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以為,反正小孩到了5、6歲就會換牙,不是很重視乳牙的健康。其實,雖然乳牙都會換牙,但是後方的8顆乳臼齒對于咬合咀嚼極為重要,門牙功能是切斷食物、犬齒是撕裂、臼齒則是研磨,不同牙齒有不同功能性,具備完整的乳牙功能,寶寶才能正常攝取食物,吸收營養。如果寶寶過早就蛀牙,則會影響其營養攝取及成長。
預防寶寶蛀牙,爸爸媽媽從嬰兒期就要開始給寶貝刷牙。爸爸媽媽怎麼給寶貝刷牙?有什麼小竅門呢?
場地
隻要是方便舒适、光線充足、爸媽可以清楚看到寶寶口腔的地方都可以。例如客廳或卧室,浴室有時候比較潮濕,地闆濕滑且光線昏暗,所以反而是不适合刷牙的地方。
牙刷
因為寶寶的嘴巴很小,所以要選擇軟毛、小頭的牙刷,這樣才可以順利放置口腔後方。牙刷長度涵蓋兩顆牙左右,刷毛至少3~4列,刷柄要方便握住。隻要刷毛開花了就要更換,不然刷毛刷力就會不夠,使用1~2個月。寶寶也可以使用電動牙刷,但要注意刷頭放置在牙龈牙齒交界處停留清潔。
牙膏
當寶寶開始漱口,不會把漱口水吞進去時,就可以嘗試使用牙膏,挑選上最好選擇含氟牙膏,使用量隻需要薄薄一層即可。
牙線
由于寶寶的乳牙排列較恒牙分散,所以家長容易忽視牙線輔助牙刷清除牙縫中的牙菌斑的作用。因此不管寶寶的牙縫中是否有食物塞住,每天都必須使用一次牙線來清潔寶寶所有的牙縫,尤其必須要清除門牙及臼齒部位的鄰接面。正确的使用方法是雙手操作,使用牙線上下刮,将鄰接面的牙菌斑通通刮掉。
姿勢
重點要讓刷牙者能夠清楚看到口腔内各個牙齒的位置,寶寶躺着就比較合适,或是大人站在寶寶的後側方,而寶寶的頭呈現後仰的狀态。當寶寶合作時,建議父母坐在椅子或沙發上,讓寶寶躺在大人腿上,抑或是寶寶扶着桌子站着,大人站在後方,寶寶将頭部輕輕往後仰起。當寶寶不合作時,可以兩個大人膝蓋對膝蓋坐好,寶寶躺在大人的腿上,其中一人抓住寶寶的手并固定雙腿,另一人做清潔。若隻有一個人,則可以把寶寶放在地上,用腳将孩子的手腳輕輕壓制住,頭夾在大腿内側,手就得以空出來幫孩子刷牙。
手勢
以一隻手的手指将寶寶嘴唇臉頰拉開,以便看清楚牙齒的位置和口腔的狀态,再用另外一隻手拿牙刷幫寶寶刷牙。
方法
牙刷要與牙齒和牙龈呈現45度角,因為乳牙的形狀,與恒牙相比較下較為矮胖,所以用水平式橫刷即可,把牙垢刷離牙齒牙龈交界處。等6歲以後,寶寶恒牙陸續長出,就可嘗試小圈圈式的刷牙,等恒牙全部萌發後就要改成“貝式刷牙法”,貝式刷牙法是将牙刷斜放在牙齒與牙龈交接處輕壓刷毛,涵蓋住一點牙龈進行水平短距離震動,然後往咬合方向移動。刷牙時要有順序,例如可以先刷上排牙齒頰側面、舌側面及水平的咬合面,再依序刷下排牙齒頰側面、舌側面及水平的咬合面,這樣才不會有遺漏之處。
時機
餐後與睡前。因為牙菌斑的主要成分是細菌,細菌會不斷滋長,數個小時後,牙菌斑就會變得很多,隻要一吃東西,食物殘渣就會滞留于口内,提供細菌良好養分,因此餐後必須刷牙。睡前則是由于睡覺時口水分泌少,使吞咽等舌頭與肌肉的動作也變少,讓口腔内的自淨作用降到最低,所以睡前把口腔清幹淨,才能減少牙菌斑的滋長。
許多媽媽都無法戒除奶睡孩子的習慣,郭師甄牙醫師能夠體諒媽媽們的考量,如果寶寶牙齒檢查仍無大礙,家長就無須因為擔心而強迫戒除奶睡。若乳牙開始脫鈣及蛀牙已成形,就表明寶寶的緻齲菌多且牙齒結構差,這時就強烈建議家長在寶寶喝奶後,将孩子叫起來清潔牙齒。一歲以前寶寶喝母乳會有效降低寶寶蛀牙概率,而一歲以後寶寶會開始吃調味料、副食品和零食等,這會完全改變寶寶口腔内的狀況,因此家長需要多加注意,以避免寶寶蛀牙。
口腔衛生指導
出生~7個月
父母應使用手指卷紗布,讓寶寶習慣口腔清潔,以溫開水沾濕輕拭舌頭、牙龈上的食物殘渣,并養成喂食後立即清潔的習慣,也應避免含着奶瓶睡覺。
7個月~1歲半
乳牙開始由前面長出,等寶寶每次進食完畢,就應該以紗布或棉花棒沾濕擦拭牙面污垢,同樣盡量避免含奶瓶睡覺。等孩子越來越大,臼齒萌發後,就要改成以牙刷清潔,不然臼齒齒溝凹陷處會無法清潔。
2歲半~3歲
進食完畢後,由父母負責幫孩子潔牙。為減少蛀牙機會,應避免糖分高、黏性強的甜食,最好戒掉半夜、睡前含着奶瓶睡覺的習慣。
3歲~學齡前
可以開始教孩子獨立刷牙,大多數3歲以上的寶寶都能夠抓握牙刷,但學齡前的孩童無法徹底刷幹淨自己的牙齒。因此父母務必協助孩子再刷一次,但刷牙時不一定要搭配牙膏。等到寶寶學會漱口,不會将牙膏吞下時,再開始使用牙膏。
【溫情母子回家路】活動正在進行:你有親情好故事,我有誠意送大獎!請打開【閱讀原文】,講一個溫暖的故事,博得新年好彩頭!
分享文章留言互動有禮,高票留言将有福利,快帶小夥伴們一起來玩耍吧~
點擊閱讀原文,領取新春大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