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醫生、家庭醫生、普通開業醫生(General Practitioner,下簡稱GP)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葛建一認為,守門人隊伍的建立是分級診療體系建立的關鍵,而在分級診療制度下,區域醫療中心發展的關鍵也在GP。“誰掌握的GP多,誰就赢了”。他在2015中國醫院競争力論壇上發表演講時如是說。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葛建一
服務為導向構建分級診療體系 GP是關鍵
葛建一表示,目前我國的分級診療目标路徑和模式均已非常清晰。目标即綜合運用醫療、醫保、價格等手段引導患者在本地就醫。路徑是建立病種的雙向轉診标準和轉診審批流程,輔以醫保差額報銷措施。模式則是推行“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現在,分級診療最重要的問題在于GP,GP解決了,分級診療才會真正解決。
如今,基層診療模式服務理念已發生了變化,其主要特征包括:
以病人為中心——家庭式的人性化的服務;注重細節安全——便利安全;強調簡要流程管理——經濟适宜;提供同質服務——體驗滿意。GP就是新需求下的一種性價比更高,質量更好的醫療衛生保健服務提供方案。
新模式區域醫療中心需幫基層守好門
随着分級診療的推進,區域醫療中心要發展,抓手在哪裡?葛建一認為,抓手在基層,即GP。葛建一表示,英國日本等醫療集團的重心也是在GP,“誰掌握的GP多,誰就赢了”。區域醫療中心如何幫基層守好門,他總結了四個字:
人:人力支援互幫,做好全科醫生規培;
機:檢查結果互認,設備充分利用;
聯:遠程聯網互助,提高技術能力;
信:信息交流互通,縮小水平差距。
在強基層的同時,區域醫療中心要發展,葛建一指出,還需要在夯實基礎的條件下創新出特色。人才、數據/信息系統,設備與技術,産品服務細分等基礎要打牢,多方創新發展,創造平台、技術、服務等特色接續。
名詞解釋:
GP:普通開業醫生General Practitioner的縮寫,可同時認為是全科醫生、家庭醫生,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