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三個特點為選址特點、結構特點以及工藝特點。
一、選址特點
趙州橋的合理選址是它成為千年古橋的一個重要原因。李春将趙州橋的基址選在洨河的粗砂之地,是因為以粗砂為根基可提升橋梁的承重力度,以确保橋梁的穩定性。
現代勘測表明,趙州橋的橋址區域地層分布穩定,地基土主要以密實的粉質粘土為主,中間有粉土和砂土夾層,是修建這種特大跨度單孔橋梁的比較理想的場所。
二、結構特點
1、敞肩拱:兩個拱肩部分各建兩個對稱的小拱,伏在主拱的肩上。符合結構力學原理,增加排水面積16.5%,節省石料。
2、跨度大,弧形平:采取單孔長跨形式,河心不立橋墩;圓弧拱形式,石拱高度降低。優于多孔橋單跨跨度小、橋墩多不利于洩洪的特點。
3、兩端寬中間窄。
4、縱向并列砌築法。
三、工藝特點
1、趙州橋建造中選用了附近州縣生産的質地堅硬的青灰色砂石作為石料,采用圓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降低。主孔淨跨度為37.02米,而拱高隻有7.23米,拱高和跨度之比為1:5左右,這樣就實現了低橋面和大跨度的雙重目的。
2、趙州橋施工時采用縱向并列砌置法,就是整個大橋由28道各自獨立的拱券沿寬度方向并列組合在一起,每道券獨立砌置,可靈活地針對每一道拱券進行施工。每砌置完一道拱券時,隻需移動鷹架再繼續砌置另一道相鄰拱。這種砌置方法利于修繕,如果一道拱券的石塊損壞,隻需要替換成新石,而不必對整個橋進行調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