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案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案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7 08:47:46

讀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對這7個習慣有點收獲,我把它們記下來,以後常看常學。

這本書再版過很多次,可見其内容很經典、有用。作者是美國的一位牛人,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楊百翰大學博士,柯維領導中心的創始人,其他頭銜就不提了。

因為這本書是外國人寫的,讀起來有點拗口,我用自己的話寫下來,理解起來更方便。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案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幹貨總結)1

習慣1: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這個詞,聽起來好像沒啥新鮮的,像在灌雞湯,不就是說要我們主動點嘛?其實,沒那麼簡單,它背後有兩層含義。

1、要有責任感,不推卸責任

積極主動的一個層面,就是要主動為自己的行為擔責,而不是怪四面八方,甚至老強調宿命論。因為一般情況下,一遇到問題,怪别人總是容易的,但如果想要高效生活,就要學會為自己的效能和幸福負責。

一句話,以後所有自己做的決定,就要自己承擔責任,要敢于做決定、敢于承擔責任,不怪任何人和環境。

2、積極主動的人,關注的是自己的“影響圈”

相反,消極被動的人,關注的則是“關注圈”。啥是影響圈?啥是關注圈?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案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幹貨總結)2

這本書裡,作者提到了兩個不同的圈:影響圈和關注圈。這兩個圈,說白了就是,影響圈是自己能掌控的事,關注圈是自己掌控不了的。

影響圈,就是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兒,能量是積極的,我們要讓自己的影響圈不斷擴大;而關注圈,就是緊盯他人弱點、周邊環境和力所不能及的事兒,總把自己當成受害者,這樣的人,影響圈會越來越小。

影響圈的核心,就是把精力用在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上,獲得改變自己的正能量,不擔憂、不糾結。

對于那些已經做錯了的事,正确的做法是不糾結,不怪四面八方,而是承認錯誤,吸取教訓,重獲力量,繼續前行。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案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幹貨總結)3

習慣2:以終為始

就是做事要先有個目标,沒有目标就要先立目标。因為目标、願景這種東西很重要,能避免做事情盲目和空虛。

以終為始有兩個原則

原則1、任何事情都要經過兩次創造。

一次頭腦中的創造,一次實際中的創造。所以,一定不要略過頭腦中的創造。

比如人生劇本,每個人的成長,都或多或少會承襲别人的“人生劇本”,當我們認識到這個人生劇本的低劣及思維方式的低效,就要積極地改寫。

例如《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書裡的主人公小女孩塔拉,塔拉的童年在垃圾場度過,父親是摩門教教徒,不讓上學、有病不讓就醫,但是小女孩拒絕這樣的人生,她下決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在替父親工作的間歇偷偷自學,考入了大學。最終獲得了劍橋碩士博士,擺脫了原生家庭的束縛,改寫了自己的人生劇本。

原則2、要學會自我領導。

領導不同于管理,領導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雖然有時候管理解決緊急事務讓人更有成就感,但領導把握的是方向,方向錯了,全盤皆錯。

我們可以先從領導自己開始,為了把握好人生方向,可以撰寫一份個人使命宣言,有點像我們經常說的人生信念、座右銘。

這個使命、或者叫人生方向,影響着一個人以什麼為核心,也是影響一個人看世界的方式,決定着他的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與力量的來源。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案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幹貨總結)4

一個人,如果以配偶、家庭、金錢、工作、名利、享樂、敵人或朋友、宗教、自我等為中心,在這些之間搖擺不定,那麼情緒難免會起起落落,缺乏固定的人生方向,沒有持久的智慧,也沒有穩定的力量或自我評價。

最理想的狀況,就是以正确的原則為中心,原則是恒久不變、曆久彌新的,可以給我們高度的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比如,一個家族有自己家族的家風家訓、價值觀,等等。

習慣3:要事第一

這裡的“要事”指跟你目标有關的要事,而不是瑣事裡的要事。

如何實現要事第一呢?

1、學會時間管理

按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劃出4個象限,高效能人士會避免陷入第三四象限,因為不管事情緊急與否,第三四象限都是不重要的,他們把更多時間花在第二象限,來減少第一象限事務的數量。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案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幹貨總結)5

第二象限包括建立人際關系、撰寫使命宣言、規劃長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高效能人士腦子裡裝的不是問題,而是機會。

2、學會授權

如果事必躬親,投入1隻能産出1;而授權後,投入1,會産出10倍甚至更多。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案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幹貨總結)6

習慣4:雙赢思維

摒棄你輸我赢的輸赢思維,而是要雙赢思維,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機會、資源及财富。

雙赢思維體現在人際關系裡,所以我們先來看看人際關系的精髓。人際關系的精髓就是信用,就是情感賬戶。“情感賬戶”這是作者提出的一個概念,就是說别人到底有多信賴你,就是對方與人相處時的一份安全感,它講明了人際關系中産出與産能平衡的原理。

1、情感賬戶的7種主要投資方式

理解他人:如果你希望别人了解你的實際需要,首先要了解對方的實際需要,然後給予幫助和支持。

注意小節:講話懂禮貌、不失小節;

信守承諾:簡單易懂,不必多講。

明确期望:如果沒有明确的期望,人們就會變得感情用事,原本簡單的小誤會也會變得很複雜;

正直誠信:這能夠産生信任。

勇于緻歉:道歉的勇氣,不是人人都有的,隻有堅定自持、深具安全感的人才能做到。

無條件的愛:可以給人安全感、自信心,鼓勵個人肯定自我,追求成長,由于不帶任何附加條件,沒有任何牽絆,被愛者就會用自己的方式,檢驗人生種種美好的境界。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案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幹貨總結)7

2、人際交往的6種模式

利人利己(雙赢)——兩敗俱傷(雙輸)

損人利己(赢\輸)——獨善其身(赢)

舍己為人(輸\赢)——好聚好散(無交易)

記住,有時候“不能雙赢,就好聚好散”的模式很好,一個合作暫時實現不了沒關系,來日方長;而且,雙方也不會有情感束縛。

3、雙赢的5個獨立方面

雙赢原則是所有人際交往的基礎,包括5個方面:雙赢品德、雙赢關系、雙赢協議、雙赢體系及雙赢過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案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幹貨總結)8

雙赢品德的3個基本特征:誠信、成熟、知足(相信資源充足、人人有份)

雙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就是情感賬戶。

雙赢協議:5個要素應明确規定,預期結果、指導方針、可用資源、任務考核、獎懲制度。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案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幹貨總結)9

習慣5:知彼解己

這是進行有效人際溝通的關鍵,先聆聽對方、理解對方,建立在尊重和認可的基礎上,才能溝通順暢。

那麼不尊重認可的溝通是怎樣的呢?比如自以為是的情況:

1、自以為是的人,往往有4種反應——

價值判斷:對别人的意見隻有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究底:用自己的價值觀探查别人的隐私;

好為人師:以自己的經驗提供忠告;

自以為是:根據自己的行為動機衡量别人的行為動機。

2、先聆聽,并作出回應,這些回應不是自以為是的各項,而是理解對方。

習慣6:統合綜效

解決一個問題,不一定非按照你或我的方式,而是創造第三種更好的方式,獲得1加1大于2的效果。精髓就是,判斷和尊重差異,取長補短。

有點像中國老話:求同存異,稱贊彼此的差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的手法。

當有人跟你意見不同,你可以說:你跟我看法不一樣,這很好。你不一定對他表示贊同,但是可以表示肯定,并給予理解。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案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幹貨總結)10

習慣7:不斷更新

在4個基本面不斷更新自己:身體、精神、社會\情緒、智力

身體:健康飲食、充足休息 定期鍛煉;

精神:實現精神層面的更新,有人是通過欣賞優秀作品,有人是通過與自然交流。

智力:智力更新主要靠教育,不斷學習知識、磨砺心智,開闊視野。

社會\情緒:身體、精神、智力層面與習慣一二三密切相關,圍繞個人願景、自我領導和自我管理的原則;而情感層面的重點則是習慣四五六,圍繞人際領導、移情交流和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以上,就是高效能人士的7個好習慣,每個習慣之間,都有聯系。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案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幹貨總結)11

一個人,越是積極主動(習慣1),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實施自我領導(習慣2)和管理(習慣3);

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習慣3),就能從事越多的第二象限事務的更新活動(習慣7);

越能先理解别人(習慣5),就越能找到統合綜效的雙赢解決方案(習慣4和習慣6);

越是在培養獨立性的習慣方面加以改進(習慣1、2、3),就越能在相互依賴的環境下提高效能(習慣4、5、6);

而自我更新,則是強化所有這些習慣的過程(習慣7)。

7個習慣我們都了解了,接下來,就是不斷踐行,讓他們真正成為我們的習慣。

————

我是【妖妖的微笑】

一個熱愛讀書、寫作、旅行的女子,更多故事分享,歡迎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