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幸福”這個關鍵詞,首先想起的便是威爾·斯密斯《當幸福來敲門》
每一次直視他的雙眼,都會令讓燃氣生活的鬥志
幸福生活的本質就是每天發現問題,然後去解決問題,然後獲得滿足感。
随着都市的繁華,人心的浮躁
我們開始抱怨自己的不幸、上帝的不公、羨慕着他人的生活
當内心不再平靜,我們又怎麼能發現在身邊的美好呢?
何蔚庭執導的電影《幸福城市》用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解釋“幸福”二字。
電影分為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定位在了2049年,不能說是充滿未來科幻的城市,這也是到處散發着人工智能氣息。
無人駕駛的公交車,每個人的手腕處植入晶片實時記錄影像和生命體征,全息影像,各種VR設備滲透其中等。
顯而易見,導演的科幻思維很局限,甚至很保守的估計了2049年城市的特點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退休警員張冬陵
他今晚早有預謀的想要開始一場報複
在去報複的路上被一個歐洲女孩吸引,為什麼被吸引還要在第二個故事中才能知道。
在這之後他去殺死自己曾經的上司,又去見自己的女兒。
這一段就很諷刺,上司的醫院看起來封鎖的十分嚴密,但是他經過謀劃,很順利的完成了這個報複事件。但是到了親生女兒家的樓下卻被人阻攔不讓進去,需要進去提前預約。
好像處在這個時代想要見最親愛的人都要預約,人工智能把一切都安排的按部就班,這也限制了親人之間的距離,誰會把傳遞親情這件事用冰冷的時間表去完成呢。
他和女兒聊了很多,就像是最後的告别,看到女兒把胎記去掉了,看似波瀾不驚的表情下,眼神中透出了無奈和惆怅。
他回到家的樓下撞見與老婆私會的男人,這個男人還要求他離婚,這時候怒火中燒的他把這個男人打死了。
回到家中質問老婆,這麼多年到底和多少男人在一起過,老婆嘲笑并不告訴他,最後老婆被他掐死,自己咒罵着窗外趕來的“警察智能機器人”并與它一同墜樓“身亡”。
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是青壯年時期的張冬陵
在這個晚上,他到家遇見了上司和自己老婆在發生不正當關系,反抗無果被上司制服,逃離家中之後又被打擊報複。
屋漏偏遭連陰雨
逃離中遇到了一位歐洲女孩,這讓他感受到了人生的第二春。
與女孩相約攜手一走逃離這個城市,事與願違,他被上司誣陷有罪,這場逃離以張冬陵沒有赴約而悄然散場。
在第一個故事中之所以被歐洲女孩吸引與曾經的這場經曆有關。
其實他想找尋回那場“幸福”,滿足男人的私心。
第三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少年時期的張冬陵
夜晚,一場意外的追捕讓他和王姐一同被抓去警局問話,而這個時候王姐通過胎記認出了張冬陵是自己的兒子,王姐開始責備張冬陵為什麼不學好來了這個地方,而張冬陵不想承認眼前的是自己的母親。
天亮了,二人被分别用車押送走,王姐希望張冬陵能夠認這個母親,而他并沒有認
當車在紅燈停下,綠燈将要出現,張冬陵看見母親被殺手殺死,他大聲的呼喊着“媽媽”。
三個夜晚,不同三個時期的張冬陵,這是三個“幸福”的轉折點
少年時,如果早一點叫一聲“媽媽”,或許就沒有了人生的遺憾。
青壯年時期做事更圓滑,多問一聲老婆背叛他的原因,或許最後的悲劇也不會發生。
《幸福城市》看似是女人毀了張冬陵的一生,他有些怨恨從小抛棄自己的媽媽,他也怨恨背叛自己的老婆。
這背後他就沒有錯誤嗎?
他的固執讓他失去了和媽媽最後“幸福”的時刻,老婆的背叛完全是因為上司的威脅,因為老婆到死也在嘲笑他不想告訴他所有的事情,他風光的外表下,是有一個女人在背後撐起了一片天空。
多問一句,少一點固執,有那麼難嗎?
電影留下了很多現實生活的思考,有時候我們的不幸,就是因為一場誤會,一個固執的内心導緻的,被眼前的事物帶來的憤怒沖昏了頭腦,從而使得一個小錯誤變成了一個家庭的不“幸福”。
張冬陵心裡一直認為老婆是錯的,并用30年不離婚來折磨她。
所謂生活,哪有舌頭碰不着牙的時候呢,所謂幸福,多問一句,多體諒一下,放下身段幸福不就水到渠成了。
人們總會把“不幸”過多的怪罪别人,自己不發光何必還要熄滅别人的光,自己不不幸福也要讓别人不幸福。
《幸福城市》其實講述了一個男人的不幸,而他的不幸生活中提煉出的故事也在警示着觀衆。
這是一個相對反面的示範。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妮娜》
第5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幸福城市》王姐的飾演者丁甯獲得了最佳女配角
王姐和孩子在蕩秋千,這一刻很美好,很幸福“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