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正月不能剪頭發嗎 頭發的人文意義是什麼

正月不能剪頭發嗎 頭發的人文意義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1 07:34:32

  導語:現在的人是越來越注重保養,不僅會保養皮膚,還會保養頭發。頭發的保養就會涉及到日常的修剪與清洗,這是許多人會注意的事情。那麼,正月不能剪頭發嗎?頭發的人文意義是什麼?

  正月不能剪頭發嗎

  在過去,人們是說正月不能剪頭發,正月不剃頭是指我國大多數地方都流傳着的“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正月剪頭妨舅舅”的習俗。

  古代中國人民對頭發十分重視,民間早有在特定時間剪頭發的習慣,如《禮記》中記載“三月之末,擇日剪發為鬌,男角女羁”說明起碼早在漢代,我國民間便已對剃發時間有了一定的要求。

  頭發的人文意義和斷發紋身的最根由

  人類關于自身“來源”的原始認知,更多的“版本”,是認為“我們來自于一條魚”。這種在最早也就是二三十年前還被認為“荒謬”的認知,竟不意“暗合”了最新的人類起源于“海獸”而非“猿”的假說。

  先民們關于“我們來自于一條魚”的自我認知,應該跟今天的“海獸起源說”并無硬連接,而更可能源自古老的“逐水草而居”的生存方式——人類,或者任何陸生動物,想要生存,就必須有水;最古老的水源,是江河湖泊;所以,認為自己與江河湖泊有着生存(生命)性的“不解之緣”,實在再正常不過。江河湖泊裡的“活物”,體量和形态更與人類接近的,是魚;魚沒有毛發,而人類有,特别是神奇地不斷生長的頭發和胡子,不僅使人類明顯區别與其所認定的“生命祖先”也就是魚,也與所能見到的陸生動物炯然不同。

  頭發,很大程度上,保護或說“呵護”了人類越來越意識到其重要性的頭部(大腦);胡子,維護或說“僞裝”了之于生存極其重要的口鼻;所以,頭發和胡子,在先民的認識裡,更會是“自然”對于本物種的特别“恩賜”。這種認知,不僅延伸到了人體其他毛發,更在相對漫長的文明前夜及蒙昧的早期,被“升華”成與“身體”具有同等内涵甚至更為重要的生命标志。人們因而對身上的毛發尤其是頭發和胡子,給予了高度重視。對于相對先進、富足的群體,也就是後來成為“主流族群”的那些,這種重視,更體現為尊崇和趨從,具體到“方法論”層面,就是“保留”、呵護,講究點兒的甚至掉了頭發都要收藏起來;而對于相對落後、貧窮的群體,也就是後來成為“非主流族群”的那些,相當類似的認知,卻更可能體現為“奉獻”、“祈求”——割除掉這些上天賦予的“靈性”的一部分,以表虔誠和謙卑。

  另外,關乎切實的生存方式,也存在一些當時認為的“硬需求”。比如,所謂“斷發文身”,在最早的時候,并不是為了美觀或者表達宗教式的意願,而更與生存方式相關。

  比如,被我們的史籍記載下的“斷發文身”的“化外”野蠻人,大多數都是“漁獵”為生。相比于農耕和遊牧,漁獵,是更古老、更原本的生存模式。因為要漁要獵,人們需要“解放”自己、“僞裝”自己——頭發太長,會纏繞、阻滞,身上刻畫紋飾,能讓漁獵的對象(魚類、野獸)産生“非敵意”甚至是“類同者”的“誤判”,從而更容易靠近、捕獲……

  簡言之,蓄發留胡子和“斷發紋身”,追根溯源,都是人類早期文明的留痕。随着人文突進、科技昌明,人類才漸漸意識到,頭發胡子以及其他毛發的“存在”狀态,跟身體健康和生命價值,并無直接關聯,也才嘗試般去修剪、改造,以求潔淨、美觀。這種改變或說“進步”,實話實說,源自西方。而近乎時代同步地,我們經曆了剃頭的“滿清”取代蓄發留須的漢人王朝的曆史巨變,由“剃頭”到“理發”的轉變,則是近代以來受西方影響所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