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陶淵明談讀書答案解析

陶淵明談讀書答案解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2:58:26

大多數人都很崇拜諸葛卧龍,然而我們所認識的諸葛卧龍先生,基本上都是電視局《三國演義》裡面的形象。

曆史上真實的卧龍雖然不像演義中描述的那樣“多智而近妖”,但在火柴君心目中也算是一個近聖之人。他是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他的作品,除了廣為流傳的千古名篇《出師表》外,最值得研讀的要算他的治政之要《便宜十六策》了。

陶淵明談讀書答案解析(讀卧龍先生的納言)1

《便宜十六策》第四納言篇,主要論述了作為一國之君,要廣開言路,不能脫離群衆路線。

不管我們看名人傳記或是名人的著作也好,他們之所以有所為有所成就,主要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有自己的方法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欣賞先生的“納言篇第四”。

【原文】納言之政,謂為谏诤,所以采衆下之謀也。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當其不義則诤之,将順其美,匡救其惡。惡不可順,美不可逆;順惡逆美,其國必危。夫人君拒谏,則忠臣不敢進其謀,而邪臣專行其政,此為國之害也。故有道之國,危言危行;無道之國,危行言孫,上無所聞,下無所說。故孔子不恥下問,周公不恥下賤,故行成名着,後世以為聖。是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

陶淵明談讀書答案解析(讀卧龍先生的納言)2

【譯文】身為國君應廣納衆議,虛心接受谏言。為人父者有直言不諱的子女,而為人君者有直谏的臣子,那麼當他們行為不義時,為人臣子、兒女便會提出告誡,及時挽救危機,也保全為君為父的美德。有惡習就要戒除,不可違背正道,倘若破壞正道,國家将遭遇危機。

人君若專斷固執,不納谏言,忠臣的計策便無法上達,使奸邪趁機而危害朝政。因此政治清明的國家,臣子能直言無諱;而無道之國,在朝者盡為趨炎附勢、言語谄媚的人,進而使朝政更為腐敗。

孔子不恥下問,周公樂與百姓結交,而能成就偉大的學問,為後世萬代所景仰,奉為聖人。所以屋頂漏水,若不修補,便無法居住,為政者有缺失,卻不能改過,百姓的生活必然不安定。

陶淵明談讀書答案解析(讀卧龍先生的納言)3

納言篇内容不多,信息量很大,火柴君持螢火之光,抱着發些熱的美好願望在此也列舉一二自己的看法。

什麼是正道?古今有識之士所遵循的正道之于家、之于國、之于社會的意義?考慮這些問題的人早已達到抛卻個人得失利益的境界。

什麼是德?所謂“厚德載物”,“德薄福淺”,德應該是“戰略層面”的東西,真正的高人是不用“術”的。

什麼是能量和智慧?真正的能量和智慧應該不是高高在上的,正所謂“實踐出真知”,所以才有了近代偉人“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的道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