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水池大規模養魚

水池大規模養魚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17:30:57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8月31日訊把“魚兒的家”從池塘搬進一隻隻“巨型水桶”,武漢華豐聚生态農業發展公司的這種養魚方法,不僅年産魚量比傳統水面養殖高出約15倍,還可實現養殖過程零排放。

水池大規模養魚(把魚兒的家搬進)1

在室内養殖基地,工作人員在運料升降車上巡察陸基桶内鲈魚的生長情況。 記者喻志勇 攝

31日,在位于黃陂區王家河街的這個水産基地,長江日報記者看到了一排排“巨型水桶”。

登上扶梯,站在2米多高的“水桶”旁,方能看清直徑約8米“水桶”的全貌。“巨型水桶”内水流不斷卻不見魚,一旦投食,則引來無數魚兒上浮争食。

水池大規模養魚(把魚兒的家搬進)2

工作人員站在運料升降車給魚投喂飼料。 記者喻志勇 攝

公司總經理鄒勝華介紹,這種“巨型水桶”名為陸基圈養池,是該企業結合市場成熟産品,自主改造的一種水産養殖設備。

每個陸基圈養池容量約125立方米,可養殖鲈魚、花菇魚等特色水産,單池年産量八千至一萬斤,遠高于傳統水塘養殖。他打趣地介紹,因池内水不斷循環流動,因此池内魚兒比魚塘養殖得到了更多鍛煉,“魚遊得多,相當于不停地健身,肉質更好!”

水池大規模養魚(把魚兒的家搬進)3

養殖基地室外陸基桶,裡面養滿了魚。 記者喻志勇 攝

陸基圈養池的真正特色,在于該設施具備節約養殖水體面積和環保節能的雙重特點。鄒勝華介紹,圈養池通過管網與外部建造的生态水池連通,魚在圈養池内,通過人工投喂生長,圈内含有的排洩物、飼料殘餘的水體,則經過精巧設計的排污管網抽出,經微濾機和生态水池物理過濾和生态淨化,重新注入圈養池,形成一套閉環的循環利用系統。

水池大規模養魚(把魚兒的家搬進)4

養殖陸基桶裡的水就是從這個蓄水池裡經過初步過濾抽取的。 記者喻志勇 攝

武漢市水産技術推廣指導中心高級工程師劉子棟介紹,傳統的水産養殖中,水塘養殖數年後,因殘餌、排洩物等的殘留需排水清淤,會消耗水源,而圈養池循環養殖模式,則通過生态池水草、鲢鳙等自然淨化,進行循環利用,能夠較高程度提升水體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過濾出的有機物作為園區内植物的肥料,水産循環養殖基本實現‘零排放’。”

水池大規模養魚(把魚兒的家搬進)5

養魚的水經過這個微濾機過濾掉雜質後可以循環使用。 記者喻志勇 攝

而清潔循環利用的水體,也使得養殖圈内可進行高密度養殖。

目前,該水産基地共有60餘個循環陸基圈養池及同類的集裝箱養殖水域,培育鲈魚、花菇、銀鳕魚、圓吻鲴等特色水産品,其中三分之一為鲈魚,預計年出産成魚可達200萬斤左右。下月,該基地的一批鲈魚将上市銷售。

水池大規模養魚(把魚兒的家搬進)6

零排放陸基圈養模式養殖的鲈魚。 記者喻志勇 攝

據悉,圈養池養殖模式興起于2018年前後,是一種新型的水産設施養殖模式,具有生态環保、綠色減排的特點,是我市目前大力發展的綠色健康高質量養殖模式。

(長江日報記者汪峥 實習生王文典 通訊員陳仕聯)

【編輯:趙可】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