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的悠悠五千年歲月之中,孕育了生生不息的炎黃子孫,我們的老祖宗憑借着生活的智慧和探索的勇氣,一步步經曆風雨,将文明延續到了至今,發源出了包羅萬象的文化。千百年前世代流芳的唐詩宋詞,天下紛争之中興起的兵家之說,當然還有與我們老百姓生活緊密相連的民俗文化。
俗語,來源于古人的生活的經驗總結,作用在後代人行事的方方面面,其中的大智慧時至今日也仍然不過時。對于生活中的諸多講究,有這樣一句話一直被鄉村中的老人念叨,那就是“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這樣的說法究竟有何深意?看起來有點神乎其神,但是在真正了解之後,卻會發現這是古人的智慧之言。
窮不搬家,更添貧困
這句話看似是生活禁忌,但其實是老祖宗對後人的告誡,并不是指貧窮的人不能搬家,而是生活窘迫的人往往經不起折騰。在社會之中立足,旦夕禍福,事情的發展不會總盡如人意,遇到變數難以把控,就容易使家境變得貧苦,但在這樣的環境之中,更是要守住自己的本心,不斷的勤學奮進,謀求東山再起之路。
人們常說“先成家後立業”,可見這家對于人一生的影響,若是家境穩定,就算窮苦了一些,那往後的日子也定會不斷改善,而在這個時候選擇搬家,将會使本就窘迫的家底更加的捉襟見肘,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這樣折騰下來往往會得不償失。
其次在農村之中,有關于“喬遷之喜”的習俗,人們往往在搬家之後要擺桌宴請親朋好友,這是禮儀之舉。但若是在貧窮之時搬家,待客時往往難以周到,耗費精力還得不到好處,甚至還會虧空手頭的積蓄,可能會白忙活一場,所以在貧窮之時搬家還是要三思而後行。
富不遷墳,影響後人
華夏自古以來就注重血脈的延續和親族的傳承,對于自家所出的後代報以莫大的期望,寒門學子苦讀十餘載,一朝中榜,便是光宗耀祖的喜事,不僅家中之人跟着沾光,對于先人來說也是莫大的安慰。
然而很多人在改變身份地位,成為富貴之人後,卻動起了歪心思,希望将家中的祖墳遷至更好的風水寶地,以祈求往後的運勢更加的順意,但是老祖宗對于這樣的舉動卻表示不可,這其中究竟有何緣由呢?
其實這“這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若是想保持自己的家業穩定,後代富足,最好的做法是以道德立人。古人曾有雲“道德傳家,十代以上。富貴傳家,不過三代。”縱觀曆史的長河,有無數皇權富貴之人,因為驕奢淫逸道德敗壞,而将家産敗光,甚至被滅國,所以富貴之家若想要後代出能人,維持家族的發展,重要的在于培養“德行”二字。
為了所謂的運勢,冒然的遷墳,不僅是對先人的大不敬,也會傷害親族之間的感情。這墳地本就是用來祭祖的,是人們寄托自己的哀思之處,一味地固執己見更改墳地反而會影響平靜的生活,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生意不好改大門
做生意可是門學問,古往今來,北邊的晉商不辭辛苦,遊走邊陲,加強了華夏大地之間的經濟聯系。而南邊的徽商,不斷壯大南方的民間财富,也成為了商業上的一段佳話。這做生意,往往奔波勞累,到處打點滴,辛苦萬分,但是有很多商人忙碌之後卻無所得,幾日不見進賬,甚至幹起了賠本的買賣,這讓很多的商人都叫苦連天。
對于這樣的狀況,古人曾提醒道“生意不好改大門”,一個店面成功與否,不僅在于品質,更在于門面,幹淨大氣的大門,不僅吸引顧客的目光,也能讓整個店鋪都煥然一新。“窮則變,變則通”,面對慘淡的生意不知如何是好時,不如從改變大門做起,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小結
人生苦短,人們都希望能在有限的光陰之中讓自己的生活更順意一些,但是不加考慮的任意妄為,往往不會有好的結果。
老祖宗說道的“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雖然不是生活的鐵律,但人們對于其中的智慧還是要多加思索才好,這樣才會使家業事業更加穩定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