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01
《增廣賢文》:“父母恩深終有别,夫妻義重也分離。”
這句話提到了兩種感情,一種是親情,一種是愛情。所要表達的意思是,父母之恩是我們前半生的情感寄托,夫妻之情是我們後半生的情感歸宿。之所以把這兩種感情放到一起去說,是因為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感情,源于愛情和婚姻,如果父母不結合,也就沒有父母子女之說了。
這中間涵蓋的也有“情感傳承”的内容,父母之恩和夫妻之情不是互相獨立的,父母的情感模式值得子女參考,子女結婚和另一半相處可以用到,之後做了父母以後,跟子女相處時也可以用到。
值得注意的是,情感傳承的内容需要是正面有價值的内容,如果父母之間的感情一團糟,父母跟子女的關系也一團糟,就沒有情感傳承的必要,這對于子女來說是需要注意和反轉的問題,否則盲目傳承錯誤的情感,對自己沒好處。
下面這個女人在談及她哥嫂的婚姻時,就提到了上面那種問題:
『我哥背叛婚姻,受懲罰的卻是我嫂子,現在我終于明白問題出在哪了:首先,我哥有問題,這是毋庸置疑的,就算我是男人也不會替他說話,更何況我是女人,雖然他是我哥,但我也不想護短;其次,我嫂子的問題也不小。
說我嫂子有問題,并不是說她慫恿我哥去愛别人,也不是因為她做錯了事讓我哥受不了她,而是,她不懂及時止損。
在我看來,女人愛到失望時,最應該做的事就是“及時止損”,不該拖泥帶水。已經火燒眉毛了,無法把火滅掉的話,遠離火源才不會繼續被燒,那麼淺顯的道理,她竟然不懂,真的讓人很無語。
雖然我也不是一開始就懂,但我活到她那個年紀時,不知不覺間就無師自通了。而她,因為一直拖泥帶水不願離開,導緻她跟我哥一直沒有孩子,等到我哥跟别人有了孩子以後,堅決要跟她離婚,她才哭哭啼啼選擇離開。
在之後與她的接觸中,我認識到一個更深刻的問題:她當時之所以沒有及時止損,是受了娘家人的影響,她母親不讓她離婚,說忍忍就過去了,說她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經曆,正因為熬過去了才剩下她,結果就這樣導緻了悲劇的發生。
話雖如此,但她的自我判斷和主觀能動性去哪兒了呢?她難道分辨不出父母給的建議有問題嗎?難道不知道自己判斷拖着不離開會有什麼後果嗎?或許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區别吧!』
02
“個體差異”的确是個很現實的問題,以前社會階層差異不大,人員流動率低,很多人生長的環境都差不多,所以個體差異不明顯,甚至可以說相似度很高。但是,現如今很多東西都變了,個體差異很明顯。
個體差異不僅僅是我們能看到的東西,比如不同人的習慣不一樣,裝扮不一樣,能力不一樣,還包括我們看不到的東西,比如思想不一樣,觀念不一樣,心态不一樣,受家庭的影響程度也不一樣。
這些看不見的個體差異,就使得有些人做人做事的方式讓其他人很不理解,而且這種“不理解”是一種相互交織的複雜情況:有的人不理解别人為什麼那麼上進,有的人不理解别人為什麼那麼幸運,有的人不理解别人為什麼那麼不懂事,有的人不理解别人為什麼對自己不負責任。
如果隻是從每個人的個體角度來判斷,很難分出對錯。但是從所謂“一般人的立場”去判斷,對錯是很明顯的。
雖然個體之間有差異,但也存在多數人認同的價值觀标準。有這種标準去衡量個體的所作所為,就可以分出對錯,比如前面那個女人的嫂子,用一種通用的價值觀去判斷的話,她沒有全局觀念,眼光不夠長遠,沒有考慮後果,沒有真正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
這給其他人的提醒是:我們不僅要有自己的标準,而且要對通用的價值觀标準有所了解,如此不僅能規範自己的行為,同時也能判斷出你做錯的事以及你的婚姻有沒有繼續的必要,如果明顯沒必要繼續,放棄才是正道。
03
心理學中有個詞叫“相悅法則”,通俗的解釋是:“我之所以喜歡你,是因為你喜歡我。”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是,人們更喜歡那種喜歡自己的人。
這跟人的“自重感需求”有關,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被人重視的需求,都渴望被人喜歡,如果有人發自内心喜歡你,你的心理需求被滿足了,你也會因此喜歡對方。
雖然說現如今的愛情和婚姻受限于很多現實條件,但這些現實條件并不能掩蓋人的心理需求,你喜歡的是别人的人還是别人的錢,以及别人喜歡的是你的人還是你的錢,其實很容易弄清楚,因為人在心理層面的感受是很直觀的,真正喜歡你的人會有各種非言語層面的行為,比如各種表情和動作。
反過來講也說得通,不是真心喜歡你的人,隻要你不忽略那些非言語的行為,比如表情和動作,也是能直觀感受到的。
把這些和感情問題結合在一起來說就是:除非雙方明确表示以利益交換為基礎戀愛結婚,否則就不能忽略“相悅法則”,你喜歡的人必須也喜歡你才行,喜歡你的人你也要喜歡他才行,任何不滿足這個條件的戀人或夫妻,在一起都不會開心,因為沒有發自内心的欣賞和付出,非要委屈自己像前面那個女人一樣拖泥帶水,隻會自讨苦吃,希望你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