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中誰最愛酒?詩仙李白當推第一。李白的詩中,彌漫着酒意;李白的酒中,同樣蔓延着詩意:“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黃金白璧買歌笑, 一醉累月輕王侯”“呼兒将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别人喝酒,昏昏沉沉,思緒混亂,待他拿起酒來,卻是文思泉湧、如有神助,最為難得的是,他酒憨之時寫的文章還不見錯漏,這也太神了(《開元天寶遺事·天寶下》)。
就算一個人邀上月亮,他也要喝上一杯,其廣為流傳的《月下獨酌》便寫的獨自喝酒的情形,以及他對飲酒的看法。
李白 月下獨酌
他的《月下獨酌》還不隻一首呢,是一組詩,一共有四首,我們最為熟悉的是第一首: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而其第二首,才真是把一個“酒仙”的風範凸顯了個淋漓盡緻,古今愛酒之人都應該讀一讀。愛酒又如何?愛酒無愧于天,無愧于地,可比聖賢!
月下獨酌·其二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複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李白飲酒
天也愛酒 地也愛酒 愛酒無愧于天地詩的第一節,詩人在為愛酒找理由。這理由去哪兒找?不隻在人間,還要上天入地地找,這才是李白那無處安放的爆棚的想象力。
詩人開篇單刀直入,不扯虛言,明明白白地告訴你:你要知道,天如果不愛酒,天上就不會有酒星!
經李白一說,這才知道,原來天上真的有酒星。酒星是我國古代的星宿名,也叫酒旗星,據《晉書·天文志》記載: “軒轅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關于酒星,還有一個關于皇帝、杜康與酒的傳說呢,在此不必贅言。
茫茫夜空 真有一顆星星叫酒星
他接着說,地如果不愛酒,那地上就不應該有酒泉。所以說,天、地、人作為“三才”,天地都愛酒,那人愛酒是不是無愧于天地?
思維清晰,邏輯缜密,講得好有道理,簡直無法反駁。
此言一出,古今愛酒之人再不用為愛酒、喝酒找理由了,大詩人李白早已經說得清清楚楚。也正因其胸襟裝得下天地,才寫得出如此豪放之語。
聖賢也飲酒 何必求神仙第一節寫天地愛酒還不算完,在人間,也得找到最高标尺。在儒學的體系裡,聖、賢即是人生命最高的境界。于是第二節裡,詩人說:先是聽聞已酒清比作“聖”,又說以酒濁比作“賢”。《三國志·徐邈傳》有記載:“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
飲酒
那既然聖賢都要飲酒,常人喝酒又有何不可?又何必再去求什麼神仙呢?你看,這時候為了給愛酒找到貼切的理由,李白又說不要去求仙了。
那喝酒到底有什麼道理?詩人最後将喝酒提到了至高無上的高度:喝酒三杯即通大道,一鬥則合自然,我得到了這酒中的趣味,是不能輕易說與外人聽的啊。
從天地到聖賢,再到神仙,李白把人理應愛酒的理由說得多麼清晰明白?任誰都能懂,無法反駁。
愛酒是真愛酒 愛酒也是無可奈何酒對于李白來說,是真愛,卻也是一種寄托。“舉世皆醉我獨醒”這是屈原的痛苦,李白的痛苦與憂愁是想要發力救世救民卻又無路實現的苦悶,他的一腔政治抱負無處施展,時光又如流水般逝去,生命如此短暫無常,于是他隻能寄情于山水、美酒、訪道求仙之中,渴求片刻的永恒。
杯中歲月長
可在這些物事之中,真的能夠得到解脫嗎?以他遺世獨立的才華,他早就清醒地知道,不可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他并不能從酒中迷醉得到滿足,也隻不過是借以短暫地逃避罷了。
杜甫與李白生活在同一時代,并且是李白的狂熱“粉絲”之一,他眼中的李白,是如何對待酒的呢?在《贈李白》裡杜甫寫到:“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在讀書君看來,這兩句不是杜甫對李白的嘲諷,也不是他對李白的規勸,而是一個天才對于另一個天才的深刻的理解,他知道李白為何痛飲狂歌,痛飲狂歌之後又會有怎樣的結果。所以他的字裡行間,是孤寂、落寞與悲哀。
杜甫贈李白
李白雖愛酒,卻未曾因為愛酒而耽誤了寫詩。“李白鬥酒詩百篇”,從詩歌的角度來看,他并沒有因喝酒而“空度日”,他在詩歌史上留下了多麼光華四射、絢爛璀璨的一頁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