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何香凝臨終遺言

何香凝臨終遺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22:27:23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麻煩手動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帶給您舒适的閱讀體驗。

  1972年8月底的一天下午,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斷了正在處理公務的周恩來。

  “總理,北京醫院剛剛來了個電話,說是何香凝老太太請您趕快過去一趟。”

  聽聞工作人員的話,周總理心頭一驚,立馬吩咐道:

  “馬上備車,我這就趕過去。”

  他知道,何香凝絕對不會在他工作的時候來打擾他。

  但現在卻打來電話,估計是發生了要緊的事情。

  周總理趕到醫院才知道,她已經病入膏肓。

  見總理來到自己的病床邊,何香凝緊緊地握着他的手,吃力地發出了微弱的聲音:

  “總理,我有一事相求......希望你能破例讓我死後不要火化,我想和仲恺合葬在一塊。”

  何香凝說完,在場衆人都覺得不可能。

  因為國家早就頒行了《關于實行火葬的倡議》。

  何香凝臨終遺言(何香凝曾公開罵蔣介石)(1)

  周總理和何香凝

  全國上下正在大力提倡火化,且周恩來總理還是火化的帶頭響應者和倡導者。

  何香凝提出這個要求,無疑有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感覺。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何香凝,周總理當即回答:

  “你放心好了,這個要求我們絕對能夠同意。”

  聽到他的回答,何香凝感動地留下了兩行熱淚,不停地向周總理說着謝謝。

  幾日後,何香凝安然離世。

  其子女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周恩來等一些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到場悼念。

  讓人感到不解的是,這個何香凝是何許人也,為什麼能得到周恩來如此的敬重?

  而她的遺願,最終有沒有實現呢?

  事情還得從她在革命年代的時候說起......

  義無反顧,積極抗戰 1931年,日本侵占中國東北三省。

  彼時,因一些原因身在海外的何香凝聽聞這一消息,立馬收拾行李,決心返回祖國參加反日工作。

  等其回國不到半年的時間,“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

  何香凝便迅速聯系了政商兩界的一些舊友,向他們尋求幫助。

  在這個基礎上,她還組織起了各種工作小組奔赴戰場,為前線戰鬥的十九路軍提供慰勞和救護。

  一次去醫院慰問傷員時,何香凝發現各病房裡已經人滿為患,就連外面走廊上都躺滿了受傷的士兵。

  “得想個辦法安置這些受傷的戰士。”

  這是當時她心中最真實的想法。

  可這麼多傷員該往哪裡安排,一時間也沒有地方能容納這麼多人。

  正當何香凝愁眉不展時,好友宋慶齡向她建議到:

  “要不借用學校校舍?現在這個時候正好是學生的放假期間,校舍都是空着的。”

  聽到宋慶齡這個建議,何香凝瞬間來了精神,面帶興奮地說:

  “我怎麼沒想到呢,我記得公時學校和政法大學前不久才放假,正好可以借用他們的校舍作為臨時醫院!”

  經過籌劃,她們一共在這兩所學校設下了三百多個床位,為輕、重傷員提供了及時地救護。

  何香凝的義舉成功挽救了許多士兵的生命。

  何香凝臨終遺言(何香凝曾公開罵蔣介石)(2)

  何香凝與宋慶齡

  但連續多日的緊張工作,讓何香凝昏倒在了辦公室裡。

  衆人發現後,馬上将她送到醫院救護。

  經檢查,何香凝是因為勞累過度才暈倒的。

  于是在她醒來後,守護在病床邊的工作人員就勸其說:

  “您這幾天就回家休息吧,後勤工作還有我們呢,您不用太擔心了。”

  聽聞此,何香凝隻是艱難地從病床上翻下身來,大口喘着粗氣說:

  “将士們在前線戰場上奮勇抗戰,流血犧牲。你們卻讓我回家去休息,是想讓我當逃兵嗎?我是絕對不可能回去休息的。”

  随即,她便又投入到支援前線的工作之中。

  一直到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在我國華北地區制造各種摩擦事件,以圖蠶食我國領土。

  而蔣介石時至今日仍奉行不抵抗政策,将重心放在圍剿紅軍之上,導緻中國屢屢喪權失地。

  對此,何香凝氣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

  而後,她在報紙上公開嚴厲批評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謂其“勇于内戰,怯于外敵”。

  最後,她還指責蔣介石忘記孫中山和國民黨先烈的革命精神,不思國事。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

  迫于各方的壓力,蔣介石最終決定停止“剿共”,準備抗戰。

  這個結果,讓何香凝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她對宋慶齡說:

  “國家終于能夠走到正規上來了。”

  不到一年,抗戰全面爆發。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何香凝同許多仁人志士一道,積極投身于抗戰事業之中。

  等到淞滬會戰爆發後,她在上海組織起“中國婦女抗敵後援會”。

  在其帶領下,該會的婦女們為支援前線做了很多積極的後勤工作。

  何香凝臨終遺言(何香凝曾公開罵蔣介石)(3)

  前方缺衣,她就發起縫衣運動,趕制棉衣送到戰士們的手中。

  前方缺糧,她就帶頭架起大鍋,和各位婦女一起炒制幹糧。

  她們曾在一天之内炒制了超過100石的幹糧,有力地支援了前線作戰。

  當時,她經常對周圍的婦女同胞們說:

  “我們婦女雖然不能上陣殺敵,但是我們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官兵們。我們多做一點事,戰士們就少挨一份餓,少受一份凍。”

  然而上海淪陷後,何香凝為躲避日軍的迫害,不得不遷居香港。

  不過這并不影響她的抗日積極性。

  居港的這段時間裡,她在報紙上、廣播中積極發動募捐,以争取國際友人和海外華僑的援助。

  在她的努力下,一些華僑和外國友人紛紛慷慨解囊。

  據統計,何香凝在1938年上半年所籌募到的抗戰物資就達十噸之多。

  到了同年10月開始,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我軍戰士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堅持抗戰,不斷地給予日本侵略者重大打擊。

  相反,國民黨不思抗戰,反倒掀起多次反共高潮。

  這樣的的倒退方針,讓何香凝對國民黨徹底失望。

  她慢慢地明白,隻有中國共産黨才是真心抗日的,隻有中國共産黨才是一心救國的。

  也因此,她逐漸走向了中國共産黨的懷抱。

  以至于在抗戰中後期,何香凝總是将募捐到的物資和醫療器械運往我黨敵後根據地。

  他的兒子廖承志曾經回憶說:

  “大約是1941年之後,母親同國外的華僑見面,總是特别強調要将物資捐給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

  何香凝在抗日戰争中所做的募捐工作,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評價。他稱贊何香凝:

  “在抗戰期間,秉持孫先生的遺志不動搖,為中華民族樹立了一個舍身忘我的典範。”

  何香凝臨終遺言(何香凝曾公開罵蔣介石)(4)

  毛主席與何香凝

  實際上,何香凝能在艱苦的革命年代有如此之高的思想覺悟,還與她丈夫廖仲恺有着莫大的聯系。

  革命伉俪,一心為國 何香凝于1878年出生在香港的一個地産商人家庭,排行第九。

  十九歲那年,何香凝在父親何載的安排下,嫁給了時任清政府招商總局總辦廖志崗的侄子廖仲恺。

  這個廖仲恺,從小在美國長大。

  在他十六歲的時候,父親病逝,全家失去經濟來源。

  無奈之下,孤兒寡母回國,投奔廖志崗。

  也正因此,廖仲恺親身感受到當時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巨大差距。

  他在心中暗暗決定,要将中國改造成像美國那樣富強的國家。

  何香凝和廖仲恺婚後不久,德、法、沙俄等國相繼侵占我國膠州灣、廣州灣、旅順口等地,嚴重地破壞了我國的領土完整。

  這讓素有富國救民之志的廖仲恺難以再沉浸于自己的小家。

  何香凝臨終遺言(何香凝曾公開罵蔣介石)(5)

  何香凝和廖仲恺

  加之當時,國内掀起一股留日高潮。

  于是,為探尋救國救民的道路,廖仲恺于1903年1月東渡日本。

  四個月後,處理完家中事務,何香凝也抵達日本,來到丈夫身邊。

  在廖仲恺的影響下,她便跟着一起參加各種活動、講演。

  至此,民主革命的思想逐漸地深入她的内心。

  何香凝臨終遺言(何香凝曾公開罵蔣介石)(6)

  右三為何香凝,右四為孫中山,後排左二為廖仲恺

  1909年,廖仲恺與何香凝回到了闊别八年之久的祖國,正式投入到革命事業之中。

  期間,他跟随着孫中山先生經曆了辛亥革命、護法運動、驅逐桂系軍閥等運動。

  1921年5月,廖仲恺被任命為中華民國政府财政部代理總長。

  然而,正當他們積極籌劃北伐時,原本擁護孫中山的軍閥陳炯明突然叛變革命,發動兵變。

  孫中山被迫轉移到江面上,而廖仲恺等人來不及撤退,遭到了陳炯明的逮捕,被關在廣州西郊的石井兵工廠内。

  為了能将廖仲恺救出來,何香凝想了各種辦法。

  派人營救?

  可那個時候根本就沒人幫他們,孫中山也是鞭長莫及。

  況且廣東已經是陳炯明的地盤了,即使能逃出兵工廠,也很快會被追上。

  礙于種種困難,何香凝覺得還是隻能從陳炯明身上下手。

  何香凝臨終遺言(何香凝曾公開罵蔣介石)(7)

  陳炯明

  1922年8月18日,何香凝冒着大雨來到了白雲山陳炯明的司令部。

  她強行闖過衛兵的阻攔,沖向了其會議室,一腳将門踢開。

  “啪”

  這聲巨響讓所有人的交談都戛然而止。

  衆人紛紛轉過頭去,将目光集中到了衣衫盡濕的何香凝身上。

  “陳炯明,廖仲恺你放還是不放?”

  何香凝大聲呵斥道。

  面對來勢洶洶的何香凝,陳炯明裝作不知情的樣子說:

  “什麼?要我放了廖仲恺?我沒有抓他啊。”

  “你少給我在這假惺惺,你自己做的事你自己心裡清楚。”

  何香凝見陳炯明還在裝蒜,便毫不客氣地回道。

  陳炯明随即對身邊的副官使了個眼色,假裝說:

  “你去查一下,看是不是有人抓了财政部總長廖先生。如果确有其事,嚴懲不貸!”

  何香凝臨終遺言(何香凝曾公開罵蔣介石)(8)

  何香凝

  過了一會兒,副官“調查”回來了,向陳炯明彙報了情況。

  陳炯明當即向何香凝表達“歉意”,并對她說:

  “我副官剛剛和我說,廖先生确實是被我們關起來了。但這絕對不是我的意思,這隻是個誤會。我現在寫張命令給我的副官,他帶您去将廖先生接到白雲山來暫住。”

  陳炯明這個陰謀,何香凝哪能不知道呢?

  他明面上是将廖仲恺接到白雲山來暫住;

  實際上是将其關押到自己的眼皮底下,更方便控制而已。

  對此,何香凝憤怒地說道:

  “我今天既然來了,那便是隻有兩種結果。要麼你放了仲恺,讓我帶着他離開;要麼就把我一起關進去,讓我和他死在一起!”

  說完,她把頭偏到一邊,把脖子露了出來,擺出了一副準備就義的樣子。

  面對何香凝的這幅态勢,陳炯明有些不悅了。

  今天有多名軍政要員在場,而她在這裡一鬧,自己臉上自然挂不住。

  于是,其轉身坐下,心中開始打起了小算盤:

  “先答應放了廖仲恺,将這個麻煩的女人快點打發走。等會開完了之後,再把兩人抓回來。”

  打定主意後,陳炯明開口說道:

  “那行吧,你帶着廖仲恺走吧。”

  得到陳炯明的承諾後,何香凝馬不停蹄地去兵工廠将廖仲恺接了回去。

  不過,何香凝認為陳炯明并不會就此罷休。

  為了安全起見,她決定在接到廖仲恺後就直接出避香港。

  下午,陳炯明果真派士兵前來抓捕二人。

  但為時已晚,他們早已坐上了去往香港的輪船。

  何香凝臨終遺言(何香凝曾公開罵蔣介石)(9)

  廖仲恺

  事後,廖仲恺問何香凝:

  “你一個人深入陳炯明的老巢,不害怕嗎?”

  何香凝緊緊地抱住廖仲恺,帶着哭腔說:

  “當時我隻想把你救出來,要是救不出來,我也不想活了。”

  不得不說,他們之間這種經曆了血與火錘煉的感情,可謂是情比金堅。

  孫中山去世之後,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恺繼承了他的意志,堅定不移地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但是,這遭到敵人的仇視,欲将廖仲恺除之而後快。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乘車前往國民黨中央黨部參加會議,不幸被刺客暗殺于惠州會館門前。

  經過調查,此事為國民黨右派所為。

  萬分悲痛的何香凝寫下:

  “哀思惟奮酬君願,報國何時盡此心。苟利于國,則吾舉家以殉,亦所不惜”

  以此來表明自己的心志。

  從這一天起,她強忍着對國民黨右派的痛恨,決心接過丈夫的重擔奮戰到底。

  何香凝臨終遺言(何香凝曾公開罵蔣介石)(10)

  蔣介石

  但在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相繼發動政變,屠殺共産黨人和革命群衆。

  反動勢力的猖獗,讓何香凝感到力不從心。

  孤掌難鳴的她,決定出走國外。

  直到華北事變一事才回到國内,積極抗日。

  等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她更是為國家的建設嘔心瀝血,将自己的畢生精力都付諸到了各項事業之中。

  奮鬥不息,多方發展 事實上,當時這位曾經為革命赴湯蹈火的女青年已經是一位年逾七十的古稀老人。

  但年齡并不是她在為祖國奮鬥路上的絆腳石。

  何香凝自1949年起,曾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重要職務。

  而在衆多的政治活動領域中,何香凝最為突出建樹則是在僑務工作之上。

  何香凝臨終遺言(何香凝曾公開罵蔣介石)(11)

  1949年9月,何香凝在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緻詞

  大約是在新中國成立的半個月之後,何香凝被任命為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負責國家僑務方面的工作。

  在此之後整整十年的時間裡,為将愛國主義統一戰線擴大到海外僑胞之中,何香凝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

  每一年的春節、國慶節、元旦節、重陽節等重大節日裡,何香凝都會親自向海外僑胞發出緻辭。

  或者她會在一些公開場合上發表講話,又或者是寫一些文章詩篇。

  其通過這些方式,熱情地向海外華僑介紹祖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偉大成就,号召他們支援祖國各項事業的建設。

  在她努力下,華僑回國投資參與祖國建設的積極性日益提高,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提供了不少的資金支持。

  除了上述的努力之外,何香凝還參與到實際的華僑幫扶工作之中。

  幫助日本神戶中華同文學校修複校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何香凝臨終遺言(何香凝曾公開罵蔣介石)(12)

  1956年10月4日,中央僑委宴請華僑回國觀光團,何香凝緻詞

  這所中華同文學校,在二戰中被戰火毀壞,一直未修繕完全。

  到1958年,校舍徹底損壞無法居住。

  該校當時的校長陳德仁深感籌資困難,辦學難以為繼。

  就當他要放棄辦校的時候,其同事和他說:

  “你的嶽父當初與廖仲恺有着很深的交情,為什麼你不去找廖仲恺的夫人幫忙呢,她正好是負責華僑工作的。”

  于是,他懷着最後一絲希望,給何香凝寫去一份求助信。

  何香凝得知這件事情之後,立即向陳德仁捐去了一大筆修繕費用,為中華同文學校建起了一座标準的校舍大樓。

  之後,她又多次捐款捐物,推動這所學校的發展。

  從這裡畢業的學子,有很多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為建設祖國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何香凝在華僑事務委員會的十年裡面,開創了華僑工作的新局面,讓不少的華僑同胞們感受到了祖國的關心和愛護。

  她曾經對周邊的工作人員說:

  “新中國氣象一新,大家都在為國家的建設出力。我雖然是個老人,但也不能自甘其後呀。”

  隻不過,晚年的何香凝在為國為民的道路上還有一事未了,就是台灣沒有回歸祖國。

  她從建國後到逝世的這段日子裡,無時不刻的關心着祖國統一的問題。

  尤其是從1955年到1962年的這六年時間裡,何香凝寫下了衆多涉及祖國統一的著述。

  她在其中呼籲:

  “台灣的八百萬同胞們,你們應該還記得孫中山先生的遺囑,希望你們能夠振作起來,讓台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雖然何香凝在有生之年并沒有看到台灣的回歸。

  但中國的統一是不可抗拒的曆史潮流,她的這一遺願也終将會實現。

  何香凝臨終遺言(何香凝曾公開罵蔣介石)(13)

  廖承志

  1972年9月1日,何香凝因病逝世。

  在她死後,中共中央按照何香凝的遺願,破例為其實行了土葬。

  後來,她的兒子廖承志向周總理問道:

  “您為什麼能夠答應母親實行土葬的要求?”

  周總理解釋說:

  “你的母親為新中國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平生也從未向黨和國家提過什麼要求,臨終前的這個願望還是可以滿足的。”

  後記 的确,何香凝是我國革命與建設時期的傑出女性,她所作出了貢獻尤為巨大。

  在孫中山、廖仲恺相繼逝世後,她抱定“雖九死其猶未悔”的革命信念,為抗日戰争、解放戰争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她的一生裡,将中國共産黨視為最親密的夥伴。

  新中國成立之後,何香凝亦積極加入到建設祖國的行列之中。

  雖然她已經去世50年了,但是,她的精神永遠照亮着我們前進的道路。

  參考資料

  吳彬.抗戰時期的何香凝和她的兒女[J].文史春秋,2005(第9期).

  曹金平.廖仲恺與何香凝的一生[J].黨史天地,2005(第7期).

  吳彬.從國民黨左派到民革領導人:廖仲恺逝世後的何香凝[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第3期).

  董漢昀.為維護“三大政策”苦鬥不屈的何香凝[J].文史精華,1997(第12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