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入伏從7月11日開始,8月20日出伏,今年三伏天一共40天。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躲伏
古書《後漢書》中注引《漢霄舊儀》說:伏日萬鬼行,故盡日閉門,不幹它事。這個閉門不幹其它的事,意思就是要告訴大家要躲伏,進入三伏天,氣溫高,人流汗比較多,非常的容易中暑,所以要記得躲伏。
躲伏的方法頗為簡單,就是在陰涼的地方休息,不要過度的勞累,不過我還是建議大家,可不要對着空調吹,雖然躲伏是成功了,但是很容易頭疼頭暈。
伏補
夏補三伏,冬補三九,進入伏天,要注意進補,至于怎麼補,南北方都不太一樣,比如北方,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說法,意思就是進入伏天要吃餃子進補,到了南方尤其是湖南江西等地,這個就變成了頭伏鴨子,二伏雞,指的是頭伏要吃鴨子。
所以按照南北方的習俗來看,北方人更愛吃面食一些,南方人則是吃肉,所以入伏以後,我們不妨按照自己所處的地方,入風随俗,北方就吃餃子,南方就吃鴨子,倒是顯得頗為合适。
扶陽
入伏以後,不要看着天氣比較熱,就覺得陽氣很旺盛,老人說要扶陽,它是有道理的,夏天陽氣散于表,内在是虛的,再加上本身天氣比較的炎熱,人體流汗也比較多,這無疑也會導緻,營養的流失。
扶陽的方法,其實也比較的簡單,就是通過飲食來改變結構,比如多吃一些适合進補的食物,剛才我們提到的伏補要吃雞,其實也是比較吻合這一點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