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周興嗣】
【導語】
“守真志滿,逐物意移”,闡明人生哲理,引導人生快樂常伴之道。
逐物:追求外物。語出《莊子·天下》:“借乎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
【正文】
shǒu zhēn zhì mǎn
守真志滿
zhú wù yì yí
逐物意移
【譯文】
保持自己天生的善性,願望就可以得到滿足,一心追逐外物,意志就會衰退,善性就會改變。
【故事鍊接】
重耳流亡
晉文公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國君,姓姬,名重耳,晉獻公的兒子,公元前636年到公元前628年在位。他和齊桓公齊名,為春秋五霸之一。
晉獻公有五個兒子,申生是太子,是晉獻公所娶大戎族女子狐姬生的兒子。重耳、夷吾為狄人所生,奚齊、卓子分别是妃子骊姬和她陪嫁的妹妹所生。獻公晚年寵愛骊姬,骊姬為了讓奚齊繼承君位,害死了太子申生,重耳、夷吾也被迫出逃。
晉獻公死後,晉國發生了内亂。後來夷吾回國奪取了君位,他想除掉重耳,重耳被迫再次流亡。重耳在流亡途中經過齊、曹、宋、鄭、楚、秦等國,受到了齊桓公、宋襄公、楚成王、秦穆公的友好接待。重耳在晉國算是一個有聲望的公子,因此流亡時一批有才能的大臣如謀臣趙衰等人都願意跟着他。
有一天,重耳在流亡的路上,向田邊吃飯的農民讨飯,那個農民送給他一捧泥土。大臣們很生氣,要殺了那個農民。重耳卻說:“泥土就是土地,農民送土地給我,是好兆頭啊!為什麼要殺他?”
公元前636年,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回國即位。重耳四十三歲出逃,六十二歲回國,流亡在外十九年,曆經磨難,終于當上了國君,即晉文公。
晉文公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為了實現他稱霸天下的願望,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安定民心,選拔賢能的大臣,獎勵有功的将領,鼓勵農民發展農業生産。他減輕賦稅,減輕刑罰,救濟貧苦的老百姓,在災荒的時候打開糧倉,免費發放糧食,這些措施讓人民能安居樂業,故他受到了百姓的擁戴。從此晉國國家安定,一天天強大起來。
晉國國内安定以後,晉文公便開始了一系列的對外戰争和外交活動。擴展疆土,成就霸業,最終晉文公成為諸侯霸主。
公元前628年,晉文公因病去世,他一共在位九年,終年七十歲。作為傑出的政治家,晉文公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對中國春秋時期的曆史發展卻産生了巨大影響。
【智慧鍊接】
“守真志滿”是守住真常之性。“真”指人的本性、本質,“守真”就是守住自己純真的本性和操守。能夠守住真常之性,人的心志就會飽滿。如果跟着外物跑,心被外物所動,人的意志就被轉移、被改變了。
神是人體一切生命活動的總稱。中國文化中其實沒有迷信的東西,“鬼”與“神”的概念,按照道家思想的解釋“純陽之氣謂之神,純陰之氣謂之鬼”。并非是神在天上、鬼在地府,神鬼統統都在自己身上。“神者伸也”,是生命活動的伸展和延長;“鬼者歸也”,是生命活動的回歸和結束。可見,迷信是自己對生命現象和心理活動的迷惑,是無知、沒有智慧的表現。
今天就講到這裡了,本人精心整理《千字文》每一句話意思,有助于理解的故事和拓展知識,(内容參考多方面資料)意在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賬号并在下方評論您的觀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