要人命。
魯健全家福
正當他們猶豫不決的時候,鄭媽媽解開了夫妻兩人的心結。
“别擔心這些,生下來吧,還是我和你爸帶。你要是怕孩子缺少父母陪伴會有情感缺失,你們不如問問知予,看她怎麼說。”
被母親動搖了決心,鄭天亮将大女兒拉到了身邊:
“小寶,爸爸媽媽沒有陪你長大,你有沒有怪過爸爸媽媽?”
——“你們現在不就在陪我長大嗎?媽媽,你是不是又有小寶寶了,他什麼時候才會出生?我肯定做一個好姐姐,對他好,陪他玩……”
一年級還沒上完的小姑娘絲毫不在意母親的第一個問題。
她的關注點全在還未出生的家庭小成員身上。
直到這時鄭天亮才明白過來。
原來不是孩子怪父母,而是自己一直覺得沒有盡到母親的責任,在自我責怪。
想通之後,鄭天亮調節心情,隻等孩子降生。
因為已經是大齡産婦了,魯家媽媽不放心兒媳婦,又一次千裡迢迢來到北京照顧。
2014年接近年底,魯知予開心地來到學校,她向同學和朋友們炫耀。
說自己有了個非常可愛的弟弟,名字叫做“滿滿”。
可沒等小姑娘開心多少天,弟弟就要随外婆回煙台生活了。
送弟弟走的那天,魯知予怎麼都不去學校。
跟着父母、外婆到達高鐵站,小姑娘大哭的聲音讓人側目。
“我還沒有和弟弟玩多久,為什麼要把弟弟送走,我也要跟外婆回老家,我要到那邊上學去……”
女兒的嚎哭沖走了一些魯健的傷感,他簡直哭笑不得。
最後在鄭天亮“我和爸爸每個月都會帶你回去看弟弟”的保證下,才讓女兒放手,揮别外婆和弟弟。
05 人不會總被困難打倒
2015年,鄭天亮的父親退休了。
老兩口心疼女兒女婿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要千裡奔波。
于是他們開始每個月往北京跑一次。
可二老都60多歲,帶着個幼兒也讓人擔心。
于是魯健做主賣掉了單位房,拿着和妻子多年的積蓄,在五環附近買了套大三居,附帶一個小小的書房。
快速裝修完畢透了氣,2016年的11月,魯健前往煙台,接來了嶽父嶽母和兒子。
而在北京的鄭天亮也在同事的推薦下,快速找好保姆。
看着一切都安排妥當,鄭家爸媽隻想着孩子總算苦盡甘來。
有保姆幫忙照顧孩子,兩位老人也不會很辛苦。
每天接送一下魯知予上下學,陪着滿滿滿小區轉。
家裡有了人氣,也有了歡聲笑語,魯健和鄭天亮隻覺得渾身都有着無限力氣。
2019年,夜間工作16年的鄭天亮終于迎來了工作變動。
轉去主持同類型節目《朝聞天下》,她的作息時間總算正常了。
也是這一年,魯健主動接手央視新推出的一個全新的節目《中國地名大會》。
因為工作能力突出,領導還為他專門開了個訪談專欄。
日子一點點朝着好的方向穩步前進,他們也有了更多的時間顧及家庭,以及在遠方的那對父母。
都市讨生活的男女,各有各的艱難與不易。
事業與家庭的難以平衡,不知道打碎了多少曾經溫馨的港灣。
魯健與鄭天亮的婚姻一直保鮮到現在,是因為他們彼此始終都保持着一顆願意互相包容理解,也願意苦難共擔還互相打氣的心。
還因為他們有兩對願意奉獻、從不計較的父母。
一家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再大的難關,也不能永遠困住這樣的家庭。
當事業與愛情、孩子交織在一起成團亂麻的時候,正在看文章的朋友們,你如果遇到了魯健與鄭天亮曾經面對的難題,你會如何選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