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日本支援武漢的物資箱上寫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幾句詩,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為什麼網友對這幾句詩有如此強烈的反響?
原因是,國與國之間用中國古典詩詞進行社交化的表達方式并不多見;這幾句詩歌形象生動、以景傳情、意蘊無窮,比較準确地表達國與國之間睦鄰友好之情。
其實,深層次的原因是,這幾句詩歌體現了“景媒情胚”的經典文學理論主張。明代山東詩人謝榛在《四冥詩話》中有一段精彩論述:
“作詩本乎情景,孤不自成,兩不相背。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之。以數言而統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
好的詩歌,必然情景交融,情為根本,景為媒介,以景傳情,以情化景,讓人的心情和思緒在景語和情語裡和諧、自然、舒暢地遨遊。
同時,詩歌能做到景媒情胚,就可以實現景與景的轉換和對接、情緒間的跌宕起伏,從而讓詩歌表達的空間和畫面感更具張力、活力和吸引力。也就是說,通過寥寥數語,便能傳達無窮意義,使美感體驗更強。
要達到這個效果,作者就要用力。但面對一樣的情境,不同的人内心感受不同,用力不同,在景與景的對接,情與情的轉換中,最終實現情景交融的程度也各有高低。
但無論這樣,一旦有情景交融的感覺在詩裡,詩歌的接受度會高很多。
以上是對于作者而言。那麼,對于詩歌傳播者又會是怎樣一種情景呢?
選擇情景交融的詩歌,對詩歌傳播者而言,至少代表着契合自然的審美觀,但從更廣泛意義來看,選擇什麼樣的詩歌,其實從中能較好把握詩歌傳播者真實的内心。這也就是日本捐贈物資上所引用的詩歌,為什麼能引起很多人共鳴的根本原因,它讓我們在一段特殊時期裡,從另一個側面看到鄰國的不同面目。
情景交融僅僅是景媒情胚的文學理論的常見表現,此理論通過古典詩歌中國離别、相思表現得更具體、更豐富、更有意蘊。
既然古人離别、相思的抒情詩特點突出,如果今人社交表達能從中汲取“養分”,是不是比單純的“您好!”“認識您很高興”等缺乏特點的表達更生動、更有趣,更具魅力,更能讓社交雙方滿意,最後實現社交化的目的呢?
下面,我們先從古人離别、相思抒情詩的特點談起,再詳細分析今人社交表達的特點,最後談談古人離别、相思的抒情詩對今人社交表達的啟示。
景媒情胚:古人離别相思抒情詩,對今人社交表達的啟示
《毛詩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行于言。
作者内在感情,可以通過詩歌體裁凝練地體現了出來。以離别、相思為主題的部分抒情詩,作者内在情感體現更有意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旦關系到情緒的表達,在古人生活中,很多時候離不開酒,包括離别、相思之情。
當表達強烈的感情時,酒往往被派上用場。高興時喝酒,酒能助興;悲愁時飲酒,酒能忘記暫時的煩惱;慶祝時離不開酒,酒能活躍氣氛;祭奠時少不了酒,酒能表達哀情。人們的喜怒哀樂,都可以通過酒這個普遍東西表達出來。
那麼,在離别詩中,用酒來表達情緒,具有什麼特點呢?
唐代詩人王翰的《涼州詞》中有: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這首詩前兩句用葡萄酒和夜光杯這兩個西域之物,意在點明詩作大環境在西北邊疆。戰士們喝酒正酣,美好的瞬間被戰事打破。詩歌由樂景即刻轉為哀情。随即,作者自我勸慰:還是不要辜負這美酒,即便喝醉走上戰場也很正常,畢竟有幾個人能從戰場活着回來?
《唐詩别裁集》說這首詩:“故作豪放之詞,然悲感已極。”
雖然這首詩是邊塞詩,以喝酒貫穿其中,整體看似豪放,情感停留的時間應該比較短促,但情景和情緒轉化讓這種短促變得綿長了。戰士們的生死别離情之情,以及内心真實感受,在字裡行間通過溢出的“葡萄美酒”得到了充分表達,讓人悲不自勝,悲情的體驗長久而深沉。同時,整首詩措辭也不乏強烈的文學意味。
景媒情胚:古人離别相思抒情詩,對今人社交表達的啟示
唐代詩人盧綸在《與從弟瑾同下第後出關言别》中有如下詩句:
“同作金門獻賦人,二年悲見故園春。到阙不沾新雨露,還家空帶舊風塵。雜花飛盡柳陰陰,官路逶迤綠草深。對酒已成千裡客,望山空寄兩鄉心。”
詩的字面意思是:面對酒杯的時候,自己已成為離家千裡的旅客。一個“空”字,将思鄉之情無以寄托,通過“望山”之隔真切地表現了出來。
他鄉畢竟是他鄉,自己總是寄居之人,此心肯定無法安放。
更深一層理解是:說“空”,意思是千裡之外,看不見家鄉,思鄉之情無所寄托。說“不空”,雖然寄居他鄉看不見家鄉,但家鄉的确真真切切存在着。詩歌最後兩句,通過“空”與“不空”的哲學對話,很好地關照了人類普遍存在曠世孤獨。
景媒情胚:古人離别相思抒情詩,對今人社交表達的啟示
另外,有些詩人通過某種特定事物以及相思的氛圍營造,将離别、相思之情升華為一種跨越時空的普化意義,從而能引起人們普遍共鳴。
杜牧曾有《贈别二首·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别,替人垂淚到天明。
前兩句為千古名句,将愛戀與别離、多情恰似無情之感生動逼真地描摹了出來。多情、無情都是自然界和人世間相對的普遍的概念。蠟燭垂淚也道出了惜别的普遍意義。
離别一般帶給人悲傷,但有些詩人卻能賦予離别以溫度。唐代詩人王維有一首詩很有代表性: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兩句詩歌雖然是邊塞詩,而且,面對人煙稀少、相對比較荒涼的邊塞,人們普遍會産生落魄、難過、孤獨等感覺,但這首詩不落窠臼,作者在詩歌最後以故人绾結,讓這份離别的蒼涼變成一種故交之間濃濃的溫度關照。因為有身後的故人回望,讓離開變得不再孤冷、凄清,實在妙極!
景媒情胚:古人離别相思抒情詩,對今人社交表達的啟示
西漢楊雄在《法言·問神》中說:“言不能達其心,書不能達其言,難矣哉!唯聖人得言之解,得書之體。故言,心聲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聲畫者,君子小人之動情也。”
要打動别人,說出來的話,寫出來的文字要很好地表情達意。如何做到這點呢?
袁宏道說:“世人所難得者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雖善說者不能下一語,唯會心者知之。夫趣,得知自然者深,得之學問者淺。”
如果你走在西北的春天裡,随處可見河堤邊、路邊的楊柳随風依依,自然優美,盡顯身姿。如果恰逢春氣新發,大地新綠的季節,人們的思緒從沉睡的冬天醒來,看到楊柳多姿,内心也一定浮想聯翩。
唐代詩人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有“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的詩句。這兩句用純粹的白描手法,将渭城周圍的環境描摹地極其清晰自然,像極了天然雕飾的美女,讓人怦然心動,自得事物的真味和真趣。
景媒情胚:古人離别相思抒情詩,對今人社交表達的啟示
詩歌中能做到情景交融已經非常吸引人的眼球了。如果能夠進一步營造出一種畫面感,讓讀詩的人、傳播詩歌的人如入畫境,并産生無盡想象,是不是有酒不醉人人自醉的美妙感覺?
其實,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采薇》就達到了這個效果。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出門的時候,是楊柳依依的春天。而今回家已經是雨雪交加的冬季了,這當中,作者究竟經曆了什麼?最後一句“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讀來有種“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孤獨和悲涼。
這首詩有種強烈的畫面感。此畫面感的形成,依賴于今、昔的時間對比和“柳”以及“雨雪”的季節對比實現。大的對比中,有小的“漣漪”,即“依依”和“霏霏”,讓整個相對較靜的畫面一下子動了起來,畫面一下子躍然紙上,詩歌的吸引力大大增強。
情景交融的詩歌要打動人,還要有強烈的代入感,比如古代的灞橋折柳就很能說明這種代入感。
白居易在《青門柳》一詩中寫到:“為近都門多送别,長條折盡減春風。”
魚玄機同樣也描述了這一現象:“朝朝送别泣花钿,折盡春風楊柳煙。”
代入感的實質就是熟悉感。
古代長安本是交通要道,長安灞橋兩岸長滿楊柳。所以,經過這條道的人,自然都很熟悉這裡的柳樹。經過總會有離别的味道在裡面,那麼,随手折一段柳枝送給離别的人,是再也熟悉不過的事情了。
倘若從千裡之外買件東西,經過這個地方送給離人,是不是多了一份刻意,少了一份樸質的真實?
就地取材來表達離别,特别是折柳送别,或者像後世離鄉時懷揣鄉土,為的就是永遠留住熟悉的味道,這便是真情實意的表達,也最感人。
景媒情胚:古人離别相思抒情詩,對今人社交表達的啟示
任何感情,不可能時刻轟轟烈烈,最後必然變成如含蓄悠長的流水,随時間緩緩流淌。這不僅是客觀規律所決定,更是歲月給人們關于情感的終極饋贈。
明代戲曲理論家何良俊提出“情詞”原則。他在《四友齋從說·曲論》中說:
“鄭德輝所作情詞,亦自與人不同,如《㑇梅香》······〔好觀音〕内‘上複你個氣咽聲絲張京兆,本待要填還你枕剩衾薄’,語不着色相,情意獨至,真得詞家三昧者。”
“語不着色相,情意獨至”其實指的就是“含蓄”。含蓄的實質不是刻意掩飾,而是情感積累到一定程度的自然流淌。清代詩人納蘭性德的《青山遍濕·悼亡》就是語不着色相,情意獨至的典型表達。
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缸。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願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回廊。
這首寄思有端,抑郁難釋,情深意濃,遠及幽冥之地,實堪傷心斷腸之作。
納蘭性德從回憶亡妻去世前的形象,寫出如今的凄涼之境,甚至因為實在太思念亡妻,竟想着通過魂魄指引,做夢回到曾經熟悉的回廊。
這首詩歌之所以有如此影響力,除過對亡妻真摯的感情外,更表達了人們對于終極情感的普遍期盼。
一種感情讓人覺得言有盡意無窮,不但很美,而且還能從對方的表達中感覺到他内心真切的想法,那麼,如果讓這種感情的寄托空間變得更悠深,情感變得更綿長,這份感情是不是很能讓人刻骨銘心?
通過古人關于離别、相思抒情特點的總結,我們發現,古人可以選擇用酒、柳、回廊等表達離别、相思之情,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表達出來的感情是否具有文學、哲學、審美等底蘊或者其他真實、樸質等打動人心的美感體驗。畢竟、有内涵、真實和美的東西,最能打動人心。如果把這些元素用在今人的社交場合,是不是會收到良好效果呢?
景媒情胚:古人離别相思抒情詩,對今人社交表達的啟示
二、今人社交表達的普遍特點今人的社交表達和古人很有多不同,包括語言、行為、方式等。
随着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日趨加快,慢的文化在生活中的影子越來越少。為了便于交流,以固定電話、移動電話、手動寫入、按鍵輸入、語音視頻依次出現的社交方式越來越能體現出短、快的特點,同時也催生了網速、卡等特定詞彙的出現。以短、快為特點的社交表達,主要呈現出如下特點:
有些人喜歡用網絡詞語,特别是有些網絡社交用語很接地氣,很有帶感,那些偏向于自黑,以逗樂、取笑等娛樂,更适合快餐式社交。有些人喜歡自嗨自傲卻引不起别人長久興趣,雖然這些社交語很多都有現實來源,拿當做圖片上的提示用用即可,真正放在現實的社交場合,因為内容本身缺乏激情、溫度和感染力,不會引起人們太多社交興趣。
畫面感需要運用語言沿着時間和空間的構架去繪織。在生活節奏日益變快的今天,時間和空間被物質、壓力、焦慮、名譽和地位等東西大大壓縮了,導緻畫面感的繪制變得困難。
90年代前,人們見面可能會拉着手,站在路邊好好聊幾句,特别是農村還有閑話中心之類的特殊存在。
但現在,路上見面基本打個招呼,或者視而不見,哪有那麼多時間跟别人唠唠叨叨說個不停。
包括工作中,人們喜歡簡單的交流語言,長而啰嗦的語言,有可能被認為是思維不清的表現。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要求越來越高,因為語言需要簡練,那麼,完美的溝通就必須在事前做大量準備工作,包括信息對等、相當的話語切入、思維是否處于差不多的水準等,否則,交流反而會變得很苦難。
我曾經的一位老闆,他給你安排工作,說出來的話永遠隻有他一個人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搞得大家和他交流很苦難。
比如他說:“你把那個文件取一下!”問題是,所謂的那個文件,你根本沒經手過,怎麼能一下子知道是什麼文件呢?為了拿到他說的文件,你得在中間經過好多環節,導緻這種交流不但缺少畫面感,連基本的叙事感都很弱,也大大降低了社交效率。
社交語言簡練,并不意味着要去猜測。如果社交中總出現猜測對方心思的情景,隻能說明說,這種社交是低效且質量不高的社交。
如果把“你(您)好!”用在公共場合,一方面是文明的體現,但另一方面,這兩個字顯得很客套,因而,我們無法根據客套的感覺繪制一幅真實度比較高的畫面來。
缺少畫面感的社交,自然幹巴無味,更要緊的是缺乏真實度。缺乏真實度的社交,恐怕不會受到很多人歡迎和認可。
景媒情胚:古人離别相思抒情詩,對今人社交表達的啟示
清代學者梁章钜說:“人無書氣,即為粗俗氣,市井氣,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
現在很多人不讀書,即便讀書,還是以快餐式、碎片式閱讀為主。于是,這種習慣催生了所謂“21天閱讀習慣培養”,甚至催生了某某讀書會等。
本來,對很多古人來說,讀書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是做人的必修課,是一種主動行為,但在今天很多人來說,讀書好似一種被動行為,因而,人們想盡各種辦法去培養大家的讀書習慣。
當然這裡面不排除主動學習的習慣培養,但很多人打卡沒幾天,就再也堅持不下去了,因為他們發現讀書不能讓自己立馬獲益,從中可以看出,讀書對他們來說是被動習慣的培養。
餘世存在《時間之書》寫道:“年輕人,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急功近利成了人們缺少書氣的根本原因。一個人不在根本原因上下功夫,即便外圍的事情做得再好,就像缺水的樹根,即便樹枝上暫時站滿了鳥雀,一片熱鬧,但樹終究會死掉的。
缺少書氣,也無形中滲透到很多人的社交表達裡。比如,對很多事情都說“好”,沒有自己的主見。關系很好,見了對方就開罵,顯得很粗俗。這種社交表達,不可能受到廣泛歡迎。
特别是職場,不随便說“不”幾乎成為公認的安全的、成熟的社交用詞,但真的很多事情都可以這麼處理嗎?肯定不行。如果在社交場合,人人都當老好人,我們就無法發現問題、找到真正的解決辦法,這對公司的發展,以及員工彼此成長是緻命的。
前公司一個同事,你問她對某些事情的看法,她永遠隻有兩種态度,一是王顧左右而言他,不往點子上說。二是即便有看法,也是模棱兩可,你根本聽不出她的态度。
這種做法的壞影響是:做事沒有明确态度、解決問題沒有明确方案、布置工作沒有明确标準,總之一切似是而非。她後來做了部門主管,導緻整個部門管理混亂,人浮于事,工作績效極差。
其實,敢于說“不”,不僅僅是勇氣,更需要多讀書,多積攢智慧,知道什麼時候說“不”最合适,而不是用世故和圓滑去解決。當懂得中國文化中博大精深的“思辨”思維、捭阖之術等說“不”的時候,我們發現,這個“不”真不是世故和圓滑能解釋得了。
最常見的就是:“在嗎?”然後不了了之。
要麼就是“呵呵”“嗯嗯”“嗯呢”“等缺乏實質内容、更無多少文化底蘊的表達。
特别是很多表情包上線後,交流人想表達的内容,隻要大概和表情包上的内容差不多,甩幾個表情包出來,已成為普遍的交流方式。
法國詩人儒貝爾有句話說得很好:“審美觀是人的文學悟性。”
問題是,這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表情包,上面最多五個字即可,再多的字影響體驗感。事實上,這些表情包很多都沒傳遞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當然美也無從談起。
體現在社交方面,時間長了,讓人覺得很沒底蘊,很俗氣,當然也沒多少人會被這樣的社交習慣吸引過來。
景媒情胚:古人離别相思抒情詩,對今人社交表達的啟示
古人的抒情表達和今人的社交表達不一樣,根本原因是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決定的。
無論古人的抒情還是今人的社交表達,它都有情景交融的成分在裡面,都有真實、審美的因素包含其中,這是古今相通的部分。
今人的社交表達雖然體現出短和高效的特點,但在真實、審美等方面弱化很多。
如何來規避這些短處,讓我們的社交表達更有内涵、底蘊,更有效呢?
人與人之間交流,最先開始于語言的交流。如何讓對方能喜歡上你的社交語言,這點很關鍵。這就要會“聽其言,觀其行”,随時觀察對方表情、語言和肢體動作,快速捕捉到對方喜歡的說話方式。
思維活躍反應快的人,說話速度也快。如果你用很慢的節奏與其交流,對方非得抓狂不可。但切記不可搶别人的話頭,很容易引起對方反感。交流過程中最起碼保持相當的語速,太快,對方也受不了。
對于說話慢的人,采取相反的節奏交流。總之,要保持和對方相當的談話節奏,并在一開始把談話主動權先交給對方,讓對方從心底裡不讨厭跟你交流,才可能有繼續社交下去的機會。
對上級或者比自己厲害很多的人:要以學習、謙虛、恭敬的姿态作為基調進行交流。語言盡量用“您”“謝謝”“受益了”等等進行表達,讓對方能切實感受到你的真誠,願意将自己所聞所見以及經驗傳授給你,這樣的交流更有效。
對平級:關鍵要以平等的姿态跟對方交流,讓對方感覺到你很好相處。語言上最好用“咱們”“我們”這些彰顯溫度的詞語,将對方拉到我們身邊。
對下級:不要以說教的語言交流,而要傳遞出為了他好的信号。可以多用“你看,這樣就好多了”“這個事情分三步走,是不是效果好很多?”讓對方感受到你是尊重他的,在不排斥你的情況下,自願接受你的說教。
真誠最能打動人心。真誠的體驗感是什麼呢?就是讓對方能感覺到你在他的頻道上說話,用心體會過他的感受,說出來的話剛好說到他的心坎上了。
真誠不是技巧,它隻需要你把自己的心放在别人心裡,感受别人的感覺,并把它說出來。
要做到真誠,最關鍵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進行社交,否則,對于一個做事喜歡短期見效的人,你給他說堅持的意義,他肯定不感興趣,社交行為無法進行下去。
景媒情胚:古人離别相思抒情詩,對今人社交表達的啟示
市場規律很奇怪,比如有些蘿蔔,本身很幹淨,很水靈,口感也很好,放在超市裡面賣的效果不如放在街道地攤的菜籃子,留着很多的葉子賣效果好。為什麼呢?
根本原因就是不善于包裝。其實,人們買蘿蔔的底層邏輯是:要原生态的、安全的食品。菜籃子裡的蘿蔔,給人感覺沒有打農藥,是從偏遠的鄉村來的,不會有太多污染。這種行為就是抓住了消費者這個底層消費心理。
同一個東西,人們喜歡的底層邏輯如果抓準了,就不愁實現不了預期目的。對于社交化表達來說,人們喜歡的底層邏輯是:值得信賴、靠譜、不會被騙。那麼怎麼做呢?
蘿蔔還是同樣的蘿蔔,事物的本質是好的,既然大家喜歡包裝的感覺,那就換種思維,把形象包裝一下、讓自己看起來很值得信賴、靠譜。
首先是形象的包裝:在嚴肅場合,穿行業裝、說行業術語,讓人覺得你就是這個行業的人。其認知的邏輯起點是:整個行業給人的信賴度大于個體給人的信賴度。
其次是動作的包裝:社交表達不僅僅是說話,還有肢體動作。肢體動作要得當、不可太多、也不可無肢體動作,總之要在動和靜中把握平衡,讓對方感覺到輕松、愉悅即可。
有些人很努力,但總是默默地做幕後英雄,但在社交表達上,這樣的正能量并沒有充分發揮其全部作用。
因為努力代表着進步、希望、自律等,社交場合,這樣的人比較受歡迎。如果能将幕後的努力,想辦法也同步在社交上,可能會獲得很多機會。
小馬是一名全職工作者,每天回家後不停在某平台寫文章,後來她加入某個寫作圈子,而這個圈子很有知名度,她努力的表現,得到了圈裡同伴的認可,最後,結交了一批鐵杆粉絲,也為自己帶了了很多收益。
有内涵有什麼情趣的事物普遍很受歡迎,社交表達也一樣。雖然目前社交表達體現出短、快等特點,但如果說出的話能在時間和空間等維度上,能給人以豐富想象和唯美之感,社交表達效果會大大提升。
比如可以在同一句子裡體現出今昔對比和古今對比等,情緒前後對比等,無疑會增加社交想象力,讓對方有進一步增加了解的想法。
具有審美情趣的社交,主要體現在話語柔和、文雅、舒适度上。肢體審美體現在坐姿端正、放松、自然、大方等方面。
寫在最後古人離别、相思抒情詩最大特點是景媒情胚,最常見表現是情景交融,正因為遵守了這樣的表達方式,很多詩句産生了非常久遠的影響。如果把這種表達方式用在今人的社交表達中,增加短、快社交表達的文化和審美意蘊,并且快語(慢語)交流、區分階層交流、在同一頻道上用真誠的話交流、把幕後努力的一面,同步在社交上等具體辦法提高、多維度改進社交方式,相信我們很快會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