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學中,常常提到的一句話就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唐朝以唐詩彪炳後世,而宋朝最突出的文學形式毫無疑問則是宋詞,然而大多數人隻知道有宋詞,卻不太了解宋代其他的文學,尤其是宋代的散文。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開宋代散文之傳統的大家——歐陽修。
從詩詞文三方面來看,歐陽修之詞與詩成就倒還在其次 ,其文是最可稱道的。而欲說其文,就不得不提他平易曉暢的文風,除此以外,為了多方面地了解歐陽修,我還更廣泛地發掘了關于歐陽修的研究材料,注意到歐文豪邁雄奇的特點,通過多方面的論述,力圖從歐陽修的散文入手得到一個完整的歐陽修的文學形象。
歐陽修散文的特色一般人們在論及歐陽修散文之特點的時候,一般都會說“平易流暢”。那麼,這種特點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這種風格的産生又有着怎樣的個人原因與時代淵源呢?
所謂“平易流暢”說的就是歐陽修散文質樸無華,明白易懂,語言通俗的特點,這一點在當時的文學界已經是廣為贊同的了,蘇轼曾評價其散文說:“其言簡而明, 信而通, 引物連類, 折之于至理, 以服人心, 天下翕然師尊之。”蘇轼之弟蘇轍也說:
公之于文, 天材有餘。豐約中度, 雍容俯仰, 不大聲色, 而義理自勝, 短章大論, 施無不可。
歐陽修為文,較多地受到韓愈的影響,但是大部分杜絕了韓文“求險怪”的特點,吸收了其“文從字順,以文為詩”的精神。
這種創作風格主要表現在他的政論文和小品文的創作上。由于歐陽修并非“職業文學家”,在更多時候他是一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需要寫作很多公文,因此就必須要達到通俗易懂的要求,試想,如果他遞上去的奏折或者文章别人看不懂,那豈不是起不到它應起的作用!
在慶曆新政中,歐陽修的職務是谏官,他支持以範仲淹為首的改革派進行革新,但是他們卻遭保守派誣陷為“朋黨”,為了向仁宗申明朋黨之義,歐陽修寫下了名傳千古的《朋黨論》。這篇文章單刀直入,直接點明“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全文觀點明确,通俗易懂,不僅體現出了歐文平易的特點,還完成了一篇政論文應盡的使命。
此外,其小品文也同樣有此特點。歐陽修一直秉承一種現實主義的道德追求,以至于他并不将藝術眼光鎖定在國家大事這種“道義”的領域,而是比較多地注意到了生活的瑣事,如飲酒賦詩,澆水種花,下棋遊戲,奇聞轶事等等。他用平白如話的語言描寫出了普通生活中瑣事的現實的道德内涵,使世俗生活在藝術作品當中得到了境界的升華。由此觀之,歐陽修不僅在用平易風格革新傳統散文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更是在傳統之外形式靈活的小品文領域取得了突破。
醉翁亭記
那麼,為何歐陽修之文章會有這樣的特點呢?這還要從其個人精神特質以及時代背景這兩個方面來進行讨論。首先,就歐陽修自身來說,他非常崇尚簡約務實的思想。在政治上,他主張“施政本乎人情,尚寬簡,去繁難,使人易知易行。”在學術上,他也認為“讀書趨簡要,害說去雜冗” 、“正途趨簡易,慎勿事崎岖” 。他認為學者解釋經典不應該過度地穿鑿附會,堆砌解釋,應該直接從原文入手,找到正确的解釋。為人方面,他也認為應當追求樸素作風,不要好高骛遠,追求浮華名利。他立足于現實而超越現實的道德追求方式,并不追求韓愈那是寒士們所信奉的“惟陳言之務去”的那一套準則,認為立足現實,用一顆平常心照樣能夠獲得道德的超越。
其次,我們還應該注意到歐陽修這種人格追求的時代淵源。宋代以來,奉行重文輕武的國策,大量的讀書人可以通過科舉進入官僚階層之内,并且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得到空前地提高。這就使得宋朝的文人并不再像晚唐文人那樣用“險怪”的語言來突出自己的不同博得上層的重視了,通俗易懂的文風自然就變得流行。再說,士大夫們有了穩定的待遇,他們的責任感就變得十分地高漲,他們的處世态度逐漸變得務實,開始廣泛地,認真地參與政治,而政論文本身就有通俗平和的文體要求,更加促進了宋代士大夫文風詩風的轉變。
在“平易流暢”之外,歐文還有一些其他的特點,其中之一即為“雄健豪邁”。這一點并不意外,因為每位作家的創作風格并不是唯一的,有可能随着時間的變化而不同,随着情景的變化而不同,歐陽修的散文 風格同樣是多樣化的。吳充在《歐陽公行狀》中就曾提到:
蓋公之文備衆體,變化開阖,因物命意,各極其工。
雖然并非歐文主要特點,但是這一點還是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注意。如當時的王安石就曾經在《祭歐陽文忠公文》中評價歐陽修:“如公器質之深厚,智識之高遠,而輔以學術之精微。 故形于文章,見于議論,豪健俊偉,怪巧瑰琦。”李之儀也同樣是在《答人求所為詩文書》中将歐文與王安石的文章一同評論:
竊聞平居專以歐陽永叔、王介甫之文,備肘後之索。 甚矣,二人之文乃一時之宗也,長江秋霁,千裡一道,滔滔滾滾,到海無盡。 其如風雷雨雹之驟作,崩騰洶湧之掀擊,暫形忽狀,出沒後先,聳一時之壯氣,極天地之變化。
他指出歐陽修之文就像風雨大作,電閃雷鳴,變化多端,精當地寫出了歐陽修文章豪邁壯闊的特點。如果我們把研究的眼光放在歐陽修身上,就可以發現他本人也有這樣的審美傾向,他在品評他人的作品之時也常常用到“豪放氣高”這樣類似的詞彙。如稱賞黃夢升之文章“意氣奔放”,石曼卿的文章“勁健稱其意氣”,薛奎文章“直而有氣” 等等。可見在藝術審美傾向上他也是認可豪放的,那麼這種風格在歐公之文中又有怎樣的體現呢?
在歐陽修早期的作品當中,這種風格還是較為常見的。特别是在一些序作中,如給他人詩集所作的序,贈給他人的序,以及一些碑銘作品。如《〈廖氏文集〉序》得到的評價是“勁肆有鋒”、“最奇警快人”,《送田畫秀才甯親萬州序》則“有蒼古雄邁之氣”,《泗州先春亭記》、《〈梅聖俞詩集〉序》等這些作品都無一例外有 “文特遒勁”之特色。不僅如此,在一些寫景的文章中也可以見到豪邁憤慨的“歐式風格”,如《黃楊樹子賦》,中,由于對自己的被貶心懷不滿,于是寫景顯得格外蒼勁,更顯歐公之風骨:
綠藓青苔,蒼崖翠壁,枝蓊郁以含霧,根屈盤而帶石。 落落非松,亭亭似柏,上臨千仞之盤薄,下有驚湍之濆激。
除了這些作品以外,我們也能在歐陽修的政論文之中見到他的“豪情”。那時的歐陽修初入仕途,對不平之事頗為憤慨,十分類似于現在所說的“憤青”。作者自己也說:“某性自少容, 老年磨難多,漸能忍事”。早年他作為革新派的時候得知谏官明哲保身,不盡職責,随風而倒,于是寫下《與高司谏書》,痛罵司谏高若讷,文章氣勢磅礴,一氣呵成,被稱為“怒罵之文”。其豪邁風氣可見一斑。與此相似,這個時期的政論文還有《上範司谏書》、《朋黨論》、《縱囚論》等,皆為“慷慨多氣”之作。
若觀察歐陽修這種散文風格的形成特點,則可以從幾個方面來進行探讨。首先于歐陽修的個性有關,前面已經提到,這種豪邁的文風多産生在歐陽修年輕時期,那時的歐陽修年輕氣盛,心直口快,情緒激昂,剛正不阿,一有不平事則下筆痛斥,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很難不雄壯闊大。另外,當時歐陽修積極參與新政,以同樣的政治主張為聯系,他結交了一大批文友,如梅堯臣,蘇舜欽,石介等人,既然大家平常都是要好的朋友,那在文學風格上就難免相互影響和學習。而蘇舜欽,黃夢生之文又都是“風雲變化”“雄豪放肆”之作,歐陽修也便多受其影響。
散文者,可寫景,可議事,可言情。歐陽修記事狀物之文,平易流暢,雄奇豪邁,然而他的文章又有娓娓道來,抒情性強之特點。清代文評家陳衍就曾經評價歐陽修之散文具有 “六一風神”之特質,說的就是歐陽修散文“纡馀委備,往複百折”,“條達流暢”的特點。
歐陽修是有宋一代不可多得的散文大家,精通各種文體,而這種“六一風神”在他的各種體裁的散文中也都有所體現,尤其是在各種序,銘中尤為深刻。表現出的第一個特色就是“情感充沛”。歐陽修散文中情感之充沛,韻味之流長,是得到普遍認可的。清朝論歐陽修的大家林纾說:“凡情之深者,流韻始遠。… …故世之論文者恒以風神推六一,殆即服其情韻之美。”
文章之情感,大多出于其人其事。如前文所說,歐陽修是一個剛正不阿,正直的人,這樣的人對于自己所傾盡心血的事物和朋友往往一往而情深。朋友之間的聚散,人民的疾苦,國家的安危,都飽含真情地流動在歐陽修的筆端。
其中最為突出的還是他懷念朋友,回憶往事的一些作品,如《蘇氏文集序》,《江鄰幾文集序》、《釋秘演詩集序》、《河南府司錄張君墓表》、《祭石曼卿文》等。在這些以朋友為主人公的作品當中,作者往往帶入自己的真實的人生經曆,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因而顯得格外動人。在《河南府司錄張君墓表》中他深情地回憶了自己青年時期任洛陽留守推官的經曆,年輕時的他在這裡解釋了一大批志趣相投的朋友,像梅堯臣,蘇舜欽、張汝士等,并且受到了錢惟演的照顧。他在文中寫道:
初,天聖九年,予為西京留守推官。是時,陳郡謝希深、南陽張堯夫與吾子野尚皆無恙。于是一府之士,皆魁傑賢豪,日相往來,飲酒歌呼,上下角逐,争相先後以為笑樂。
一片和諧的場景曆曆在目,然而筆鋒一轉,便寫到物是人非之景:
自君卒後,文僖公得罪,貶死漢東,吏屬亦各引去。今師魯(按,為張汝士作墓志者)死且十餘年,王顧者死亦六七年矣。其送君而臨穴者及與君同府而遊者,十蓋八九死矣。其幸而在者,不老則病且衰如予是也。
一往一今,歲月荏苒,今不勝昔,作者在每個時間段的描寫中都傾注了大量的情感,寫以往則輕快自然,寫今朝則哀痛緩緩,用情之深,足以使人感動。
除此以外,他的文章往往循環往複,更能使情感得到充分地表達。清朝學者魏禧在《日錄》中說:“歐文之妙,隻是說而不說,說而又說,是以極吞吐往複、參差離合之緻。”這種風格可以用朱熹所評價的“一唱三歎”來進行概括,但是歐文并非無端反複,而是借助這種手法更好地傳達一種悠遠的情感。
在《祭石曼卿表》中,歐陽修用了多次“嗚呼曼卿”作為段落開頭,從多個不同的層面來表達自己對于懷才不遇,英年早逝的摯友石延年的懷念。文章一詠再詠,往複回環,大有長歌當哭之風範。再有,就是歐陽修傳頌千古的《泷岡阡表》,此類文中多用“嗚呼”,一詠而落,一詠又起,更是表達出了他對死去的父親的無限追思與想念。而我們所熟知的朱自清的《背影》,便被普遍認為是朱自清模仿歐公之風格而作。
結語
相信讀者朋友們讀了上面的文字,已經對歐陽修的文學風格有了一個大緻的了解,我們可以認識到,歐陽修是一個兼通各體的散文大家,他的文章之所以風格百态,耐人尋味,與他多樣的性格特點是分不開的,當然,這其中又受到不同的文化傳統的影響。當然,要想更好地了解歐陽修以及他的文章,還是要多讀他的作品,隻有在其作品中,我們才能看到一個真正的歐陽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