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大寒節氣正值“四九天”之内,雖然都說大寒不如小寒節氣寒冷,但是大寒期間大幅降溫、雨雪天氣頻繁需要注意保暖養生。那麼,你知道大寒的民間風俗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對大寒十大風俗的介紹,感興趣的朋友來看看吧。
大寒的民間風俗
1、迎接竈神
常用的竈神聯上往往就會寫着“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字句。除此之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竈王還要和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竈”、“接神”的傳統儀式。
有句古話是這樣說的“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在歲末的時候,在賣年畫的小攤上,也賣竈王爺的圖像,以便在“接竈”儀式中張貼。圖像中的竈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男子,因此我國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講法,用來表示男女之間授受不親。也有的地方對竈王爺與竈王奶奶合祭的,就不會存在這種說法。
2、吃臘八粥
小寒之後過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24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這個時候的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經接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的酷寒。這個時節,人們開始忙着除舊飾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喜歡的節日春節就快要來臨了。
其間還有一個對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節,即陰曆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谷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主食。
3、尾牙祭
按我國的傳統風俗,尤其是在農村,每到24節氣大寒節氣,人們就會開始忙着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在大寒到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竈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于這一節氣中。
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和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松的節氣。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2月2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12月十6日正好是尾牙。
大寒十大風俗
大寒十大風俗分别是:食糯、喝粥、縱飲、做牙、掃塵、糊窗、蒸供、趕婚、趕集、洗浴。
【食糯】
糯米其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加之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之意。
【喝粥】
即俗話說的“喝臘八粥”。臘月逢八日喝粥風俗由來已久,這種粥由多種谷物、豆子和幹果等放一起熬制而成,是臘月裡值得期待的頭一道美食。
【縱飲】
指放開宴樂,縱情喝酒。東漢蔡邕《獨斷》稱:“臘者,歲終大祭,縱吏人宴飲也”。但過度飲酒,有害健康。古人這一慶賀方式,我們還是不要積極效仿的好。
【做牙】
古人将祭祀土地公公的儀式稱為“做牙祭”,美餐一頓俗稱為“打牙祭”,就是由此而來。“做牙”有“頭牙”和“尾牙”一說,其中要屬我國台灣、福建地區最為講究。
【除塵】
又稱“除陳”、“打塵”,就是大掃除。“家家刷牆,掃除不祥”,把窮運掃除掉;反之,“臘月不除塵,來年招瘟神”。除塵時還要忌言語,講究“悶聲發财”。
【糊窗】
古時用新紙裱糊窗,窗戶紙是整齊還是破舊,也是衡量一家人日子是否美好的标志。如今玻璃代替了糊窗紙,尋常人家基本看不到紙窗戶了,而“糊窗”這個老習俗,則以臘月二十五“貼窗花”的形式保留了下來。
【蒸供】
由于古時過年要祭拜财神、土地等各路神仙,需要大量供品,而供品大都是糕點、饽饽、饅頭。這些食物都是用面蒸制而成,“蒸供”便由此而來。
【趕婚】
迷信說臘月底諸神上天“彙報一年工作情況”去了,這時的人間百無禁忌。趕在這段時間婚娶不用挑日子,又是農閑,所以舊時民間景象是“歲晏鄉村嫁娶忙”。
【趕集】
即傳統的趕年集、購買臘祭用品、置辦年貨。老百姓過年前最後一次趕集,是要把“年”期間的吃穿用度全部買齊,另外走親訪友串門拜年需要的一應禮品,也要在集上準備妥當。
【洗浴】
與“除塵”有相同用意,搞好個人衛生,寓意洗去一年煩惱和晦氣。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個發、洗個澡,即老話所說的“有錢沒錢,洗澡過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