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源。
教育已經嚴重和經濟和社會脫節了,我也不知道這條内容能不能發出去,今年的高考人數突破了1200萬,研究生人數突破了520萬。而同步的失業率居高不下,學曆的貶值隻能讓父母和孩子不斷的去卷研究生、卷博士,畢業依舊沒有好的出路。
·985 211畢業了竟然沒有學到任何有用的,隻是拿到了畢業證成為了找工作的一個敲門磚。進入職場之後的技能提升竟然還得靠社會上的培訓班。
有一說一,我自己并不是什麼名校畢業。目前我看到國内的一些985、211的畢業生,并沒有覺得他們比我的能力強到哪裡。相反我自己花幾百萬在社會上學的商業課程更有用,同學圈更出結果說明一個問題,終身學習的能力一定比單一的畢業證更加重要。
很多媽媽跟我說:南希我們孩子小學就應該讀公立學校基礎教育好。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什麼叫做基礎教育好?是寫字漂亮?數學作業寫的又快又準?還是我們掌握的知識越多越好?
清華的錢穎一院長前兩個月說了一句話,中國教育的優勢在人工智能的沖擊下将蕩然無存。我們國内的父母是努力把孩子培養成不會出錯的機器人,而人工智能是努力把機器人訓練的。像人兩個做題機器放到一起你覺得誰會赢?很多人說考試是最公平的通道。為什麼在我看來,我覺得這是最不公平的。
有錢人都在努力花錢幫孩子繞開無謂的競争,保護好孩子的内驅力、學習力。而普通人卻在因為考試把自己孩子的創造力、好奇心扼殺掉了,不停的在刷題,到底最終誰在領導誰?精英群體這個詞,我一說你們都得想罵我,憑什麼他們是精英?
說個紮心的事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在陪跑,包括我自己在内三代才可以出精英。其實精英的教育是有迹可循的。他們其實接收的是一樣類型的大學教育,因為他們基本上、就畢業于那100多所大學。他們憑借着父輩的資金支持,可以和全世界的精英一起交流合作。他們在交流和合作中變得更加的類似,在他們這個圈子裡面形成一套普遍認知的價值觀,這将有助于他們後面更進一步的合作。
就像周壽茲,他雖然長得是一個中國臉,但是他通過名校的培養,才可以坐在那跟那群精英battle。因為,他跟這群人都是來自于一樣的學校畢業,他知道他們怎麼想的,知道說什麼他們能聽。所以精英教育的底層邏輯是一樣的。
你們知道那100所學校每年招收多少人嗎?清華每年3000多人,港大3000多人,哈佛每年大概2000人。這100所學校加起來也就是30萬人,地球上幾十億人,卻隻有30萬人,可以考進這些象牙塔。有錢人對自己下一代的子女加重金,不是沒有原因。
因為他們早就知道,教育資源就是不公平的。隻有進入到這個圈子,才能知道遊戲規則制定者是怎麼想的,自己的孩子才不容易被收割。從新錢變成老錢的唯一通道。隻有教育,我鼓勵大部分的家長,認真現實,與其陪跑,不如讓自己的孩子擁有一技之長。無論是公立學校、私立學校、還是職業技術學校,我們真的要給自己的孩子做好定位。不是一股腦的都去卷考試,看似公平,實則是最無效的競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