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我不是老師我是家長

我不是老師我是家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0 16:29:08

期末考試前夕,是檢驗娃學習效率和驗證家長陪讀效果的時刻。老母親們摩拳擦掌,緊盯日曆,掐指算日,伴随學校進入“刷題模式”。

電子遊戲不要再碰,作息時間重新調整,興趣課先放一放,複習課安排在線上效率更高……時間不多了,全家頭等大事就是娃的考試。容不得半點猶豫,老母親吹響“集結号”,家中畫風一夜驟變——

你排一三五,我排二四六;你來抓基礎,我主攻錯題;文理要分工,後勤要跟上;一家三口各司其職,不容有差。有老人助力的家庭,分工更細,老母親“沙場秋點兵”,除了對日常“工種”排兵布陣,還要随時關注家中每位成員思想狀态,不容懈怠。

我不是老師我是家長(我是媽媽不是助教)1

更有“超強”老母親,身兼數職“一肩挑”,語數外門門督導,豎笛、跳繩、短跑樣樣跟進。每次小測驗都要“回頭看”,每個知識盲點及時“打補丁”。即便有學霸娃拿下“免考金牌”,老母親也不敢放松,反複提醒小兒“在戰略上藐視,在戰術上重視”——為保餘下幾門萬無一失,節奏不能亂,題還得繼續刷。

學習是娃自己的事,老母親與娃已然“命運一體”、榮辱與共。

“下了班,又上班”成了很多在職媽媽的日常。工作一整天,回到家還有新崗位——陪娃寫作業。字寫得不認真擦了重寫,口算不過關得再來一兩條,聽寫、默寫、背誦、預習、複習、閱讀……樣樣要簽字,一個不能少。

老母親工作時間996,對娃學業關照的時間達到007。不隻是學校QQ群裡的各項指示,還有輔導班、培訓班裡各項要求。某某老師@你了要趕緊回複,某某語音作業記得及時提交,老師在群裡曬出的“佳作”是新标杆,見賢思齊之餘,關鍵是找準短闆、即刻整改。

也有老母親迫于無奈轉包給“托管”,但接回家來一樣得“回鍋”,對娃的學習還得親力親為,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做不完作業不能睡”“作業檢查過對錯才能交”“培訓課上娃在前排聽、老母親坐後排記筆記”……畢竟不是科班出身,又過了這麼多年,ABC、123、組詞、造句、作文、語法、奧數,之前不會的、已經忘掉的,老母親跟着娃再學一遍。

娃搞不懂的難題,老母親先行搞懂。娃消化不了的知識,老母親“嚼爛”了再“喂”。也有高段位老母親,講究方式方法,正面管教,因勢利導,但一樣也得全情參與、深度介入。過多承擔不屬于媽媽的職能,過度參與孩子學業,一方面讓老母親難以淡定,另一方面也讓娃的學習主動性、獨立性日漸消磨。老母親錯位為“助教”,讓親子互動陷入僵局、步入怪圈。

一項針對小學生家庭教育現狀的調查指出:半數家長僅以學習為親子溝通主要内容,而親子溝通中,孩子普遍反映不僅溝通内容不讨喜,方法也有問題。

一份報告顯示,91.2%的家長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曆,其中每天陪寫的家長高達78%。陪寫作業也已成為親子關系的一大“殺手”。

2019年,某咨詢發布的《中國幼小銜接行業白皮書》表明,有近七成家長對幼升小感到焦慮,且收入越高,焦慮感越強。

一組消費數據進一步透露出老母親的無奈:2019年1至11月,來自教育大省江蘇的消費者購買“戒尺”用戶數位列全國第一,而購買“莫生氣”字畫的用戶數同樣排名靠前。一邊寄希望“戒尺下出人才”,一邊又望着字畫時刻提醒自己,孩子如此可愛,我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

糾結到撕裂,焦慮到抑郁,當老母親的身份從“啦啦隊長”轉變為“教練”,從“參謀長”轉變為“司令員”,對孩子吼叫、打罵就不再是“意料之外”,一旦輔導孩子學習時出現挫敗感,引發憤怒、焦慮等情緒也就再自然不過。

我不是老師我是家長(我是媽媽不是助教)2

身份不同,立場不同。一位媽媽,會無條件接受自己的孩子,給予孩子尊重、支持、理解與愛;一位助教,會優先關注教學目标,極力配合老師督促孩子平時訓練,以分數高低評價孩子。一位媽媽,對待孩子的學習是長跑心态,“三分教七分等”;一位助教,迫于KPI考核,難免陷入功利主義、工具主義,對分數的關注往往大于對孩子本身。

助教的行為基于生存,媽媽的行為基于意義。助教要麼會“恐吓”孩子——你不好好學習就考不上好的大學,以後到了社會就沒有出路;要麼會“指責”孩子——“快點寫,别磨蹭”“這麼簡單都不會,你笨不笨?”而在媽媽眼中,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所有的學習都是自我探索,媽媽能做的是給孩子構建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孩子通過自學、試錯成為他(她)自己。

分數是工業時代的典型産物,但分數作為“試金石”能測出的含金量有限。我們可以理解,一所學校、一位老師,面對那麼多學生,為了把管理成本降到最低,會盡量用“一把尺子”“一面篩子”把學生分揀出來。如果家長過度配合老師,自然也會去尋求“低成本、高回報”的親子互動,用簡單粗暴的溝通方式解決問題。

“媽媽”與“助教”之間也許會有一絲交集,但當家長進入老師的場域,擔負起不屬于自己的責任,錯位的同時必然伴随着缺位。陪伴不等于陪練,學習不是被動完成任務,而是親子之間“愛的互動”。當“媽媽”與“助教”身份發生錯亂,不僅傷害孩子的感情,也讓媽媽感到迷茫。

教育焦慮是時代難題,每當焦慮湧上心頭,心中默念三遍: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然後告訴自己:我是媽媽,不是助教。

(來源:半月談微信公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