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南部兩河流域(巴比倫尼亞)在從小國寡民的城邦向區域性王國統一的過程中血雨腥風地厮殺之時,北方的亞述開始了初步興起。亞述位于兩河流域北部底格裡斯河上遊,境内多山,西部和南部适宜畜牧業,河谷地帶适合農耕,但土質并不肥沃,灌溉不如南部。亞述人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以後,在底格裡斯河西岸,以亞述城為中心建立起一個城邦,開始了早期亞述的曆史。
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亞述城曾長時間處在兩河流域南部政權的控制之下。在蘇美爾城邦時期,蘇美爾地區的霸主拉伽什曾征服兩河流域北部,亞述城可能臣服于它。公元前24世紀,阿卡德人乘蘇美爾城邦混戰之機迅速崛起,不但征服了各個蘇美爾城邦,而且還把勢力擴張到兩河流域北部地區,亞述城又淪為其藩屬。亞述城與阿卡德王國治下的其他城市無異,其統治者都被稱為恩西。阿卡德國王馬尼伊什圖舒曾向亞述城的女神伊什塔爾獻祭。阿卡德王國滅亡後,繼之而起的烏爾第三王朝仍然控制着亞述城,亞述城的統治者紮裡庫姆被稱為亞述城的總督,相關地區成為烏爾第三王朝的行省。
公元前2025年左右,烏爾第三王朝末代國王伊比辛失去了對邊遠地區的控制,亞述城很可能乘機獲得了獨立。亞述初期的曆史材料非常匮乏,後世編訂的《亞述王表》僅僅羅列了亞述國王的名字,但早期的國王大多沒有得到其他文獻的證實,第30位國王普祖爾阿淑爾一世是第一位得到證實的亞述國王。
和南部兩河流域類似,亞述最初的國家形式是城邦,又稱城市國家,主要國家機構有國王、長老會和名年官。國王有“伊沙庫”、“魯巴烏姆”和“貝魯姆”等頭銜。其中,“阿淑爾神的伊沙庫”是國王在正式場合的稱呼,意思是“阿淑爾神的代理人”;而“魯巴烏姆”和“貝魯姆”是亞述人在日常生活中對國王的稱呼,其意思分别是“王公”和“主”。長老會是亞述城的最高權力機構和司法機關,其成員稱為長老,一般由重要家族的族長組成,國王是長老會的召集人。名年官(裡模)是亞述特有的官職,亞述的年名來自名年官,該官員以抽簽的方式從亞述城重要的家族族長中選出。名年官是亞述市政廳的首腦,還監督貿易活動、征收稅金。
公元前19世紀,一支阿摩利部落崛起于哈布爾河流域。到世紀末,該部落征服了亞述城,并以該城為基地征服了馬裡、埃什嫩那和周邊地區的其他國家和部落。盡管其國王沙馬什阿達德一世自稱為亞述國王,但是,他的都城卻是位于哈布爾河上遊的舒巴特恩裡勒。其職權已無法與之前同日而語,突出特點是國王的權力大為增強。盡管沙馬什阿達德一世也像亞述城邦國王一樣自稱為“亞述的伊沙庫”,但是,他還效仿巴比倫尼亞地區的國王自稱為“基什國王”或“阿卡德國王”。基什是蘇美爾城邦的霸主,阿卡德王國是第一個統一兩河流域大部分地區的政權,“基什國王”和“阿卡德國王”是巴比倫尼亞地區的國王們比較青睐的一個頭銜,其權力遠大于城邦國王。沙馬什阿達德一世還打破亞述城邦抓阄選舉名年官的慣例,任命其子伊什美達幹為名年官。此外,沙馬什阿達德一世還加強了對外貿易的管理。
據馬裡發掘的文書,公元前2000年代初,亞述城的統治者沙馬什阿達德一世等人曾對其周圍地區進行過多次侵略性遠征。馬裡就曾臣服于亞述,沙馬什阿達德一世之子亞斯馬赫阿杜擔任了馬裡的統治者,小亞細亞東部也曾被亞述征服。
沙馬什阿達德一世去世不久,重新崛起的馬裡政權推翻了其子亞斯馬赫阿杜的統治,承襲王位的伊什美達幹在與阿摩利人的古巴比倫王國的鬥争中敗北,早期亞述開始衰落。伊什美達幹去世後,七位被稱為“無名氏之子”的人先後稱王。胡裡特人的米坦尼王國稱雄兩河流域北部以後,亞述城很可能淪為該王國的附屬國。雖然早期亞述的統治僅僅是昙花一現,但是,阿摩利人首領和國王被編入了《亞述王表》,對亞述曆史的發展産生了深刻的影響。
亞述城的布局以阿淑爾(農業神)的神廟和高大宏偉的塔廟為中心,月神辛和太陽神沙馬什的神廟分立兩側。附近有共祀天神安努和亞述人特别重視的風雨神阿達德的小塔廟。亞述第一位統一北方的偉大的國王沙馬什阿達德一世,其名字的真正含義是“太陽和風雨”,表明雨神在亞述的重要性。國神為農業神、日和月對稱、天和風雨共享的祭祀特色表現出了亞述地區和巴比倫尼亞地區既有相同之處又有自己特點的宗教傳統。關于亞述宗教儀式的出土文獻不多。
古亞述地圖
早期亞述時期,亞述的商業貿易大概相當發達。國王沙馬什阿達德一世的一個銘文中講到那時亞述城的市場及一些商品的比價。亞述同小亞細亞、叙利亞、南部美索不達米亞、紮格羅斯山區、亞美尼亞等地有很多的商業聯系,它在小亞細亞建立了若幹商業殖民地。據卡帕多細亞泥版文書,在這些商業殖民地中,有一個卡奈什商業公社,其居民是亞述人,而且是亞述城市公社的成員。但卡奈什商業公社在政治上并不隸屬于亞述城。這些殖民地擁有自治權。亞述商人把楔形文字帶到了該地區。據埃勃拉的文件,亞述同叙利亞的這個古國也有着密切的商業聯系,亞述城的統治者曾同埃勃拉的統治者簽訂過一個有關卡奈什的《卡努姆條約》。亞述的一些城市,如尼尼微、亞述城和阿爾貝拉等都靠民間貿易而富有起來。
亞述城位于亞述王國核心地域的南部邊緣。核心地域是最重要的三座城市——亞述城、北部的尼尼微、東部的阿爾貝拉——構成的一個三角形地帶,面積約為4000平方公裡。在這個三角形區域的北端,就是尼尼微。尼尼微俯瞰着一片橫跨底格裡斯河的重要淺灘,這裡是依着托羅斯山脈南麓前往地中海沿岸地區,進入安納托利亞的陸路的自然終點。三角形區域的東端是阿爾貝拉,位于紮格羅斯山脈的西部邊緣,控制着穿越群山前往伊朗的多條路線。和尼尼微一樣,亞述城也坐落在底格裡斯河的一處重要淺灘上,不過是在河的西岸。亞述城位于河流彎道上方的露岩處,戰略位置極佳,是一座天然的堡壘。占據此處,便控制了向西穿過草原,進入哈布爾河和幼發拉底河河谷,再從那裡進入叙利亞西部,或穿過托羅斯山脈進入安納托利亞的陸路。
亞述王埃裡舒姆一世在位時,亞述人發現商人們被有利可圖的貿易活動吸引,留在安納托利亞的時間越來越長。于是他們在當地建立了一種名為卡魯姆的永久商業殖民地。每個商戶的族長和長子留在這些機構中,家族的其他成員則留在亞述,等待來自商業殖民地的訂單。卡魯姆通常位于城外。起初它是一個居住區,久而久之,就成了主要由亞述人居住的商業殖民地,有特殊的法律和行政制度,并享有一定的行政自治權。根據出土的資料,曆史學家确認了大約15個卡魯(即卡魯姆的複數形式)和10個瓦巴爾圖,後者是一種從屬于卡魯姆的次要的機構。最重要的商業殖民地位于卡奈什,該城後來成為亞述人與安納托利亞人的關系樞紐。由此可見,亞述人的貿易結構網非常複雜。位于交易網最上層的是首都亞述城,它通過商戶家族控制所有交易活動。中間是位于卡奈什的卡魯姆,受亞述直接管理。最下層的是受卡魯姆管理的瓦巴爾圖。
亞述城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是卡奈什的統治者。早在托羅斯山脈以外的地區向阿淑爾神交納的貢賦抵達亞述城之前,就有人以神的名義宣誓條約,保護亞述城和城中居民的利益。根據這些條約,阿淑爾神并不是至高無上的宇宙之主。相反,他和那些引導并保護其他人的神處于平等的地位。“其他人”指的是公元前2000年代初安納托利亞各國的統治者。根據條約的約定以及誓言的保證,當地的領導人允許亞述商人自由通行,有的地方還可以通過繳納一部分利潤換取在貿易殖民點的居住權。
卡奈什(今土耳其居爾特佩)城裡的圓形高丘面積超過20公頃,高度約為20米,是安納托利亞中部最大的高丘之一。低城區築起圍牆,占據了一片100多公頃的新月形區域,從北部、東部和南部圍繞着高丘。如此看來,這個定居點比亞述城大得多。發現古亞述泥闆的區域面積狹小,不足9公頃,從這一點便可判斷廣闊的低城區主要住着當地人,來自亞述城的商人則居住在其中的一塊特定區域。泥闆上的文本将亞述人居住區稱作卡奈什的“港口”,一般情況下,“港口”建在水邊,但卡奈什不屬于這種情況,亞述語中常用這個詞指貿易點。
航拍卡奈什(今居爾特佩)
卡奈什的亞述商人的檔案有助于細緻入微地再現他們的商業和私人活動。檔案記錄了居住在卡奈什的商人們的生活,尤其是他們商行的組織形式,同時也提及了同時代的亞述城。旅居國外的亞述人也密切關注着家鄉的消息,并與亞述城的家人和商業夥伴保持着頻繁的通信往來。他們直接叫亞述城為“那座城市”。卡奈什出土的已知文件中,大多數是信件。信件通常包括一塊刻有文字的泥闆,外面包着一層薄薄的黏土作信封。信封上刻了字,用來确認發件人和收件人,并且蓋有發件人的印章,還能保護信件内容不被洩露。這種設計在亞述信件中很常見,之後在公元前2000年代和前1000年代的楔形文字信件中也能看到。
亞述商人在當地住了約兩個世紀,在這期間,卡奈什是一個區域國家的首都,統治者是亞述人口中的“王子”,他住在防衛森嚴的高丘上的宮殿裡。低城區由開闊的廣場和鋪了磚的街道構成,底下是排污的下水道。六到八棟雙層樓房背靠背建在一起,組成低城區的居住區。目前為止,發掘最充分的是亞述人的居住區,他們的房屋按當地風格建造。私人住宅包括一個含有起居室和廚房的居住部分,和一個較小的可以上鎖的部分,後者用來保存亞述人用楔形文字書寫的文件等貴重物品。這些文件根據内容歸檔之後,存放在架子上或容器内(罐子、木箱或袋子裡)。逝者通常和他們的随葬品一起被埋葬在房屋下的棺材或石棺墓(像一個石制的箱子)中。這一點也證明這是亞述人住的房子,盡管文獻指出他們通常更希望在亞述城壽終正寝。
亞述商人專營錫的進口生意,他們在亞述城采購從遠處運來的錫,還有城裡和外地的家庭制作的豪華紡織品。驢隊走陸路運送貨物,每頭驢可以攜帶大約65公斤(等于130明那)的錫。這些體積小、分量重的錫鑄塊外面裹上布料,小心、均衡地放在驢子的背上和兩側,以免使驢子感到不适,也避免主人花錢更換受傷的牲畜。如果道路狀況良好,亞述商人就會用能承重300到1500公斤的四輪牛車來送貨。一到卡奈什,商人們就會把商品存放在寬敞的倉庫裡。倉庫位于城堡上的宮殿中,文獻指出它們被當作中央儲藏庫使用。私宅裡的保險庫主要用來保管金銀——這是他們用買賣的收益換來的,準備運回亞述城。不過,他們大部分的經濟活動是在沒有現金的情況下,完全依靠信貸運作的,這遠遠早于近現代商業銀行采用的核心策略。
一些學者認為,古代西亞北非地區的商人總是跟随軍隊行動,亞述商人在安納托利亞和叙利亞北部地區建立商業據點,意味着他們征服了相關的地區,因此,他們認為亞述城及其商業據點構成了“古亞述帝國”。事實上,安納托利亞地區的王公并未屈服于亞述城邦,而是與亞述商人簽訂了互利條約:亞述商人需要向當地王公交納稅賦,當地王公獨占鐵與奢侈品的貿易;作為回報,當地王公授予亞述城的商業據點某些特權,并負有保護過往商隊的義務。亞述商人與安納托利亞地區的居民和平相處,他們不但進行貿易,而且互相通婚。
卡奈什的統治者和亞述商人合作密切。亞述商人的一切盈利所得,卡奈什的統治者都會從中分一杯羹。作為回報,他在自己的領土内為亞述商人以及商隊提供居住權和保護。亞述商人不是卡奈什統治者的臣民,因為該商業區在政治和法律上都被視為亞述城邦的域外之地。即便當地爆發戰争沖突,商隊也可以平安通過——當時的亞述人幾乎沒有軍事力量,在安納托利亞更是完全沒有,所以他們熱衷于維護自己的中立立場。反過來,按照條約規定,卡奈什統治者有權對進口的錫征收約3%的稅(即對每頭驢征4明那的錫),對紡織品征收5%的稅,還可以選擇以市價額外購買10%的布料。卡奈什統治者的簽約方是“亞述城、亞述城的居民和‘港口’”,後者不僅僅指卡奈什的亞述貿易區,也指在這裡經商的全體亞述商人。
除卡奈什外,商人們還與沿途路過的其他王國,例如阿普姆(現叙利亞東北部的卡米什利地區)和哈胡姆(現土耳其的薩姆薩特市地區)的統治者簽訂了條約。哈胡姆是另一個亞述“港口”的所在地,而且它确實位于水邊,靠近幼發拉底河的一處重要的淺灘。和卡奈什條約泥闆一起出土的還有另一塊原始條約泥闆,其中關于自由通行和保護的規定着實有趣,居然包括了保證不蓄意破壞渡船、不沉沒商品——這表明河盜行為可能時有發生。哈胡姆的高官們沒有直接征稅,但他們有權以折扣價從亞述的商隊裡購買一定數量的錫和布料。
卡奈什在陸路網絡中的有利位置使其成為了亞述人的商業活動中心,并從此地發散出一個小型的經銷網絡。商隊需要五到六個星期才能從亞述城走到卡奈什,兩地相距約1200公裡。但實際上,亞述商人的貿易範圍不止于此,他們還在安納托利亞其他十幾個國家的都城經營着類似的商業活動中心。其中最重要的城市“港口”包括杜爾胡米特,該城位于卡奈什以北250公裡的梅爾濟豐平原上,很可能靠近大型銅礦和黑海,還有普魯什哈杜姆,位于卡奈什以西385公裡。運輸成本和稅收決定了哪裡可以發财緻富,時間和距離則與此無關。如果價格合适的話,亞述商人願意到很遠的地方做生意。
亞述和安納托利亞之間的貿易關系持續了一個多世紀。然而,安納托利亞中央政權的缺失,造成了長期的不穩定,不利于整個組織關系的平衡。因此,當安納托利亞的城市開始加入競争,道路變得比過去更危險時,亞述商人決定限制他們的行動。因此,反複的小規模沖突導緻了戰争,戰火殃及卡奈什,導緻該城于公元前1835年左右被徹底毀滅。
不久之後,亞述被埃什嫩那征服。亞述與安納托利亞的貿易關系就此結束。卡奈什被早期赫梯君主控制後,開啟了第二階段的商業殖民活動(前1796—前1735)。然而,幅員遼闊的領土國家出現,剝奪了商人的法律和政治基礎——這是他們通過長途貿易賺錢的根本,因此,亞述城終止了在安納托利亞的貿易活動。亞述商人也失去了他們在安納托利亞的勢力範圍。在美索不達米亞,埃卡拉圖姆和巴比倫等城市的崛起,使權力重心向南轉移。兩河流域曾經最完備、最成功的貿易網絡就這樣崩潰。
本節資料來源:
馬世力主編《世界史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吳宇虹等著《泥版上不朽的蘇美爾文明》,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國洪更著《亞述賦役制度考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
[奧地利]卡倫·拉德納著,顔海英、常澤銘譯《古代亞述簡史》,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1年版
[美]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編著,袁姗姗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現代出版社2022年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