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田汝晔 荊新年
盒馬鮮生的配送員孔祥吉四月份配送單量近1600單,是他入行以來完成單量最多的一個月。4月30日這天,他配送了74單,終于在淩晨一點鐘結束了他一天的奔波與忙碌。
作為抗疫保供的主力軍之一,“配送小哥”日夜穿梭在濟南的大街小巷,奔赴封控區和管控區的各個小區,為居民送去急需和必備的生活物資。如今,配送“最後一公裡”在他們的堅守下,不少居民的居家物資有了相應的保障。
最多一次單程送了14單
“這個月沖1400單!”4月初,孔祥吉在社交平台上給自己定了一個月度Flag,但他沒想到的是,這個月他意外地超額完成目标。
在孔祥吉原本的計劃裡,他打算四月份跑夠1400單以保證自己的收入。等單子跑夠了,就準備連着休班幾天,“但這個目标是有難度的,我之前一個月最多隻有1200單,所以前半個月都在努力接單。”可孔祥吉沒想到的是,他的計劃完全被打亂了。
4月26日,店裡的配送單量一下就變多了。“其實說爆單了也不為過,我當時還沒看手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孔祥吉剛到配送點,發現傳送帶上的配送貨物已經堆滿了,這種情況是以往沒有過的。
“大家說有的小區被封控了,大家開始買菜囤菜。”這一消息很快得到了印證,伴随着不少小區的封控和管控,孔祥吉身邊的不少同事也被封控在小區内,他們店内的配送員隊伍也從最初五十多人,剩下了不到二十人。
孔祥吉所在站點的配送半徑是3千米,距離看似不算遠,但後台配送單量是源源不斷的。他明顯感受到了居民居家物資需求的變化,“對比最多的是以前單子一個購物袋都裝不滿,現在一個單子都是大包小包地裝。”大家買的東西大都是米、面、油、蔬菜、尿不濕等等,“這些一看就是緊缺的生活物資,我們去送就能解決居民的需求。”
小碎步跑着,已經成了這幾天孔祥吉的配送習慣。随着訂單數量和體量的增加,孔祥吉配送物資也需要足夠的體力,“最重的一次是給一位客戶送了12桶桶裝水,一桶水大概五升。”馬不停蹄地配送也讓孔祥吉覺得自己腿“廢”了,手有時候也勒出了紅印,但是他顧不上休息,隻能一單接一單地派送。“平常一天電瓶車電瓶隻需要換一兩塊,現在電瓶換了有五六塊,一直不停地跑。”
從入行以來,孔祥吉就在萬達廣場的區域工作,對附近的社區十分熟悉。由于封控區和管控區防疫管理規定,孔祥吉無法進入小區,但他都會盡量分配一下路線,看怎麼走比較方便、省時,最後選擇距離客戶最近的小區門口,隔門把居家物資到客戶手中。
早上六點半起床,最晚的一天他跑到了淩晨一點,來回的奔波和忙碌已經讓孔祥吉來不及按時吃飯。“一天吃兩頓,下午兩三點一頓,晚上抽空再吃一頓。”回到租的房子裡,孔祥吉簡單收拾一下後,倒頭就睡。
聽到最多的是“謝謝”
“我還挺開心的,因為大家需要我。”2000年出生的孔祥吉是配送隊伍裡最年輕的一位,去年大學畢業後,他就在盒馬鮮生做配送員。與以往不同的是,在特殊時期送貨讓孔祥吉感受到了客戶的包容,讓他對這份工作有了更多的成就感和收獲感。
由于配送訂單量爆滿,許多訂單無法按照系統的既定時間送達。孔祥吉手裡的單子,80%都顯示已經配送超時,有的甚至超時達2個多小時。“但大家都沒有催我,反倒是我覺得不好意思了。”孔祥吉自己一刻也不敢耽誤,怕客戶等得太久。
配送員們正在分揀訂單
“老師,您的訂單正在配送中。”是這幾天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每次配送前,他都會給客戶打通電話,告知自己的位置和大概送達的時間,“以前超時了有的客戶會很焦躁,但這幾天都沒有。”
付出也會有回報。很多居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來支持配送員,在下單時會留言:“感謝外賣小哥哥的付出!”每當送達一單後,孔祥吉也會收到一句客戶的“謝謝”“辛苦了”,還有一些居民會叮囑他做好防護、注意安全。這些鼓勵和關心讓孔祥吉和同事們增添了勇氣和動力。
“配送的時候感受不到累。”孔祥吉告訴記者,但他又反問了一句,“其實回來後也累,能不累嗎?”作為一名配送員,他認為自己能做的就是配合每天做好核酸檢測,做防護措施,盡快送達物資。能聽到一句句來自居民的“感謝”,他已經不再疲倦。
“形勢好轉後,我想調休,睡個好覺。”孔祥吉也期待着,希望濟南能早日恢複往日繁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