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此際又恰逢最美人間四月天,在如此詩意爛漫的日子,雖然仍有疫情阻礙我們與自然的親近,但我們可以
烹半壺春茶,閱一卷詩書,伴幽幽茶味,賞濃濃墨香,自得片刻的甯靜與悠閑,也是番樂事。
四月讀書正佳日,我贈“書”字飛花舞。
我想用人古筆下那些清詞麗句,将帶有“書”字的詩詞相送那些願翰墨書香為伴的朋友們,讓我們共同度過一個充滿詩意的讀書日。抛開煩惱事,隻讀黃金“書”。
“書”字,在古人文人墨客當中詩詞文章當中,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精彩意境,也留下了許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詞佳句。
“書”字,在不同的詩詞中,均有不同的表達,或是以動詞存在的,如書寫;或以名詞存在的,如家書,如文章,更有深層意象的表達,代表志向和希望的意義等。
“書”,可以代表家書,代表深情,代表思念。
它是杜甫中筆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戰亂中的無奈。
它是杜甫筆下“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歸家喜悅。
它是王灣筆下“鄉書何處達?歸雁入胡天”的思鄉心切。
它是李白筆下“鴻雁向西北,因書報天涯”天涯之遠的故鄉遙望。
它是張籍筆下“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的濃濃鄉情。
它是宋之問筆下“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的近鄉情更怯。
它是黃庭堅筆下“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的感歎。
“書”,可以代表志向,代表願望,代表理想。
它是楊炯筆下“甯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宏大志向。
它是李賀筆下“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的願望。
它是李白筆下“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的潇灑曠達。
它是劉克莊筆下”歎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的遺憾。
它是李颀筆下“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的所追求的理想。
“書“,可以代表浪漫,代表相思,代表希望。
它是李清照筆下“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的詩意;
它是李清照筆下“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憧憬。
它是歐陽修筆下“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沈何處問?”的思懷。
它是晏殊筆下“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的相思。
它是納蘭容若筆下“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的追憶。
“書“,可以代表求知,代表上進,代表珍惜。
它是孟浩然筆下“君負鴻鹄志,蹉跎書劍年”的感慨。
它是杜牧筆下“微雨秋栽竹,孤燈夜讀書”得靜心獨守。
它是于謙筆下“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的陪伴。
它是顔真卿筆下“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勸告。
它是王貞白筆下“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的珍惜。
我們現代人為什麼要多讀書呢? 其實早在宋朝,宋真宗就告訴我們: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随,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顔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讀書,就是要不斷提升自己,做到書到用時不恨少。
韓愈說,多讀書會讓你更加的勤奮:“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杜甫說,多讀書會讓你得心應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這麼多古人先賢給我們留下的金玉良言,我們當然應該完全接受。
雖然讀書并不定能夠帶給我們多少的功利富貴,但至少可以做到,“粗囊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難道還不夠嗎?
今天是讀書日,趁此大好時光,還是多讀書吧!正如蘇轼所說:“且将新酒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邂逅世界讀書日,一“書”飛花翰墨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