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阿那亞,也許有些人不知道,但說起那個“中國最孤獨的圖書館”,大家可能不陌生。
這個圖書館是阿那亞社區中的配套設施。2015年,《一條》拍了一個關于建築的視頻,之後在網上就火了,有約6億的點擊率。再過兩年,孤獨圖書館招聘館長的消息上了熱搜,這個職位又成了最令人羨慕的工作。
在距離北京3個小時車程的秦皇島北戴河,凜冽的冬日中,一棟450平方米的建築“孤零零”地杵在海邊,周圍是一片細膩的沙灘。每年有大大小小一千多場活動在這裡舉行,包括五條人樂隊的專場演出。
7年裡,一座小鎮靜靜地在這裡生長。來到阿那亞的人們很難意識到,這裡最初隻是一個海邊的樓盤,還是一個不太好賣的樓盤。
而馬寅,這個親手打造阿那亞的人,也開始備受關注。
“阿那亞是我掉進的一個大坑”
2013年,馬寅拿到了一個秦皇島昌黎縣的爛尾項目,本想短期内将地轉手賺份差價,但沒想到這塊地遲遲賣不掉,坐落在北方荒蕪海邊的房地産項目成了他掉進的一個“大坑”。
當時,他已是一家地産上市公司的總裁,萬般無奈之下,不得不倒逼自己回過頭來思考這個項目。
圖片來自@劉小懶。
圖片來自@胡楓-BMD。
那一年,是新舊時代的分界線,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巨大變革在那一年奔騰而來,主動或被動轉型成功的企業闖進了新時代,另外一部分企業留在了傳統時代。人也是一樣。
馬寅沒有選擇,以15%的年利率貸款10個億開始了項目開發,每年要還1.5億。每天最擔心的事情就是“現金流千萬不能斷”。
然而,當時正值中國房地産市場曆史上的嚴控期,國務院在當年2月提出五條調控措施,即“國五條”,從新建商品房控制目标、建立問責制度、限制購房資質等多方面穩定房價。因此在2013年全年,國内各大城市相繼出台各種政策,支持房價穩定的總體方向。
與圖書館同在海岸線邊的禮堂。
在巨大的壓力之下,他開始重新思考房地産的定義。比如“在海邊蓋别墅,肯定好賣”,又比如“富貴逼人”的極緻審美。随着人們的消費觀念升級,這一招還會奏效嗎?
馬寅對此表示懷疑。他發現,2013年之後,很多人開始關注自己内心真實需要,地産在物質層面的給予好像碰到了天花闆。
這也與他的個人成長有關。那年,他已近40歲,正處于人生的中場休息階段,開始向内尋找答案:我想要什麼?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擯棄了傳統房地産開發模式,從功能層面做簡單的産品升級。他轉向用戶的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提倡回歸家庭,回歸自然,回歸傳統,回歸一種有靈性的本真生活。
馬寅。
馬寅說,早期的房地産營銷策略認為,旅遊度假産品的主要目标客戶是50後、60後,這些人功成身退,有錢有閑,開始享受生活,所以消費得起這樣的産品。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一些傳統面向目标用戶的定位宣傳都失去了以往的作用。
因此,馬寅将目标轉移到更年輕的80後和90後身上。他們的事業處在上升期,并且願意接受邊工作邊享受生活的模式。
重建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
馬寅不太像一個地産商人。他的演講風格更接近互聯網從業者,分享時髦的新觀念、新語彙,适時引用一些作家、學者的金句,說起話來濃濃的京味。
演講中,他最愛分享北大教授汪丁丁對于幸福生活的理解。他說,幸福生活由三個部分組成,一個是物質生活,一個是社會生活,還有一個是精神生活。他還說,這個時代最深刻的沖突,是我們的生活方式是西方的,但情感方式是中國的。
馬寅演講分享“汪丁丁關于幸福的論述帶來的啟示”。
在得知馬寅畢業于漢語言文學專業,一個與房地産相距甚遠、人文氣息濃厚的專業,似乎這一切“反常”變得可以解釋。
随着時代發展,個性化生活方式充滿了每一個人的生活。為了應對人們個性化的需求,阿那亞建立了社群,任何投訴都可以在社群裡一起讨論。馬寅把自己從一個社區管理者變成一個業主決策的執行者,希望通過大家的集體智慧,共同管理這個“社區”。
“在社區管理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家一起探讨問題,甚至有一些沖突,是一種特别好的公共生活教育課。”馬寅認為,讨論讓大家有了同理心,開始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安靜的孤圖内景。圖片來自@阿樹OuO
在大城市,個體越來越傾向“原子化”。即便生活在同一社區裡,大家互相見面也從不打招呼。作為一個“老北京”,馬寅出生在胡同巷子裡,從小吃“百家飯”長大,感受更是深刻。
有人統計過,阿那亞社區超過九成的客戶是北京人。他們對這個城市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長期生活在一種極其緊張、焦慮的内心環境中,阿那亞為他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平台。
從原先處理投訴的一個微信群迅速發展,變成了大大小小幾十個分群,主題和話題五花八門。他們因愛好成為朋友、結成社群是水到渠成。
“中國人在情感方面還是更願意活在那種溫情脈脈的人世間。”馬寅還希望,在阿那亞,大家可以重新找回小時候鄰裡之間那種美好關系,重建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
在以往,人們往往是有了房子就有了生活方式。“但現在想想,可能房子與生活方式沒有太大的聯系。”馬寅笑道,通過關注房子背後人們真正想要的理想生活,将向往放到這個社區裡,房子反而變成了一個載體,沒有那麼重要了。
孤獨圖書館走紅是意外的産物
孤獨圖書館和禮堂因獨特設計走紅網絡,馬寅認為這是一個意外的産物。他仍無法很好地解釋外界賦予阿那亞“情懷”和“孤獨”的标簽,盡管這是問的最多的問題。
但對于阿那亞的核心競争力,他非常肯定,那就是文化藝術。基于此,他仍在持續打造更多文化藝術類的公共建築。
業主自發形成的社群也催生了自建的樂隊、球隊、話劇社、讀書社、攝影社。馬寅還與孟京輝工作室合作戲劇節,每年來社區演上百場戲劇;與單向空間合作文學節、詩歌節;與摩登天空合作音樂節;與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合作沙丘美術館。
兩個月前,單向街文學節又開始了,陳嘉映、西川、賈樟柯、許知遠來到阿那亞,談論藝術和他們感興趣的各個話題。
孤獨圖書館面朝大海窗明幾淨,獨特的洞穴、特有的冥想室提供與自己獨處的空間……向北望去,沙丘美術館、阿那亞禮堂直到孤獨圖書館串聯起來的沿着海岸線鋪展的300米沙灘漫步道人來人往。
第六屆書店文學節。
現如今,阿那亞成了不少人的旅遊目的地,但它建設過程中無意識被美化過的成功記憶,讓馬寅感到警惕。假如今天有人問他“當年你為什麼要做孤獨圖書館”,他可能會說:因為我是學文科的,喜歡看書,希望在海邊有一個可以讀書的地方,于是想做出一個有藝術性的建築。但忘記了期間的掙紮。
但有一天,孤獨圖書館建築設計師董功提醒他,他當年很焦慮,總擔心圖書館弄成這樣行不行,外立面不刷塗料、不貼石材、不貼磚會不會有點兒奇怪。還說,建築孤零零地杵在沙灘上實在太突兀了,要在周圍種點樹吧。
疫情期間前來讀書、觀海的人也比較多。圖片來自@神婆愛吃
這種獨特讓一部分人無比喜歡,不喜歡的人則無感。一次,馬寅帶朋友到阿那亞參觀孤獨圖書館。朋友看完後告訴他,阿那亞最多算四星标準。“他心目中認為海邊做一個度假區,至少像迪拜或三亞海棠灣,滿眼都是超五星酒店。”
即便面臨争議,但對于日式的生活方式,強調“簡樸和有節制的豐盛”,他不僅認同,還很堅持,這很大可能會變成未來。
馬寅将阿那亞視為精細的手工活,而非一個快速複制的工業化産品。如果再有7年,是否願意重新來過做同樣的項目?馬寅表示,這是為了活着逼出來的結果。“有人願意做,一點一滴總是能做出來的。但我覺得自己重新來一遍可能就幹不成了。”
在服務方面,阿那亞投入了将近兩千人的服務團隊,在旺季時更是達到三千人。在他看來,阿利亞是團隊投入時間、精力和愛運營的結果。馬寅說,服務行業盡管隻是個微利行業,但相對于“賣房子”,本身就帶有可持續性。
阿那亞真的值得去嗎?
想去阿那亞打卡?CBD君幫你整理了一份攻略。
由于阿那亞不是景區,而算度假社區,所以沒有門票,出入管理嚴格,需要提前在公衆号預約。淡季可提前一周,旺季估計要一個月。
土豪可走綠色通道,預定園區内酒店和民宿,價格在800—2000元。園區酒店住宿客人憑借民宿預訂信息進入園區,算作一日業主。
入住後可以跟酒店前台領取圖書館和禮堂參觀券,一人一票,僅限參觀1次,如果當日領了票沒參觀可以把票帶回去,請酒店改日期。參觀驗票,需攜帶房卡和門票一起。
由于教堂和圖書館都建在阿那亞的小區裡,隻向業主或預約訪客開放,并不像一般的旅遊景點那樣好進,且周一閉館。非業主如果想去圖書館,一定要提前在“孤獨圖書館”微信公衆号進行預約,出示身份證和預約碼才能進入。
一般每天上午9點半到下午5點開始預約。據網友透露,每天限額200人,預約滿為止。且一人一個預約号;一個微信号限約三個預約号。
另外景區裡還有一個沙丘美術館,需要門票。成人80元/人,學生50元/人,需要提前在APP購票進入。
總體來看,預約程序繁瑣,需提前規劃。對此網友有贊有貶。有人認為阿那亞風景好,值得再去,也有人反映園區出售的東西存在價格虛高的問題。
今日互動話題
你願意去阿那亞打卡嗎?
采寫:南都記者 王美蘇 實習生 陳卓睿 劉雅菲
圖片:部分來自微博網友
編輯:林至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