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擡頭”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民間有“二月二,龍擡頭,風調雨順好年頭”的說法,所以許多地方對于這個節日也是十分重視的。在我國,龍有很多吉祥的寓意,估計很多人都很好奇,二月二為什麼叫“龍擡頭”,這裡面有什麼特别的說法嗎?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有觀點認為,龍擡頭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與上古時代人們對星辰運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
中國二十八星宿中,古人将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組合想象成龍的形象,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認為東方為木,屬青色,故稱其為“青龍”或“蒼龍”。
《說文解字》稱:“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而當地平線上漸漸露出龍“角”,說明春天來了,即民諺所言“龍擡頭”。
也就是說,“蒼龍七宿”冬季時隐沒在地平線下,等到農曆二月初以後,黃昏時,角宿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但蒼龍的身體仍隐沒在地平線之下,所以是“龍擡頭”。
而在農業上,“龍擡頭”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比如“二月二,龍擡頭”象征着萬物複蘇,接下來的一個節氣就是驚蟄,古人認為,龍是百蟲之長,它得先醒來,到了驚蟄,才能春雷乍動、喚醒萬物。
在農耕文化中,“龍擡頭”标示着陽氣生發,萬物複蘇,春耕生産漸次展開。所以,這個節日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等等。
以上就是二月二為什麼叫“龍擡頭”介紹了。希望上述内容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