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家小孩到外地上學,親戚不放心想跟去陪讀,孩子不願意。
親戚特别苦惱:“實在是不放心哪!就算有手機能夠随時聯系,可是這孩子從小愛說瞎話(謊話),她要是不好好學習,胡亂花錢,說瞎話騙我,那該怎麼辦?”
孩子愛撒謊,的确令家長頭疼。但其實撒謊是很普遍的現象,家長也用不着太焦慮。
有研究表明,孩子2歲時,大約有20%-25%說過謊;3歲時,大約有50%撒過謊;到4歲時上升到90%;而到了7歲,100%的孩子都曾經說過謊話。不僅僅是孩子,我們成年人差不多每10分鐘會說3個謊話,隻不過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
兩三歲的孩子撒謊,通常是無意識的。因為語言能力剛剛起步,而想象力正處在一個比較活躍的時期。他們分不清事實與想象。當孩子在叙述一件事情時,常常會忘了一些細節,不知不覺用想象來補全。
比如去了動物園,他們回來會給别人描述 ,大象的耳朵是翅膀會帶着大象飛。長頸鹿的脖子很長可以伸到天上。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在撒謊,隻是想像和事實混在了一起,父母不用太緊張。
到了四歲,孩子說謊就像是一種炫耀了。四歲是語言發展最快的時期,孩子會用語言誇大事實,炫耀自己的能力。這種情況,家長要告訴孩子說謊話會對别人造成不好的影響,提醒他及時改正。
5-8歲的孩子如果還是謊話連篇,這就和家長有很大的關系了,孩子說謊可能是被你逼的。
為什麼這麼說?
一,逃避懲罰
假如孩子考試沒考好,或者淘氣惹了事,孩子擔心責罰隻好用撒謊來逃避。
二,為了得到某些東西,滿足自己的需求
比如孩子為了得到玩具,可能會騙父母說學校要學習資料需要交錢等等。
三,想讓父母高興,取悅父母
有些父母一聽說孩子表現好、考了高分就特别開心,孩子有什麼要求全都答應。這種做法讓孩子發現隻要父母高興就能得到一切。于是用虛假成績來取悅父母。
四,模仿
有的家長本身自己愛說瞎話,還經常當着孩子的面說,并且滿不在乎,不以為錯。孩子耳濡目染有樣學樣,自然也謊話連篇。
孩子撒謊确實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系,想要預防或者減少孩子說謊,家長應該從改變教育方式入手。
首先,當孩子撒謊時,我們要采用平靜的心态、鎮定的神情、理解的方式來接納孩子撒謊。
當孩子發現他們不會因為犯錯而得到懲罰,孩子就有可能說出實話。
這裡要提醒家長注意,既然接納了謊話,那麼孩子說出實話時,你就要心平氣和的來對待。除非這個錯誤非常非常嚴重,不然你一變臉,估計孩子下一次又不敢說實話了。
第二,如果孩子說了實話就應該及時給予獎勵。
孩子犯錯時,家長通常會問:“這是不是你幹的?”
這句話其實是不恰當的!因為孩子會覺得家長已經知道了事實,那麼我要不要承認?承認了會不會被懲罰?他們會害怕,最後忍不住說謊。
我們可以注視着孩子的眼睛,問他:“發生了什麼事?” 然後等待孩子自己說出真相。
等孩子說了實話,承認了錯誤,我們可以親親他、抱抱他作為獎勵,或者根據他的表現減輕懲罰。
第三,給孩子貼标簽和随意給孩子的行為下定義,都是不正确的做法
不要因為孩子曾經說過謊,就給他貼上“小騙子”,“謊話精”,“吹牛大王”等标簽。孩子會不自覺的記在心裡,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小孩,這會傷害到孩子的心。
家長“非黑即白”的思維方式,其實對孩子是不公平的。孩子有時候可能就是有點小私心,想達成一個小願望罷了。
家長平時要多關心和注意孩子,并且給孩子做出表率,讓孩子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勇敢地去面對。
——————
我是小西媽媽講故事。歡迎大家點擊、評論、分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