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四個Learn”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校長、著名華人社會學家金耀基教授提出來的。他說,大學生在大學裡應該學習四個Learn。哪四個Learn呢?Learn to learn(學習如何學習),Learn to be(學習如何做人),Learn to do(學習如何做事),Learn to together(學習如何相處)。
▎Learn to learn(學習如何學習)
首先是Learn to learn。大家都知道,到大學來就是學習。但是學什麼呢?這恐怕就不是每一個同學都清楚的了。
這裡我們會遇到一個“博與約”的問題。博,是博雅;約,是指你能化約一個專業的知識。這兩者之間可能會有點緊張。
選專業時很多人的選擇隻是按照比較世俗的眼光去衡量。比如,以後什麼能賺大錢,什麼比較吃香。但在英、法、德、美,大一大二是通識教育,到大三大四才有所謂的專業供你選擇。也就是說,當你修了很多門課以後,當心靈逐漸豐滿起來,真正發現了你的興趣所在,才開始選擇專業。去發現自己到底喜歡什麼、适合什麼,這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次性的決斷。
▎Learn to be(學習如何做人)
Learn to be就更重要了。我們剛才說了,大學要培養博雅之士的氣質。那麼做人,就是大學培養的中心目标。培養一個優秀的、領袖式的人才,這才是它的宗旨。
真正的貴族,在大學裡面有兩個含義。第一,它要培養你作為貴族的自律精神。牛津、劍橋還有好多歐洲的大學至今還保持了學院的傳統,如國王學院、女王學院、三一學院……學院過的是集體生活,裡面的學生完全是按照訓練貴族的方式培養的。這個訓練就是像清教徒一般地生活,非常辛苦,條件簡陋,紀律像軍隊一般的嚴明。貴族把什麼看得最重要?榮譽。比如捐款,因為他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回報。我是哈佛學生,畢業時找到了好工作,這個榮譽是我的母校給我的,所以我要回報。這種榮譽與他一生伴随。
第二,越是貴族,越要關心平民,要和平民打成一片。我在哈佛時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每到周末,幾乎所有哈佛的同學都會自覺地到附近社區去做義工。比如在當地的華人社區裡面,你可以看到很多哈佛的同學在幫助新來的華人移民學英語、如何報稅納稅。我問她為什麼這樣做?她說了兩句話。第一句話是,“這是哈佛的傳統”;第二句話是,“我這一周裡面,隻有這兩天是真正在為自己工作,這是我最喜歡的。
▎Learn to do(學習如何做事)
正如金字塔不是一天建起的,要能夠做大事,首先要學會做各種各樣的小事。這也是大學特别要熏陶的。
有一些同學,書讀得很好,但有一個能力非常弱,就是不會做事。找工作給人的感覺是大事不會做、小事不想做。雖然很多小事可能一學就會,但是很多能力是要積累的。學會做小事,這也是一種能力。現在我們很多大學有各種各樣的志願者團體和活動,還有許多勤工儉學的機會。我一直認為,哪怕你時間再緊,也一定要去參加這些活動。重要的不是你從中得到了什麼金錢上的回報,而是學會做事。這很重要。
正因為小事做過了,今天才能成就大事。不要以為不做小事直接就能成就大事。隻有一點點做起,每一個細節都有把握,才能做成大事。
波士頓每年到九月份,在中央公園就有一個全市志願團體聯合搞的招新大會,非常熱鬧。全是義工在幫忙,沒有報酬,自己還要貼車費、貼精力。但是這麼多人,他們就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能力;而這些經曆,填在求職表上、履曆表上,都是閃光點。
▎Learn to together(學習如何相處)
最後的一個Learn,就是Learn to together,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我們可以發現,今天的社會非常注重團隊精神。不要說公司,就是在大學搞研究,都是形成各種各樣的團隊。有些人很有研究能力,但是不善于與别人交流合作,這就沒法擔當大任。今天在大學裡面,如何學會與别人相處,如何具備團隊精神,這也是我們需要重點培養的。
貴族為什麼要在學院裡培養,而不是個人修身養性?因為騎士們打仗不能自說自話,要有嚴格的紀律和合作精神。學院規定每個進了學院的學生每年要做一次學術報告,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其次,在晚餐時間,除了吃飯,大家就是圍坐在餐桌前自由聊天,參加豐富多彩的體育比賽、興趣協會。也就是說,大學最重要的一課,包括訓練你如何參加社團、組織社團。如果你在大學期間沒有參加過任何社團活動,那麼你的大學生活是有欠缺的。
大學不僅僅是知識的課堂,最重要的是有全面發展的能力。雖然工作不怎麼好找,但是隻要你有足夠的能力,就可以所向披靡。當然,我們讀大學絕不僅僅是為了一份工作,它隻是我們美好人生的開端。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如何學會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有個性、有品位、有知識、有能力的人。
關注高考圈微信(vtstudy)獲取高中九科獨家思維導圖
高考圈-讓你的大學對得起高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