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什麼難題有創意

什麼難題有創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12:59:02

什麼難題有創意?8月11日,中科院院士楊玉良教授在《文彙報》上撰文指出:“當前的科學教育,尤其是物理教學情況不容樂觀”提出了“中學物理教學應該教給學生什麼”的真問題作為一名物理教師,閱讀後我的思緒良久不能平靜,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什麼難題有創意?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什麼難題有創意(有用有趣有探究)1

什麼難題有創意

8月11日,中科院院士楊玉良教授在《文彙報》上撰文指出:“當前的科學教育,尤其是物理教學情況不容樂觀。”提出了“中學物理教學應該教給學生什麼”的真問題。作為一名物理教師,閱讀後我的思緒良久不能平靜。

八年級是學生進入物理學科學習的第一年,學生大都滿懷求知的熱情,希望乘着“有用而有趣的物理”的小舟,開始充滿樂趣又不乏艱辛的科學之旅。但是随着學習的不斷深入,許多學生慢慢地喪失了物理學科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學習成績每況愈下,漸漸對物理學科隻能是“霧裡看花”。哪些問題将年少、求知欲強烈的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扼殺在啟蒙階段?為什麼本來是有用有趣的物理學卻變成了無用無趣的隻剩下考試功能的學科了呢?作為起始學段的物理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究竟應該教給學生什麼呢?

圍繞這個問題思考半月有餘,這兩天猛然醒悟,我覺得下面三點是初中物理教師必須注意的。

讓學生覺得物理知識有用

從物理學科角度說,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天從醒來的一瞬間,就開始和力、熱、聲、光、電等打交道。其實,即便睡着了,也無時無刻不與物理學打着交道。不僅在生活中,在工農業生産、國防高科技中,物理知識都與我們息息相關。

大家都知道物理學是有用的,關鍵是如何通過你的教學讓學生真實感受到物理知識的确有用。不接地氣的教學,會讓學生感覺物理知識離他非常遙遠。教師在教學中要将學生的日常生活融入到物理教學之中,讓課堂充滿鮮活的生活氣息,這是貫徹課程标準倡導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理念的出發點。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和解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學習知識的目的是應用,如果所學的知識對自己的生活一點幫助都沒有,這樣的知識學習有什麼用呢?

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大氣壓強”一節的教學為例,筆者進行了一些教學改進。

在“自主學習”環節,讓學生閱讀教材并結合生活實際,了解兩個問題:結合生活實際說明大氣壓是存在的;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大氣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在“合作探究”和“展示質疑”環節,我設置了兩個問題:讓學生“探究氣壓和生活的關系”;讓學生“舉出兩三例大氣壓影響或應用于生活、生産的實例,并進行一定的解釋”。課堂上我引導學生注意,自行車打氣筒、去醫院打針時用的注射器等,都會用到“大氣壓強”原理,這些東西是學生親眼見到過的,來源于自己的生活,學習起來必然感興趣。

讓學生覺得物理學習有趣

很多學生不喜歡學物理,覺得物理學習就是背公式、做習題,學習枯燥而且難度太大。

其實物理學是非常有趣的,因為物理學是研究各種自然現象的科學,許多物理現象和規律從表面上看與我們日常生活的認知是相矛盾的,有時甚至在經驗上看來是荒唐的,好多我們認為不可思議的現象其實都是出于物理學的“神奇之手”,它對人們思維産生着巨大的沖擊。物理知識成為幫助人們了解神奇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利器”,這些都會讓人覺得很神奇而有趣。

關鍵在于,課堂上教師怎麼樣才能讓學生覺得物理“有趣”呢?我認為有一個“妙招”就是“觀察和實驗”。實驗本來是物理學科的優勢,但目前一些學校在實際教學中,為了所謂的“抓時間、趕進度”,很多教師在黑闆上講實驗,把物理學變成了一門背公式、做習題純屬紙上談兵的學科。這違背了物理學的學科規律:人類的物理知識首先源于生活生産中對自然界的觀察,然後逐漸發展為源于物理實驗的實驗觀察,實驗和觀察一直是檢驗物理知識真理性的标準。

教學中,我帶學生在“合作探究”及“展示質疑”兩個環節中做了四個實驗:一是利用桌上的器材來證實大氣壓強的存在并進行合理的解釋,學生自己動手完成了覆杯實驗。二是讓學生做瓶吞雞蛋的實驗。三是模拟“馬德堡半球實驗”。學生兩人組成一個小組,分站在兩邊,費了好大的勁,也難以拉開合在一起後抽了真空的兩個空碗。為什麼小小的皮碗竟然産生了這麼大的力呢?四是“托裡拆利”替代實驗,将一根一米長的玻璃管灌滿水,管口朝下放入水槽中,玻璃管中的水仍是滿的,将管頂(帶塞子的)打破後水會怎麼樣呢?噴出、不變還是下落?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和親眼觀察,這些與學生經驗或想象不符的實驗現象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注意,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學原來真的好玩有趣。

将“科學探究”落在實處

楊玉良院士指出:“中學教育培養學生的目标應該是:今後他不管幹什麼,或者不管學什麼,都必須具備基本思維方式和知識要求。”觀察、實驗和科學思維相結合是物理學科的基本特征,“而基本的推導能力,是物理科學研究最基本的邏輯思維要求,如果學生在這方面能力很差,那就意味着他在從事物理科學研究時,邏輯思維和思辨能力比較差,在學科基本問題的研究上就難以有所建樹”。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标準》要求初中階段的“物理課程應注意讓學生經曆實驗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到課堂上,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基本“科學思維”能力和習慣呢?

我認為,首先要将“科學探究”落在實處。對于初中物理教學而言,關鍵在于真正把空間和時間留出來,讓學生進行“真探究”,而不是給予答案的“假探究”。真正的“科學探究”需要學生“動手動腦學物理”,需要學生動眼(看看)、動嘴(議議)、動耳(聽聽)、動手(做做)、動腦(想想)。

在“大氣壓強”一節的教學中,我在“合作探究”和“展示質疑”環節設計了五個探究問題:“通過實驗探究大氣壓強的存在”“通過觀看視頻探究大氣壓的測量(即“托裡拆利”實驗的過程及分析)”“探究大氣壓産生的原因”“探究大氣壓的特點”“探究氣壓計的改進”。這些探究性小課題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動眼觀察、小組讨論、同伴交流、他組質疑、班級展示,等等,在全方位開放的課堂之中,充分動起來,獲取感性認識并反饋感性認識。事實上,學生在所有的上述活動過程中都在“動腦”,最後通過交流活動也能反映出學生在“動腦”過程中形成的概念、掌握的規律、内化的知識是否正确,并通過與教師和同學的反複讨論,不斷加以調整和修正,從而獲得真正的知識。

其實,以上三點并不是我個人的創見,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義務教育《物理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的引言“科學之旅”中就談過類似問題。“科學之旅”正文分為兩個主題:第一個部分是讓學生了解物理學科的特點——有趣有用;第二部分是讓學生明白“怎樣學習物理”,文中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學習建議,其實也是教學建議。

盡管在這個教材的引言中,已經給初中物理教學指明了路徑,但很多教師在學生在進入初中教學的第一課“科學之旅”時,隻是照本宣科地講講“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在其後的每一節課的教學中,依然回到了“知識和技能”傳授的老路,把“序言”的要求全部扔到了一邊。這或許是應試教育之過,但從另一個角度說,也由于一些教師沒有真正理解教材進而未能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這裡鄭重地再次強調初中物理教學應該教給學生的“三點”,其實是初中物理教學的“返璞歸真”,也是我們課堂改革的根基所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是如果每一個物理教師的每一節課都能夠“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都能夠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兩三個有趣的實驗,都能夠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式學習,哪裡還愁學生不喜歡物理課呢?

(作者文久江,系湖北省特級教師,現任教于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岑河中學)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06日第10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