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釋義]比喻丢掉了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細小的、枝節的東西;也比喻想問題、做事情,抓不住本質和主流。舍:放棄;本:根本;求:追求;末:枝節。
[典故出處]《戰國策.齊策四》
成
語
故
事
趙惠文王的妻子趙威後,是戰國時期一個比較開明、賢達的婦女。她協助趙惠文王把國家治理得比較好,因而在諸侯王裡很有些威望。
有一次,齊襄王特意派使臣帶着國書,去問候趙威後。趙威後接過國書,連看也沒看,就向齊國使臣說:“ 貴國今年的年成好不好,沒有什麼災害吧?老百姓也沒有什麼大的病痛、災難吧?齊王也好嗎?”
齊國使臣聽了,很不滿意,就說 :“王後啊, 我是奉齊王的命令,專程來向您問候的,按照禮儀,王後您也該先向齊王問好,現在您卻先問年成的豐歉、百姓的生活,最後才提到我們齊王,這不就是擡高低賤而壓低尊貴了嗎?”
趙威後聽後,就耐心地開導他說 :“你的見解不對呀, 想想看,要是沒有好的年成,百姓哪能生活得下去,又哪兒還有百姓?要是沒有百姓,又哪兒還有君主?
趙威後又以強調的語氣繼續說 :“故有問, 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說:在這個問題上,如果按照過去的慣例行事,恰恰是脫開了根本而去問枝節的事情哩!我認為是不合理的。
後來,根據這個故事,人們就把趙威後那句話演變為 “舍本求末”或“舍本逐末”這個成語。
啟示:小朋友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抓根本環節,而隻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是不合理的。就比如我們寫文章隻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求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