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飛機上嬰兒哭鬧換頭等艙

飛機上嬰兒哭鬧換頭等艙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5-16 03:58:50

  前兩天,飛往上海的航班上,因為一位媽媽懷裡的嬰童哭鬧不止,旁邊的男子心煩意燥地抱怨:“這要鬧到什麼時候?”崩潰的媽媽就吼男乘客:“下去呀,你坐什麼飛機?”男乘客不服氣地咆哮:“那你跳下去,你跳下去!”

  飛機上嬰兒哭鬧換頭等艙(男子抱怨航班嬰兒哭鬧被慫)(1)

  即使不在現場,看視頻我都能感覺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鬧帶來的煩躁和沖擊力。何況是抱着哭鬧孩子的媽媽和周圍的乘客?

  很多網友覺得男子太沒有同情心,不懂得包容和大度,肯定是沒有孩子或者平常不帶孩子的男人。也有很多網友覺得要理解媽媽的不容易,本身孩子哭鬧已經情緒爆炸了,旁人還來指責更是火上添油。也有很多網友指責媽媽确實給别人造成麻煩,應該給乘客道歉,而不是出言不敬地咆哮别人。

  作為一個媽媽,我理解媽媽一個人抱着哭泣孩子的崩潰和焦躁。孩子哭鬧不止,不僅會讓周圍的人腎上腺飙升,煩躁不已;還會讓媽媽的腎上腺激增,同時沒有照顧好孩子的自責、給周圍人帶來麻煩的羞愧都會沖擊着媽媽脆弱的心,讓她們隻能把滿腔的複雜情緒化為憤怒,向身邊的人咆哮。

  如果當時的媽媽能夠放低姿态道一聲歉,或許就不會有男子的炸毛;如果哭鬧的嬰童有爸爸在場,幫助潤滑或者調劑一下,說不定媽媽就不會如此地失去理智,變得如此豪橫。但是時間無法倒流,我們無法阻止媽媽和男乘客的吼叫和憤怒,但可以從他們身上覺察到情緒失控是有多傷人,從而引以為戒。

  我們也不能忽略視頻中本就哭鬧不止的嬰童,在大人的吼叫中越發驚恐和撕心裂肺。吼叫可以釋放我們的情緒,卻不能解決問題,隻會讓矛盾越來越大。

  如同《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書中所說:世界的和平始于家庭。如果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為人父母的角色看作是世界和平這塊大拼圖一部分時,随着越來越多的家長以身作則,為有尊重的溝通和同理心做出示範,我們的下一代就有更好的機會創造一個更加和平的世界。

  飛機上嬰兒哭鬧換頭等艙(男子抱怨航班嬰兒哭鬧被慫)(2)

  而這本書則會告訴我們為什麼會大吼大叫,探尋吼叫背後的原因,提供一些實用工具,幫助我們不吼不叫地赢得孩子的合作。

  1、關于吼叫,不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飛往上海航班上抱怨嬰童哭泣的男子為什麼會成為熱點?就在于這件事戳中了千千萬萬的媽媽的軟肋。有哪一個媽媽不會因為孩子而吼叫?有哪一個媽媽敢拍着胸脯說自己從未對孩子大吼大叫?

  飛機上嬰兒哭鬧換頭等艙(男子抱怨航班嬰兒哭鬧被慫)(3)

  恐怕鳳毛麟角!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有吼叫的問題。哪怕《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的作者羅娜·雷納,曾在紐約和加利福尼亞州的多個醫院當過護士,參與過多個精神健康項目,是著名的育兒專家,輔導過數千萬計的家庭,寫過不吼不叫的書,也會朝孩子大吼大叫。

  航班上媽媽慫男乘客可以理解,男乘客煩躁抱怨也可以理解,畢竟公共場合誰都希望安靜可以休息會。我們不是一個人在和吼叫作鬥争,完美的父母,不吼叫的父母并不存在,人人都會犯錯。

  如同樊登老師在《讀懂孩子的心》書中所說,做過的事就是做過了,承認自己做錯就好了,告訴自己下次會努力做得更好,深深的自責和羞愧會導緻一個人沒有動力去改進。要懂得接納自己,不要苛責身邊人,尤其是孩子。

  所以,作為父母,不要因為吼叫而陷入自責和羞愧中,人人都會犯錯。隻要我們覺察到自己的吼叫,接納自己的吼叫,接納自己犯錯,并且學會從錯誤中學習是我們對孩子最好的愛。

  2、二步走,幫助父母減少吼叫(1)追蹤和記錄我們的吼叫 羅娜·雷納在《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書中講道,所謂的追蹤法是在一段時間内注意你的吼叫觸發器和反應,記錄發生的事情,這是改變行為的有效工具。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都在用這個方法達成目标。

  飛機上嬰兒哭鬧換頭等艙(男子抱怨航班嬰兒哭鬧被慫)(4)

  嘉比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因為2個兒子的不配合,每天清晨都是在大吼大叫中度過的。後來,她根據羅娜的建議,追蹤并記錄自己的吼叫時,發現自己卡在了慣例中,想在上班前把2個孩子和家務都處理好。可是,兩個孩子不聽話,想玩會玩具。

  在這種狀态下,自己的想法常常會升級,冒出很多的負面想法,從而更加分心和焦躁,開始對孩子大吼大叫了。

  當嘉比開始追蹤并記錄一段時間後,她嘗試深呼吸平靜後,再自己安慰自己:“他們還隻是孩子,他們倆在一起玩的多開心,我是一個幸運的媽媽。”

  然後,她走進孩子玩玩具房間,心平氣和地看着孩子玩耍,大約30 秒後,孩子興高采烈地給她展示自己的成果,嘉比積極地回應孩子。接着,她平靜地對孩子們說,該穿鞋了,等放學後,她會更願意了解他們的火車玩具的故事。

  飛機上嬰兒哭鬧換頭等艙(男子抱怨航班嬰兒哭鬧被慫)(5)

  所以,我們可以抽時間追蹤和記錄我們的吼叫,幫助我們覺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從而幫助自己了解自己,減少吼叫的次數。作者在書中給我們列出了可供參考的追蹤記錄表,也可以自己在日記本上記錄追蹤。

  如果時間不夠,也可以不用記錄,在心理提醒自己又吼叫,覺察自己的身體反應和感受。隻有我們父母知己知彼,才能對吼叫百戰不勝。

  (2)建立自我同情 臨床心理學家克裡斯托弗·K.傑默在《通往自我同情的正念之路》書中講道:當我們在痛苦中産生要幫助自己的緊迫感時,這就是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不是給自己找借口,不是責怪孩子調皮才惹自己生氣吼叫,而是接納自己當下無法控制情緒。當我們理解并原諒自己的失控時,我們才能夠真正接納吼叫的自己,才能夠靜下心來尋找下一步行動的方向。

  比如,4歲女兒把玩具弄得滿地都是,我生氣地批評了她,讓她把玩具歸位。表面上看是孩子亂扔玩具的行為觸怒了我,如果我把自己發火的原因怪罪在女兒身上,覺得是孩子逼急了我,這就不是自我同情,而是給自己找借口。

  飛機上嬰兒哭鬧換頭等艙(男子抱怨航班嬰兒哭鬧被慫)(6)

  真正的自我同情是自我覺察,看到自己發火是因為剛才和老公因為一些事沒有達成共識,内心蓄積着憤怒,加上今天的安排沒有完成,内心很煩躁。而孩子亂扔玩具的行為隻是觸發點,讓我把自己的消極情緒釋放出來。

  當吼叫後,我們可以自我對話,告訴自己:“親愛的,我知道你因為孩子亂扔玩具很生氣。生氣很正常,和孩子道歉,平靜平靜就會好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自我同情可以幫助我們遠離内疚和自我憎惡,讓我們可以正視自己的内心,有力量去尋找下一步的行動和方向,而不是被内疚和憎惡裹挾着推卸責任。

  寫在最後 不論是航班上回慫男乘客的媽媽,還是咆哮媽媽跳下去的男乘客,都是被情緒腦控制失去判斷力的人,都非自己的本意。因為在當下的狀态,我們也不一定會好到那裡,但是我們可以引以為戒,用追蹤和記錄自己吼叫的方式,建立自我同情,從而不吼不叫地赢得合作。

  願所有的父母都能不吼不叫赢得孩子的合作,畢竟世界的和平始于家庭,您說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