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孕婦做手術是怎麼樣

孕婦做手術是怎麼樣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9-08 06:51:19

  孕婦做手術是怎麼樣(怎麼為胎兒做手術)(1)

  他是一個小戰士 懷孕6個月的科斯蒂去醫院做例行超聲波檢查,然而厄運降臨:寶寶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髒病——心室擴大症以及肺部閉鎖症,心髒瓣膜一直處于關閉狀态。看着彩超檢查單上孩子模糊的五官影像,科斯蒂心如刀絞。

  假如孩子還有染色體異常的話,會影響終生智力,而且沒有治療方法。為及早發現胎兒有無染色體異常,醫生抽取了孩子的臍帶血進行化驗,結果正常。

  一般患先天性心髒病的胎兒在子宮内的時候基本沒有症狀,因為母血的氧氣可以通過胎盤進入到胎兒,多數能正常發育。但是出娘胎後,孩子的心髒就要自己工作以供應全身的氧氣,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問題,可能呼吸困難,甚至窒息;也有可能生下來的時候沒有問題,過一段時間後就缺氧,面臨生命危險。

  醫生建議:“與其承擔孩子出生後的巨大風險,不如現在引産放棄胎兒。”科斯蒂反對:“我舍不得,一個鮮活的生命難道就這樣眼睜睜看着他消失嗎?”

  醫生給了她兩個選擇:在懷孕31周時接受剖腹産,讓早産嬰兒及時接受手術。心髒手術仿佛和時間賽跑,等到胎兒出生後才做手術,可能将為時太晚。因為先天性心髒病随着時間的推移,會發生許多繼發性病變,且術後是否痊愈也很難說。或者給仍在子宮裡的胎兒實施心髒手術,毫無疑問這是最節省時間的。

  “但我不能打包票,”醫生補充說,“這種手術剛剛起步,對母親和胎兒都有危險,可能會遭遇流産,或者胎兒的心髒會穿孔。”夫妻倆決定冒險一試:“我們希望能給他最好的存活機會。”

  此時胎兒的心髒隻有一顆葡萄般大小。科斯蒂被送入手術室,在超聲波引導下,醫生将一枚小針刺進她的腹部皮膚,并繼續刺進胎兒的心髒瓣膜,接着,用中空的小針植入一個膨脹設備,打開胎兒緊閉的心髒瓣膜。超聲波掃描顯示胎兒的情況不錯,但醫生告誡:“說成功時間尚早,等孩子出生後才能斷定。”

  嬰兒降生了,是個白胖可愛的男孩。醫生對孩子進行了長時間的觀察和一系列檢查後,告訴了一個夫妻倆渴望聽到的消息:“我們認為你們的兒子是健康的。”

  科斯蒂驕傲地說:“盡管他年齡這樣小,卻經曆了這麼痛苦的手術,他擁有強大的内在力量和堅持求生的不屈意志,他真是個勇敢的小戰士。”

  孕婦做手術是怎麼樣(怎麼為胎兒做手術)(2)

  奇妙的胎兒手術 Fetus as a patient(視胎兒為可治療的病人)是國際胎兒學會宣言的标題。以往的觀念較偏向認為胎兒不是可治療的病人,胎兒在産前篩查時如果被發現有重大的異常,由于治療方法的進展遠遠落後于診斷能力的進步,絕大多數情況下,為了讓孩子不因為先天疾病而輸在起跑線上,父母會忍痛放棄孩子。

  實際上,人類的遺傳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不下四五千種,除了那些有基因缺陷不可治療的疾病外,可以通過産前診斷查出來的、可治療的疾病基本上有80%~90%的治愈率。

  随着醫學研究的逐步深入,胎兒醫學已經從産前診斷發展到胎兒外科手術治療。被譽為歐洲胎兒醫學之父的比利時挪溫大學教授詹•狄普斯說,胎兒醫學就是讓胎兒以病人的面目出現在醫生面前,醫生給還在子宮内的胎兒治病,從而矯正畸形、修複缺損等。

  1981年,美國外科醫生米切爾•哈裡森為一名胎兒清除了尿道堵塞病症,開創了做開腹胎兒手術的先河。現在歐美國家擴大了胎兒手術的範圍,已用來治療許多緻命及非緻命性先天異常疾病。

  胎兒手術一般分為三種方式:最早的是開腹開子宮方式,取出胎兒“溜達”一圈,在嚴格消毒情況下對胎兒作必要的手術治療後,再将其放回母體内繼續生長發育,可治療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樣畸形,橫膈膜疝,骶尾、頸部、胸腔内的畸胎瘤等。第二種是胎兒鏡手術,做法類似常見的腹腔鏡手術,常用于雙胞胎輸血綜合症、羊膜帶綜合征及尿路阻塞性疾病等情形。第三種為超音波掃描指引手術,用于先天性心髒病等。

  胎兒手術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它能讓手術效果達到最優化,例如兔唇,寶寶出生後即使手術再精巧,長大後都會或多或少留下疤痕,而在胎兒時期手術,強大的生長發育功能可以完全解決這個問題,一點疤痕都不留。另外,胎兒手術還能将大病化為小病,減少寶寶今後可能的後遺症。

  有脊柱畸形的胎兒往往可以得到存活,但卻常常伴随重大的終生殘疾,包括截癱、腦積水、大小便失禁等,在胎兒期進行治療,就可能改善這種嚴重不良狀況。特别是嚴重的先天性心髒病,勢必影響到孩子今後心肺功能的恢複,盡管現在可以在寶寶出生後幾小時就展開手術,然而後遺症多少有一點,而宮内胎兒手術則可以将這個後遺症降到最小。

  孕婦做手術是怎麼樣(怎麼為胎兒做手術)(3)

  治病還是緻病 目前,胎兒手術尚處于起步階段,技術難度較大,存在一定風險。

  母親可能面臨流産、早産、子宮破裂,而對胎兒來說,做這樣的手術是否危及或影響孩子的生命和将來的生長發育也存在問題。美國田納西州溫德比爾特大學醫療中心的喬•布魯納在美國醫學會雜志上撰文說,他的開腹胎兒手術的确減少了由脊柱裂所導緻的并發症的發病率。但同時有報道說,布魯納的手術同樣增加了胎兒早産的危險。胎兒手術好比雙刃劍,有時為了治病,反而會産生新的疾病,有資料表明,經過胎兒手術後早産的嬰兒中,有5%患有大腦性麻痹症。

  不是每個孕婦和胎兒都能成為手術的合适人選,所以美國胎兒手術項目一般都有一名倫理學家參與,以對他們的手術和病人是否适宜作出評價。進行胎兒手術應包括這些條件:染色體正常、單種器官異常、單胞胎或其中一位胞胎有異常的多胞胎、胎兒病情惡化、胎兒水腫及心髒衰竭的情況,而且孕婦要沒有會增加手術并發症及死亡率等風險的疾病,如心髒疾病、肝功能異常、肺疾病,腎髒功能異常;孕期小于32周。

  不過大多數醫生認為,胎兒手術的關鍵是技術問題,如果能解決精細操作和顯微設備問題,便能把損害減少到最低程度。有人預言,未來的胎兒手術将進入機器人手術時代。

  孕婦做手術是怎麼樣(怎麼為胎兒做手術)(4)

  胎兒起源的成人疾病 除了為胎兒施行手術外,還可以用藥物給胎兒治病。如胎兒缺氧後,常并發酸堿平衡失調而導緻酸中毒。以前對此是一籌莫展,現今采用羊膜腔内給藥,可迅速取得療效。

  胎兒在母親子宮内發育的10個月,與人的整個生命周期相比極為短暫,但卻非常重要,可能會對以後疾病的産生發生作用。

  1995年,英國MRC環境流行病學研究所大衛•巴克博士和同事提出了人類疾病的胚胎源性理論,認為成人的慢性疾病不但與遺傳因素和生活方式相聯系,也與在胎兒細胞快速分化重要時期的一些損傷相關,如胎兒宮内營養不良将會對人體産生永久性的代謝和結構上的改變。流行病學研究證明,低出生體重兒成年後患冠心病、缺血性心髒病、高血壓、糖尿病或慢性腎髒疾病的發病率增高。于是,一些醫院陸續設立“胎兒宮内營養專科”以改善胎兒的營養狀況。

  胎兒醫學的發展已為醫學治療開啟一扇更寬闊的門,今後人類治病可從胎兒開始,我們有理由相信胎兒醫學将造福于更多的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