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立冬的時間:2022年11月7日18:45:18,農曆十月十四,星期一。立冬,意味着萬物開始進入休養、收藏的狀态。元代文人吳澄編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将一年二十四節氣分成“七十二候”,每個節氣分成三候。
立冬三候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意思是,此時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顔色相似的大蛤。所以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1、吃餃子
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一來立冬這天改善一下生活,而“好吃不過餃子”;二來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有些地方要吃倭瓜餃子,夏天買的倭瓜經存放後做餃子餡,味道既與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蘸醋加爛蒜吃,别有一番滋味。在吉林,立冬的規矩是吃水餃,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此外,餃子諧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之交。
2、釀黃酒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紹興傳統的釀酒風俗。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是釀酒發酵最适合的季節。因此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适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祈求福祉。
3、吃生蔥
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蔥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濕寒,減少疾病的發生。按老人的講法,蔥性溫味辛,能發散讓人出汗,使體内郁滞不通的陽氣随着汗液排出,陽氣運行便通暢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驅除了。南京人還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盤,大蔥再辣嘴中盤”這句老話挂在嘴邊,為了入冬後的健康,南京人此時也學着北方人吃起了生蔥。
4、舂“交冬糍”
這一天,漳州的鄉村人家要舂“交冬糍”慶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後倒入石臼,舂得韌韌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細細地揉成團;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細細的,與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滾以白糖花生粉,擺放在大海碗裡。食用時用筷子一口氣串上幾粒,就像撥浪鼓,所以也叫“撥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謝他慷慨的給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