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是可以改造的喪葬方式,而火葬在農村确實有着很大的觀念沖突。
在農村,有人去世以後首選的喪葬方式一定是火葬,這也是幾千年來的傳統,挖上一個大小事宜的墳坑,一口棺材下放到坑中,再立上一個墳包,方便年節假日時親屬的祭祀,所以在農村有很大的适應性。
初次之外之所以農村地區願意用土葬,最大的考慮在于,人都有講究死後有全屍的概念,土葬方式不破壞原有的基本入土形态,雖然若幹時間後屍體依然會腐爛,但在觀念上總體是能接受的。
最晚主要還有一個成本問題,雖然土葬方式拿現在來說棺材的價格也不便宜,但墓地位置是免費的,因為很多村民的手裡并不缺地,選一個上風上水的位置正好可以埋墳,再加上農村墓地又講究群聚的概念,一個家族往往集中到一個地方,所以葉落歸根的就近原則讓土葬方式很受歡迎。
網上曝出了這樣一個新聞,說某男子母親去世後土葬,鎮長帶人“開棺運屍”,被指“有辱屍體,驚吓村民”,而鎮長的回應是多次溝通無果,才采取這樣的措施,相關部門按照規定進行處置。
遺留在現場的棺木
有小沖突發生的現場畫面
對于此事件,不想做過多的評論,可能在沒有充分的調查前,具體細節有可能會發生新的變化,而更想說的是土葬這種方式到底該不該存在,也可以換個角度說如何讓火葬成為更願意接受的喪葬方式。
很多人說土葬有弊端,作為農村人,我唯一能找到的作為弊端的支點就是浪費土地資源了吧,别的真找不到啥了。
但火化到底有多好先不說,首先觀念上大部分人雞接受不了,另外焚燒屍體或多或少的會有污染吧?總是主要墳屍爐冒煙啊……
所以要想徹底尋找一個完美的喪葬方式,又能特别适應農村的風土人情,火葬和土葬完全都可以實現。
土葬:
①規劃幾片荒山荒地作為墓地
說到這個問題,還要啰嗦一下,農村土葬墓地還有一個散亂的特點,因此改造的一個大方向就是集中起來,要立求不以占用耕地為主,選擇荒山荒地和未利用地規劃墳場,會有很好的效果。
②深挖墳坑、深埋墳的方式,不設置墳包
對于一些特殊的農村,既沒有荒山也沒有荒地,有沒有太多太合适的位置,導緻墳地隻能選擇在耕地上,尤其是有些平原的農村,時常會看到耕地上出現那麼幾座墳,往實了講,這确實可能有點浪費土地,又影響到農業的耕作。
所以如果能推廣深挖墳坑、深埋墳,改變目前普遍一米多的墳坑深度,同時地面不設置墳包的話,隻是略顯有點變化,但本質上還是一樣的,更貼合農村的實際去改革。
火葬
火葬首先要在觀念上進行突破,比如鼓勵農村村民進行火葬,不僅對出殡過程進行補貼,還對後續的各種費用包括墓地的花銷全程進行補貼,用經濟利益去引導選用火葬的方式。
總之一句話,是保留土葬和火葬兩種方式,在基本面沒有大觸動的情況下,修整目前出現的弊端,兩種方式給出兩種方案,讓村民自己去平衡并作出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