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流前進瓜娃子

流前進瓜娃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02:21:08

前幾天,一篇讨論為什麼外語學習者總是能最快學到目的語裡髒話的文章在我朋友圈裡霸了屏。其實我以前教過的留學生中,就有好幾個問過我能不能開一門“中文髒話”的選修課。我一度蠢蠢欲動,但最終還是因為擔心影響太過惡劣而不敢付諸實踐。[捂臉][捂臉]今天本來也想寫一寫中文裡的髒話,但又放棄了這個念頭。一是因為我中華上國曆史悠久綿長,語詞浩瀚無涯,髒話相較于其他語言自然也是更豐富多彩、形象靈動(這一點金庸先生《鹿鼎記》中有詳細描述,可參看),我所知太過淺薄,不敢班門弄斧;二是真要寫髒話,如果不夠髒呢,就沒意思,要夠髒呢,又流于粗俗。思來想去,幹脆打個擦邊球,寫幾個四川話中不好聽但也不算髒的詞,說文雅點,叫詈詞,說通俗點,就是罵人的話

(一)流前進

小時候我家裡有個長輩罵人愛罵“流前進(liuqianjin)”,在四川話裡這詞大概類似于“不着調的笨蛋”的意思。我當時還仔細想過這三個字到底該咋寫,自己覺得liu應該寫作“流”,因為畢竟是罵人的話,大概跟“流氓”有點關系。但至于“前進”為啥也成了不好的意思,我就一直沒鬧明白了。

後來也是在跟着黃老師搞四川方言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這個詞正字應該寫作“劉全進”。而且人家來曆不凡,是出自《西遊記》中的一個故事。

《西遊記》中有個“劉全進瓜”的故事,因為跟西遊記主旨關系不大,所以對這個故事有印象的人可能不多。大意是說唐太宗派了一個叫劉全的人向十殿閻羅進獻兩個南瓜(有興趣的可以去翻看《西遊記》第十一回)。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還是比較廣的,1986年台灣還拍了一部歌仔戲電影,名字就叫《劉全進瓜》。

流前進瓜娃子(流前進瓜娃子)1

(歌仔戲電影:劉全進瓜)

流前進瓜娃子(流前進瓜娃子)2

在四川話中,“瓜”是非常有神韻的一個字,其廣泛的适用度和高度的鄙夷感,至少等于甚至大于普通話中的“二百五”或江浙話中的“十三點”。劉全進的是“瓜”,因此四川話就用“劉全進”來代指“瓜”,這還有點兒引而不發的意思,罵人不帶髒字,體現了我川人幽默的生活态度、高度的文化修養以及深刻的精神内涵[偷笑][偷笑]。不過後來罵多了以後,又産生了語音訛變,“劉全進”變成了“liuqianjin”,反而有點讓人不知所雲了。

(二)瓜娃子

把“笨”稱為“瓜”,并不是川方言獨享的,實際上在陝西、甘肅、甯夏等地這個“瓜”字都被廣泛使用。今天的普通話中,“瓜”雖然不能單用為形容詞,但是也仍然存在着“傻瓜”這樣的詞,可見“瓜”的影響之大。

至于為什麼要把“傻”和“笨”稱為“瓜”呢?目前比較得到公認的一個說法是這是由古代對“瓜州人”的蔑稱而來的。

古“瓜州”在今天甘肅敦煌附近(也有說是在秦嶺兩側的),但不是“京口瓜洲一水間”的“瓜洲”(那個“瓜洲”在今天的揚州)。上古時期瓜州居住着一個叫“姜戎氏”的部族。據說姜戎氏的子孫生活困苦,很多被賣身為奴。但他們天性淳樸勤勞,為人奴仆時即使遇到非常非常辛苦的工作如耕田、拉磨等等,也從不推辭,而是盡心盡力地完成。這種老實的态度受到了一些“聰明人”的嘲笑,當時他們就被稱為“瓜子”。後來流傳越來越廣,很多地方的方言就把“傻”“笨”稱為“瓜”了。

四川話把“笨蛋”叫做“瓜娃子”或“瓜娃兒”,除此之外,“瓜”作為形容詞在四川話中有非常強悍的構詞能力,比如“瓜兮兮”“瓜戳戳”“瓜眉瓜眼”“瓜婆娘”“半瓜精”“倒瓜不精”“瓜寶器”等等。四川人對“瓜”的喜愛,是深入骨髓的。

流前進瓜娃子(流前進瓜娃子)3

(三)其他

有時候我在想,“瓜”這個詞要是晚個千把年産生于今時今日的話,可能是不會這麼流行的。因為這個詞的源頭畢竟帶着深深的“地域歧視”,在今天的社會裡,随便搞地域歧視是要冒風險和承擔責任的。

不過四川方言(可能尤其是成都方言)中有不少詞和地域沖突有關。成都自古土地肥沃、生活安逸富足,被稱為“天府之國”。因此成都人自帶有一種驕傲感,當成都文化與其他地區的文化相遇時,就往往會沖突、碰撞出一些新的詈詞來。

四川曆史上最近的一次地域大融合大概是“湖廣填四川”了。據說在明末清初,四川經曆了連年的自然災害和戰亂,尤其是張獻忠“屠川”後,人口急劇減少,“丁口稀若星辰”。我看到的最低數字說在康熙年間整個四川隻剩下了9萬餘人(我個人對這個數字存疑,但沒有任何證據,就是單純的覺得少得太離譜了點)。但無論如何,人口大量減少是真的,這迫使當時的清政府大量鼓勵湖廣行省、客家移民以及其他省的居民進入四川生活,史稱“湖廣填四川”。

“湖廣填四川”固然重新帶動了四川的活力,但也造成了老四川人和新移民之間的沖突,現存四川話中的很多詈詞,據說就由此而來。

比如,四川話中常說“你當我是廣廣啊?”,這個“廣廣”實際就是指來自廣東廣西人的外地人。成都話說的“麻廣廣”,就是騙外地人的意思,後來“廣廣”就成了“不懂事的、容易騙的人”的代稱。成都話今天把見識不廣的人稱為“廣耳石”,那個“廣”也是由此來的。

除了兩廣之外,“湖廣填四川”自然有很多來自湖南湖北的人。據說湖南寶慶府的方言發音在川人聽起來比較土氣,于是把寶慶話叫做“寶老倌話”,後來就把比較傻、比較土氣稱為“”,于是四川話中又有了“寶氣(器)、寶篩篩”這些詞彙的誕生。

邵陽縣也屬于湖南寶慶府,四川人把邵陽人說的話稱為“邵腔”,也是嫌其土氣。“邵”諧音“苕”,于是四川話中又有了“苕氣、苕得哭、苕眉苕眼”的說法。

當然,老四川人也不總是在地域沖突中占上風。他們對經濟更加發達的地區還是很敬仰的。比如成都話中的“蘇氣”,是一個褒義詞,意指“打扮時髦”,因為當時蘇州引領着全國服裝的潮流,所以這個詞來源于對蘇州的羨慕。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流行于成都的“很港”,表示氣派、時髦,又是來源于對香港的崇拜。

寫到這裡,突然有點鄙視我們的成都老祖宗了,嫌貧愛富的,過分了哈!

以上我寫到的川方言詈詞中,“劉全進”好像隻有老成都人在用了,“廣廣”和“”好像年輕人中也用得越來越少了,褒義的“蘇氣”和“”基本上已經消失了。隻有“瓜娃子”和“寶器”依然卓爾不群地傲然挺立于川方言最常用的詞彙中,經久不衰。

流前進瓜娃子(流前進瓜娃子)4

最後說明一句:以上所寫的四川方言中詈詞的來曆,并不是我的創見。我對方言研究的了解非常淺薄,今天,我隻是一個知識的搬運工。[呲牙][呲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