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送之《一份藝術珍品:馬連良的最後一次錄音》原載《中國廣播電視》1982年第2期,作者溪沙。文章回憶了馬連良在1962年錄制的《失空斬》全劇,這是馬連良生前最後一次在播音室内錄音。
從1961年到1962年,中國唱片社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為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先生錄制的一批優秀劇目錄音,除供廣播外還灌成密紋唱片出版。這是一批珍貴的錄音資料。其中,1962年錄的《失空斬》全劇,是馬連良生前最後一次在播音室内錄戲。
馬連良之《空城計》
《失空斬》這出戲馬連良晚年極少唱,舞台上很難看到他的演出。因此,許多聽衆第一次在廣播裡欣賞到馬派的《失空斬》,感到很興奮。更使大家覺得新鮮的是戲裡“我本是卧龍崗……”那段脍炙人口的【西皮慢闆】唱腔中有兩句唱詞——“評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東西戰南北剿博古通今”——第一次由馬連良作了修改。聽衆一定想象不到,這兩句唱詞的更動竟是馬連良這位藝術大師多年的夙願。
早在解放前,馬連良就跟他的琴師李慕良說過:“《空城計》【慢闆】裡有兩句唱詞不通,應該改成‘評陰陽如反掌博古通今’‘東西征南北剿保定乾坤’才對。可是幾十年大家都是這麼唱,觀衆也聽慣了。要改,就得動唱腔,還要改得大家能接受。”如何把唱詞改得合理、通順,使《失空斬》這出名劇更臻完美地保留下來,這個想法,從那個時候起就埋藏在馬連良的心頭。直到1962年中國唱片社為馬連良灌一批唱片的時候,這個願望才得以實現。
馬連良對藝術一貫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在錄音前,他對名琴師李慕良說:“你拉《失空斬》拉得多了,戲當然是熟的。這次我唱,雖然大體上還是譚(鑫培)派的路子,可也不完全一樣,比如唱腔的繁簡、抑揚頓挫就有些不同。你的大過門,墊頭最好和唱腔協調一緻,這樣,風格才能統一。”經過多次排練,到了錄音的時候,兩人果然配合得嚴絲合縫,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馬連良十分注意一場演出在藝術上的完整性。他深知一出戲要演好,不能光靠一個演員,而要靠全台演員通力合作。因此,馬連良多年來對配角的選擇一直很慎重、很嚴格,從來不是隻突出自己一個人。這次錄《失空斬》,他特别邀請了年近七十的名淨侯喜瑞扮演馬谡,請名揚全國的裘盛戎扮演司馬懿,請名醜馬富祿、李四廣扮演老軍。演員陣容十分齊整。
馬連良與弟子張學津
馬連良生前說過:“在台上唱戲,一晃就過去了,聽到的不過是一千多人。錄音、灌片子可要慎重,弄不好會遺臭萬年。”正由于他這種對藝術精雕細琢的嚴肅态度,他留給大家的絕大多數錄音帶和唱片是經得起推敲的藝術精品。最後一次錄音《失空斬》,更是馬連良留給我們的一份珍貴遺産。
(《中國廣播電視》1982年第2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