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寶石》說:
2020年7月,在一年一度的“2020中國昆明國際石博覽會”上,受《中國寶石》雜志主編孫莉女士約請,張代明先生應允撰寫《雲南玉雕史話》。經曆一年艱辛努力,濃縮為兩萬餘字的《雲南玉雕史話》,分作六期刊登完成。細數雲南玉雕的起起落落,唯願抛磚引玉共襄文明之舉。
張代明先生長期以來一直生活、工作在雲南,在從事珠寶教育和研究的同時,跑遍了雲南玉石玉雕聚集地,查遍了所能收集到的資料,整理歸納了大量關于雲南翡翠發展曆程的史料和圖片,功不可沒。向雲南珠寶教育的開頭人緻敬!
“周公夢蝶”翡翠擺件 (于豐也作品)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雲南玉雕行業一般都是前店後廠的家庭作坊,主要集中在騰沖、大理、昆明等地。當代雲南玉雕産業發展經曆兩個階段:一是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二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到2015年前後。
第一階段是雲南玉雕由古代玉雕向當代玉雕過渡的承前啟後階段。這一階段的雲南玉器雕刻隻集中在騰沖、昆明、大理等地為數不多的集體所有制手工玉雕合作社,這些玉雕合作社少則三五個工人,多則二三十人,仍然是以傳統的腳踏木制水凳為主要雕刻手段,作品幾乎都是手镯或小魚、壽星、葫蘆等造型簡單的小件平面線雕翡翠帽飾和挂飾等,手工玉雕以騰沖地區最具代表性。
第二階段是雲南玉雕涅槃重生的關鍵性時期。随着雲南騰沖到緬甸密支那的“騰密公路”建成通車,翡翠毛料大量進入雲南,翡翠毛料交易中心由泰國的清邁逐漸轉移到雲南,使雲南成為最重要的翡翠毛料進口通道。加之黃龍玉和南紅等新型玉雕材料的發現和興起,催生出“昆百大珠寶”“七彩雲南”“勐拱翡翠”“泰麗宮翡翠”等一批以翡翠經營為主的中國雲南本土珠寶企業。
一、傳統玉材翡翠之于“騰沖玉雕”
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類在騰沖繁衍生息,明代朝廷曾派太監駐守騰沖專門采購珠寶翡翠,當時騰沖到密支那一線,已有“玉器路”“寶井路”的叫法。從明朝開始,翡翠玉料通過緬甸帕崗從水路經八莫,再由陸路運到騰沖加工集散。根據現有的文字資料記載和已經發現的翡翠實物證實:中國最早的翡翠飾品出自雲南騰沖,中國翡翠雕刻技藝的形成也源自雲南騰沖。騰沖是雲南邊境唯一的漢民族集聚地,由于其特有的區位和文化優勢,使得騰沖成為中國翡翠雕刻的起源地,騰沖翡翠雕刻的曆史成為了中國翡翠雕刻史和雲南玉器雕刻史的重要部分。
(一)1978年以前的騰沖玉雕産業
1949年12月,由于滇緬邊境地區的封閉,導緻翡翠毛料進口中斷,玉石加工基本停滞。加之國民建設初期,百廢待興,不再有商人到雲南購玉。當時雲南的玉石雕刻除騰沖、大理和昆明等地還保留少數家庭式作坊外,傳統的玉雕行業基本退出了人們的視線。
随着國家經濟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激發了老百姓對珠寶首飾的消費欲望。1955年,騰沖召開首屆邊境物資交易會,北京、上海、廣州、昆明、大理等地玉雕匠人到騰沖購置玉料和成品,大大推動了騰沖的毛料交易和玉石加工的發展。1955年,騰沖地區玉石加工經營商戶達到106戶,營業額達到9萬多元;1957年,騰沖地區翡翠玉石對外貿銷售達到14.8萬元;這樣一個不到10萬人口、經濟極不發達的邊疆小縣,僅僅靠玉石行業外貿交易就能達到如此業績,在當時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月神”翡翠擺件(董春玉作品)
1956年,騰沖成立了“騰沖翡翠玉雕生産合作社”,騰沖玉雕進入了集體合作生産階段,所生産的翡翠玉器幾乎都被外貿部門收購并出口到海外。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後期,“騰沖翡翠玉雕生産合作社”被迫解散,雲南翡翠玉器的加工處于停滞狀态。為滿足國家建設出口換彙的需要,北京、上海、雲南等地外貿部門組織人員到昆明、大理、騰沖等地收購民間存留的珠寶玉器,每月可收購80萬元的翡翠飾品。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雲南外貿人員每周要用木箱封裝在雲南收購的四大箱(每箱約50千克)翡翠玉器,使得大量珠翠銷往海外。雲南翡翠的加工、使用及民間藏玉、用玉的規模之大、數量之巨,由此可見一斑。
“祝福”翡翠擺件(王朝陽作品)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國家對外門戶逐漸開放,為滿足海外市場對翡翠玉器的需求,騰沖傳統玉雕快速複蘇。1973年在原“騰沖翡翠玉雕生産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了有100多位技術工人和2500多平方米廠房的騰沖工藝美術廠,随後又在騰沖城區組成了6個街道玉雕合作社和2個專業玉器加工廠。騰沖工藝美術廠僅1975年就産出玉器15萬件,形成了裝飾品、生活用品和少數民族用品三大系列、百餘個品種的規模化玉雕産業,玉器成批銷往海外,玉雕産值由1973年的9萬元發展到1981年的52.34萬元。一批在當時中國玉雕界具有相當影響力的玉雕作品,如“古瓶獸尊”“黛玉葬花”“孔雀戲牡丹”“傣族姑娘春播”“天女散花”和“龍鳳”等,均曾送往北京參展。
“一念”春帶彩翡翠擺件 (于豐也作品)
“春眠”翡翠擺件 (董春玉作品)
(二)1978年以後的騰沖玉雕産業
1978年,騰沖的珠寶翡翠業生機勃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随着“騰密公路”的修複開通,打開了從緬甸進口玉石的通道,騰沖翡翠玉器業名聲鵲起。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玉器商在騰沖投資建廠,快速提升了騰沖的玉雕水平。1991年,騰沖邊貿進出口總額突破億元大關,比1990年增加70%,1995年達到3.82億元。1993年,騰沖縣城創辦了占地4200多平方米,有商鋪和攤位200多個的當時國内最大的翡翠交易中心——騰沖珠寶玉器交易中心。1997年,集翡翠玉器加工和商貿交易為一體、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騰沖珠寶城誕生。1996年,騰沖翡翠毛料進口達34.8萬千克,進口額1.4337億元,全縣經營翡翠的企業達100多家,加工戶600餘戶,從業人員1萬多人。1994年至1996年,騰沖玉雕作品進入中國杭州拍賣會和北京太平洋拍賣會。
2010年底,騰沖共有翡翠毛料進口公司、商行28家,翡翠成品集中交易區27個。有珠寶加工經營戶4000餘戶,從業人員3萬多人。全年進口毛料300噸,實現翡翠産業銷售收入60億元。每天來騰沖購玉者多達千餘人,形成“街街有廠,家家作玉”的景象,翡翠毛料進口和翡翠加工經營成為全縣邊貿加工的主導産業。
2005年8月,騰沖被亞洲珠寶聯合會授予“中國翡翠第一城”的稱号,2006年11月榮獲首批“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産業基地”稱号。經過多年的不斷努力,騰沖已經形成了玉雕專門人才培養體系:到2010年,騰沖已經有“國家玉雕大師”2名,“雲南省玉雕名師”12名和“雲南省優秀玉雕師”28名。
二、新時代玉雕的嬌子——“瑞麗工”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是雲南省的地級行政區,位于雲南省西部,東面與保山市相鄰,而北、西、南三面都被緬甸包圍。德宏處于世界南北向與北西向兩大寶石成礦帶,緊鄰世界上唯一寶石級翡翠産地緬甸。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國内對珠寶玉石原料需求猛增,優越的區位優勢和便利的通關條件,使大量的寶玉石原料途經瑞麗、芒市、盈江等口岸進入中國。1985年,德宏全境沿邊開放以後,對緬貿易額不斷擴大,中國進口緬甸的寶玉石數量迅速增長。1994年,中高檔玉石毛料進口量高達656.2噸,進口額3.4億元人民币,占當年全國進口額的42%。
原料是玉雕之本。2000年前後,因為翡翠美麗特性的吸引,一批批年輕的玉雕師從河南、福建、廣東等傳統玉雕基地來到雲南瑞麗、芒市等地,他們把現代設計理念和内地先進的玉雕技藝帶到了雲南,利用雲南特有的翡翠等玉雕資源,與雲南民族地域文化相結合,創作出大量風格迥異、多姿多彩的“雲南玉雕”作品,将雲南的玉雕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雲南成為了當時中國最有特色、最具活力的玉雕加工中心之一,形成了風格獨具的“瑞麗工”玉雕,造就了雲南瑞麗高端玉器市場。
“結合了河南、福建玉雕技藝,以翡翠為原料,随形施藝、挖髒去绺、俏色巧雕、提水透色,化腐朽為神奇,主題表達豐富完美,翡翠毛料呈現出了全新而且獨具特色的藝術效果”,這就是由年輕玉雕師創造的、獨具特色的“瑞麗工”。長期生活中瑞麗的玉雕工匠依據“瑞麗工”的理念和技藝特征所創作的玉雕作品,經常入選國家級玉雕展或工藝美術作品展。2000年以後,獲得“天工獎”和“百花獎”數十項,成為中國當代玉雕的“領跑者”。“玉出瑞麗,玉美德宏”,這是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對雲南玉雕的高度認同。
三、新玉材黃龍玉托起“龍陵玉雕”
“長河落日圓”黃龍玉擺件(陳孝賢作品)
在2003年前後,一些廣西觀賞石經營者偶然在雲南龍陵和芒市交界的蘇帕河裡發現了一種非常漂亮的黃色石頭,這就是後來被雲南省觀賞石協會正式定名并被炒出天價的新玉材——黃龍玉。黃龍玉主色調為黃、紅兩色,兼有羊脂白、青白、黑、灰、綠等色。有“黃如金、紅如血、白如冰、烏如墨”之稱。具體說來:黃的有金黃、蜜黃、蛋黃、雞油黃、橘黃、枇杷黃等深淺不一的黃色;紅的有雞血紅、朱砂紅、豬肝紅、玫瑰紅、淺紅、水紅等;白的有雪白、冰白等。2011年2月,黃龍玉被正式收錄進入《國家珠寶玉石名錄》。黃龍玉的發現吸引了一批福建壽山石雕刻師來到雲南龍陵,他們把福建曆史悠久的印石文化和祖傳的雕刻技藝都帶來了。依托黃龍玉,他們創造了一個新的雕刻流派——黃龍玉山水雕刻,掀開了雲南玉雕的新篇章。
“赤壁泛舟”黃龍玉擺件(陳孝賢作品)
由于黃龍玉的發現,龍陵由一個偏遠的邊疆小縣一躍成為中國黃龍玉之都。2010年,龍陵縣城有專業大型黃龍玉市場三個,商鋪300多間。來自全國各地的雕刻工匠有1萬多人,商貿營銷人員5萬多人,整個黃龍玉産業鍊帶動約10萬人就業,黃龍玉年産值達15億元。
“秋山行旅”黃龍玉擺件 (陳孝賢作品)
“草鞋”黃龍玉擺件 (王朝陽作品)
四、保山南紅瑪瑙雕刻“重出江湖”
南紅瑪瑙是一種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的隐晶質玉石,古稱“赤玉”,是我國獨有的玉石品種,産量稀少,一度被認為在清朝乾隆年間就已開采殆盡。南紅瑪瑙的重新“出山”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2008年,保山老礦的開采和東山新礦帶的發現,為南紅雕刻的複興奠定了原料基礎。2010年,在四川涼山發現了大量的南紅礦,被業内稱之為“川南紅”。川南紅顔色紅豔,溫潤度、厚澤度極佳,而且塊體完整,具有其他地方南紅品種不具備的優勢。依托于雲南南紅的曆史文化積澱,川南紅的雕刻技藝和市場開拓再次把南紅這一獨特玉材推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綻”南紅瑪瑙擺件(劉東作品)
2011年3月,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在北京國際珠寶交易中心舉辦了國内“首屆南紅瑪瑙玉雕作品展”,所展出的幾百件南紅瑪瑙作品基本是出自雲南玉雕大師之手。南紅瑪瑙“重出江湖”,開始在珠寶界、收藏界嶄露頭角,距被誤傳的“南紅瑪瑙絕迹”時間已逾百年。南紅本是稀缺玉石,曆史給予南紅的深厚積澱,加上“重出江湖”的傳奇色彩,使其一路“蹿紅”,各路玉雕大師紛紛加入南紅雕刻創作隊伍,這使得一大批充滿當代氣息的南紅作品,成為各類玉雕大賽的“領跑者”,可謂珠寶玉器市場、文玩市場的“新寵”。
五、别具一格的紅寶石、琥珀雕刻
(一)紅寶石雕刻
中國紅寶石的雕刻始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雲南騰沖和瑞麗。當時在雲南邊境市場上出現了一種紅寶石和黝簾石共生的礦物集合體,當地人稱之為“鴛鴦寶”“陰陽石”。這種礦物最早見于坦桑尼亞,後來又出現在越南和緬甸,所以也有人稱之為“非洲紅寶”或“越南紅寶”,市場上一般稱之為“紅綠寶石”。這類紅寶石的最大特點是不透明、晶體大而完整,綠色的黝簾石圍繞在紫紅寶石晶體四周,而且塊體都比較大,幾千克到十幾千克的都可以見到,是十分理想的雕刻用寶石。
“花熏”紅寶石鍊式挂瓶(李朋作品)
雲南騰沖和瑞麗等地的玉雕師傅利用這類紅寶石的特點,将其雕刻成為瓜果、動物等擺件,開創了中國紅寶石雕刻的先例,在中國玉雕市場引起轟動,成為獨具特色的雕刻新品。
(二)琥珀雕刻
也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緬甸北部密支那山區發現了大量琥珀。這類緬甸琥珀被稱為“山珀”,塊體大、透明度較差,多呈棕黑色,硬度較高,非常适合雕刻。雲南騰沖和瑞麗等地的玉雕師傅利用緬甸琥珀的特點,将其雕刻成為動物、花卉等擺件,在各地玉雕會展大放異彩,成為中國玉雕的一個炙手可熱的新品種。
“化蝶”琥珀擺件(李朋作品)
六、雲南玉雕前景廣闊
雲南是中國古玉和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珠寶産業重要的集散地,具有發展珠寶玉石産業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地域優勢和文化優勢。雲南也是我國珠寶産業研究、檢測、鑒定和标準制定中心之一。2010年以前,昆明地區有國家認可的省級珠寶玉石檢驗機構3個。為解決翡翠玉石雕刻飾品等級評價問題,2002年,雲南省珠寶玉石飾品質量監督檢驗所率先在全國推出雲南省地方标準DB53/T 102—2002《翡翠飾品分級》,成為中國第一個翡翠雕刻飾品的分級标準,為國内翡翠雕刻件質量推出了第一個規範性文件。2009年11月,新成立的“雲南省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重新修訂、制定了新的翡翠評價标準DB53/T 302—2009《翡翠飾品質量等級評價》。标準實施後,受到國内著名專家、學者和業界的高度贊揚,認為該标準的制定奠定了翡翠玉器飾品評價的技術和理論基礎,确定了翡翠玉石飾品質量評價的基本方法,是雲南省珠寶玉石行業對我國翡翠玉器、玉雕産業的重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雲南省玉博會騰沖組委會.中國翡翠第一城騰沖[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
[2] 陳昕,譚亞原.雲南石産業[M].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10.
關注《中國寶石》雜志,及時獲取權威珠寶行業信息,準确定位珠寶消費市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