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正是紅薯成熟的時候,那一坵坵、一塊塊青綠青綠的薯地在微涼的秋風吹拂下,歡快地搖曳着嬌美的身姿,青色的苕藤下面,因莖塊的膨脹,使得土壤表層形成了縱橫交錯的裂紋,這是紅苕成熟的标志。
有個晚上,我吃了兩個紅薯,一覺醒來,滿腦子都是關于紅薯的故事。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總覺得該寫點有關紅薯的文章,才能平抑我心中的躁動,那就随了心願,寫一篇《薯熟話薯》吧!
紅薯屬旋花科,番薯屬,管狀目,一年生本草植物,藤長兩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葉片通常呈寬卵形,花冠粉紅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地下塊根呈紡錘形,外皮黃色或紫紅色。紅薯又叫番薯、甘薯、番苕和紅苕,我們當地大多稱紅苕。紅苕富含蛋白質、脂肪、多糖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其中蛋白質含量超過大米的七倍,還含有維生素A等多種微量元素,是人們日常所需營養成分,真是一種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保健美容食物,是平衡各種膳食的最佳食品。
紅苕全身都是寶,葉子和葉尖是上好的青葉菜,下面條、清炒、爆炒、涼拌、燒湯亦可,味道鮮美、清香可口,色、香、味俱佳。苕藤也是一種較好的家畜飼料。紅苕果實因其香甜軟滑、口感舒适而深得人們喜愛,既可當主食,也可作蔬菜,不加任何佐料,不放油鹽就可以吃上一頓兩頓。在做法上也是花樣繁多,煮、蒸、烘、烤、炒均可,還可以做成面粉、苕粉條、苕粉片、苕粉絲等。在物質匮乏的六、七十年代,春節即将到來時,供銷社隻給每人供應二兩紅糖,真是杯水車薪!父母會把紅苕煮熟,搗爛後,加麥芽作引子,熬制成黃黑透亮、松軟稠綿的麻糖,将玉米、黃豆、芝麻、花生磨的炒面攪拌均勻,用作湯圓芯子,包湯圓待客。這裡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制作紅苕果——将紅苕蒸半熟,切成條形的塊狀曬幹,用粗河沙與苕幹一同放在大鐵鍋裡炒,滾燙的河沙裹着苕幹,使之受熱均勻,炒至焦黃的顔色即起鍋,冷卻後,吃來香甜可口、松碎酥散。放在嘴裡咀嚼,發出呯呯的幹脆聲,甚是響亮。紅苕果作為過年招待親朋好友的糖果,頗受人們的青睐,尤其是孩子們,吃了還想吃,意猶未盡。
1970年3月,我們當地的糧食嚴重短缺,有的家庭己經斷炊了。看到老百姓們餓得心慌,政府就從山東調來幹紅苕片,每人供應五斤,解決了人們的饑荒。我們用磨子将苕片磨成粉末,蒸成黑褐色的窩窩頭,那香氣襲人、綿軟悠長的味道,成為孩子們的搶手貨。紅苕是個寶,就連腐爛的紅苕也可作為酒廠釀酒的原料,将爛紅苕切成片曬幹,經過幾道工序發酵,制成苕幹酒,盡管喝後綁嘴、蟄舌,怪難受的,但在那個年代,能夠喝上苕幹酒,也算是不錯的家庭了。
在那非常貧困的年程裡,糧油成了最寶貴的稀奇物。我的家鄉種有大片大片的紅苕,從九、十月份開始挖紅苕,到來年的三、四月份都是以紅苕為主食。每到煮飯時,撮一箢篼紅苕倒入用石頭箍的洗衣槽裡,加一桶水,用一根三、四尺長、大湯圓粗的木棒,在槽裡用力來回攪動,紅苕在裡面你擠我,我撞你,不一會兒紫紅色的苕皮就脫落了,白泛泛的苕肉展現在眼前,發出耀眼的白光。将洗淨的紅苕盛在大鐵鍋裡,加一瓢水,然後扣上較重的陶瓷缽,這叫烘紅苕。竈裡燃着幹柴,火力較大,約十多分鐘,鍋裡水開了,蒸汽冒出的沖擊力,使得陶瓷缽與鐵鍋發生劇烈的碰撞,發出“咣咣咣一一咣咣咣一一的聲響,猶如打鑼的聲音,很有節奏感。同時,放幾個紅苕在竈孔裡,蓋着炭灰,烤着紅苕。随着袅袅炊煙飄向屋外,屋後幹活的人也能聽到這悅耳的聲音,紅苕的氣味也彌漫在整個屋子裡。紅苕即将煮熟時,揭開陶瓷缽,放上紅苕葉,再扣回陶瓷缽,加一把火就熟透了。開飯時,一人挾一大碗紅苕,苕葉沾上鹽巴水,個個吃得津津有味。竈裡的烤紅苕放在衣包裡,帶着上學、放牛吃,令小夥伴們羨慕不已!
紅苕生吃就好似水果,肉甜汁多,解渴。小時候,我和小夥伴們上山割牛草、打豬草,在紅苕地裡專找葉子發叉的,這種叫地瓜苕,非常甜。我們掏開泥土,取出白生生的紅苕,剝開皮就往嘴裡送,很是惬意。對此,沒少挨父母的打罵和生産隊長的訓斥。
我們當地氣溫較低,紅苕種越冬是一個很令人煩惱的問題。家家戶戶在床底下挖一個坑,叫紅苕坑,用于窖藏紅苕。溫度低于10℃時,紅苕就壞死了,一到打春就腐爛了,弄得全隊都沒有苕種。根據上級要求,生産隊專門修了一間可以加溫的屋,用于集中窖藏大量紅苕,人稱大屋窖。1980年,我有幸成為大屋窖管理員,與社員們一道将屋四周及房頂用稻草和玉米杆增加保溫設施,對十萬多斤紅苕噴灑防腐劑,燒柴加溫至60度,保持三天,促進紅苕傷口愈合。我每天定時對各個監測點的溫度檢查三次,若發現低于10度就點火升溫,保持室内恒溫16度,每間隔一周通風換氣排濕一次,做到窖内幹燥。經過這樣處理的紅苕色澤鮮豔,吃時沒有苦澀的爛苕味道,用作種苕發芽率高,長勢良好,深受社員的稱贊!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紅苕仍然是人們喜愛的食物之一。我女兒就非常愛吃紅苕,尤其對烤紅薯情有獨鐘,為此,她專門買了一台烤箱。每次烤出的紅苕色澤鮮亮,皮皺肉滑、酥軟可口,既可作主食,又可當零食。她将烤出的紫紅苕裝在背包裡,外出學習、旅遊,閑暇之餘分享給同事、朋友品償,讓東西南北的朋友都來享受烤紅薯的美味。一位福建的朋友吃了這色澤紫黑、香甜宜口的烤紅薯後,覺得唇齒留香,意猶未盡,直對着紅薯贊不絕口!
作者簡介
冰泉,男,生于一九六四年,大專文化,中共黨員,重慶市豐都縣作家協會會員,在各級報刊發表詩歌、散文百餘篇(首)。工作之餘捕捉素材,尋找靈感,有感而發,記錄生活的點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