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大書畫院~藏大書畫傳媒
飛白筆法是這麼玩的!
一、飛白之義
1、書法的"飛白"是指在書法創作中,筆畫中間夾雜着絲絲點點的白痕,且能給人以飛動的感覺,故稱其為"飛白"。也叫飛白書。如宋黃伯思《東觀餘論》記載:"取其若絲發處謂之白,其勢飛舉為之飛。在書寫中産生力度,使枯筆産生"飛白",與濃墨、漲墨産生對比,以加強作品的韻律感和節奏感。同時可利用"飛白"使書寫顯現蒼勁渾樸的藝術效果,使作品增加情趣,豐富畫面的視覺效果。當然書法的功力在"飛白"中也能充分體現出來。
2、中國畫:其中的"飛白"是中國傳統藝術觀中虛實相濟的典型表現。
3、漢語修辭:在修辭學上,明知其錯而故意仿效的修辭方式,叫做飛白。所謂“白”就是白字的“白”,即别字。故意運用白字,便是飛白。一、飛白之美書法中運用飛白,體現出一種藝術美。首先,運用飛白會産生筆畫美。倘若飛白運用得好,有的筆畫似流星劃過蒼穹,有的如快艇急馳水面,有的如懸崖瀑布飛縱,有的像織布細線伸展,有的若女子秀發随風飄動……真是千姿百态,美不勝收。
細觀古代書家所運用的飛白,在其強烈的書法風格中都蘊含着怡人的筆畫美:王羲之的飛白楚楚動人,王獻之的飛白顧盼生姿,顔真卿的飛白酣暢純厚,歐陽詢的飛白嚴謹險勁,趙孟頫的飛白清麗秀逸,米芾的飛白痛快淋漓,懷素的飛白潇灑自如…....其次,運用飛白可使單字增輝不少。單字中的飛白和其他筆畫虛實相生,具有圖畫美,間或具有裝飾美。有時,單字中的其他筆畫寫得平淡無奇,若恰當運用飛白,可使該字頓時搶眼;有時,飛白還可掩蓋或挽救一字中不明顯的敗筆,收到轉移着眼點的效果;有時,在單字的某豎畫中恰當運用飛白,以求得相對穩定,達到欹不失正、正中寓欹的平衡效
果。此外,上述飛白之美體現在一幅書法作品中,無不有利于産生整體美。整幅作品中的飛白,有的如山澗一泓清泉,清新自然;有的似花朵零星點綴少女衣裙,款款生情;還有的像孩童在母親懷裡玩耍,富有情趣,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飛白的輕重徐疾中,可以反映出書寫的節奏,這也是增強作品整體美的表現之一。
二、飛白之用
一般情況下,行書和草書中運用飛白較常見,楷、隸、篆書中用得較少。這種現象大概是由各種字體的筆畫特點、作品的章法、書寫的速度等因素所緻。單就筆畫而言,飛白較多地用于豎、提、橫畫中,少用于其他筆畫,這主要是由筆畫形态、運筆過程和書寫風格等決定的。至于飛白用在一字中的主筆還是次筆,要特别注意是否得當。有時在主筆中運用飛白,失當便失卻重心,得當則有利于盡情施展筆畫美;有時在次筆中運用飛白,失當會産生缺失,有失飽滿,得當則起到點綴或裝飾之美。
飛白一般用于筆畫的中部或尾部,要求運筆自如,過渡自然。其中,飛白的尾部,有回鋒,有的露鋒,一般視書寫風格、速度、運筆等情況變化使用。另外,在一定中上筆與下筆相連處,或是上字的末筆與下字的首筆相連處,恰當運用飛白可增強一定的美感。但飛白牽絲要寬窄、長短得當,承接轉合要自然而不失力度,并且要求飛白牽絲不宜過多。
三、飛白之忌
運用飛白作書,要求恰到好處,因此在書寫過程中有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忌:飛白出現單字起筆處或筆畫的前端,或過多出現在一幅作品的首字。否則,整個字或整幅作品便失去氣勢,使得"立"起來的力量銳減,即不能"造勢"。其原因是單字起筆處出現飛白有顯散漫,也不合筆法規範;首字過多出現飛白則顯輕浮,也不合章法。二者都違背了書法創作的一般規律。
二忌:一字多飛白,即一般在字的一筆中出現飛白,少有兩筆同時出現。倘若一字中過多出現飛白則導緻筆畫不實,有飄浮之嫌,其原因可能是在運筆過程中沒有掌握好輕重徐疾,心(眼)到而手未到,沒能控制好節奏。當然,有些書寫者故意追求多用飛白之美,這或許值得研究。
三忌:整篇多飛白。整幅作品中過多運用飛白,易導緻松散不實,氣斷而乏力。飛白在整幅作品中隻能起點綴作用,以少勝多,以巧勝多,以精勝多,方可增強整體美。這就要求書寫者在創作前充分做好整體考慮。而在具體創作過程中有所變化也是很正常的,那就看書寫者的駕馭能力如何了。
四忌:飛白過長。有人會問,古今書法名家中不是有将飛白拉得很長的例看待,那是風格的展現,是書藝已達到一定境界而情感自然流露的具體表現。一般書寫者不要刻意去追求用過長的飛白凸現自我,要打好書法基本功,循序漸進,達到自然表現的最佳境界,方能将飛白運用得長短适宜、揮灑自如。
五忌:飛白軟弱乏力和不自然。仔細研究書寫高手的飛白,均剛柔相濟,多用中接,水到渠成,渾然一體,神采奇妙。這是習字者前進的方向和目标飛白亦稱“草篆”。其實就是一種書寫方法特殊的字體。筆畫是枯絲平行,轉折處筆路畢顯。相傳東漢靈帝時修飾鴻都門,工匠用刷白粉的帚子刷字,蔡各得到啟發而作飛白書。唐代張懷瓘《書斷》載:“飛白者,後漢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王隐、王愔共雲:‘飛白變楷制也’。本是宮殿題署,勢既尋丈,字宜輕微不滿,名曰飛白。”北宋黃伯思稱“取其若絲發處謂之白,其勢飛舉謂之飛。”明代趙宦光稱“白而不飛者似篆,飛而不白者似隸。”今人将書畫的幹枯筆觸部分泛稱為“飛白”。傳世的唐宋禦制碑多以飛白題額,如《晉祠銘》、《升仙太子碑》等。清張燕昌、陸紀曾有《飛白錄》二卷。飛白是書法中的一種特殊筆法,相傳是書法家蔡邕受了修鴻都門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啟發而創造的。它的筆畫有的部分呈枯絲平行,轉折處筆畫突出,北宋黃伯思說:"取其發絲的筆迹謂之白,其勢若飛舉者謂之飛。"今人把書畫的幹枯筆觸部分也泛稱飛白。在書寫中産生力度,使枯筆産生"飛白",與濃墨、漲墨産生對比,以加強作品的韻律感和節奏感。同時可利用"飛白"使書寫顯現蒼勁渾樸的藝術效果,使作品增加情趣,豐富畫面的視覺效果。當然書法的功力在"飛白"中也能充分體現出來。明知錯誤,故意仿效其錯以達到滑稽、增趣目的的修辭手法叫“飛白”。
飛白可以是記錄或援用他人的語言錯誤,也可以是作者或說者自己有意識的寫錯或說錯一些話,以求得幽默效果。就使用的語言因素而言,飛白又可分為語音飛白、文字飛白、詞語飛白、語法飛白和邏輯飛白。
學書法、學裝裱就到藏大書畫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