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防報記者 盧 軍 李光輝 通訊員 辛振乾
制圖:潘 娣、扈 碩
“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
歲末,河南鄭州,碧沙崗公園。老人們圍成一圈,深情合唱《為了誰》。一群白鴿飛起,歌聲伴着鴿哨飛揚,歲月一片靜好。
5個月前,這裡曾是一片澤國,人民安危懸于一線。
告急!告急!曆史罕見的極端強降雨,引發嚴重内澇。
沖鋒!沖鋒!解放軍、武警官兵和民兵聞“汛”而動、聽令而行、逆險而上,用血肉之軀築起一道道沖不垮的“迷彩大堤”。
歌聲,是心的語言。站在2021年的終點,我們仿佛又看見洪水裡、疫情下逆行的迷彩背影。
最好課堂
“開學第一課”,今秋不一樣。
9月1日,河南省鄭州市第七十三中學把課堂搬到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楊根思連”榮譽室。該校校長王磊和教師、學生代表,将一幅寫有“千裡奔程展英姿,言傳身教育學子”的“最美黑闆報”畫框贈送給該連官兵,表達對這支英雄部隊的深深敬意。
抗洪期間,楊根思部隊官兵借住該校。離開時,他們把教室、走廊打掃得幹幹淨淨,在黑闆上留下“你們負責好好學習,我們負責保家衛國”的深情寄語。這塊黑闆報,被網友譽為“最美黑闆報”。
災難時的希望、危難中的護佑,讓學生們對這支英雄部隊充滿崇敬。一場“感恩之旅”化作“尋根之行”——在連隊榮譽室,從“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的連魂中,學生們找到了“最美黑闆報”的精神源頭。
最好的課堂來自生活。
“快去救那個孕婦!”7月20日,雨水湧入鄭州高鐵東站,一名孕婦站在沒過膝蓋的水中哭泣。正在休假的武警第一機動總隊某支隊戰士翟成财見狀,将孕婦攙扶到安全區域。地面濕滑,他跑着幫孕婦改簽車票時不慎摔倒,頭部受傷,陷入昏迷,被車站執勤人員送到醫院治療。意識模糊之際,他仍惦念着幫人。
“世間最動人的事,就是當我在危難裡絕望掙紮,你不顧一切奔向我。”
“寶貝别怕!‘東風奶爸’來了!”當緊急馳援的火箭軍某部官兵抵達鄭州市兒童福利院,化身“東風奶爸”,一人抱着一個孩子轉移時,現場短視頻溫暖了全網。網友們點贊:“東風”奶爸,溫暖必達。
“18年後将有一則新聞報道: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當年抱我的火箭軍叔叔,我成為了你們的一員。”視頻下的一條留言獲贊無數。
“車牛,人更牛。”當某部戰士王赟赟“把車開成船”的“最牛軍車”視頻見諸網絡時,瞬間沖上熱搜。“我看到軍車上挂着‘危難時刻見忠誠’的标語,淚奔了。”網友在轉發時留言。
8月2日,河南衛視播放防汛救災特别節目《一起扛》。鄭州第四中學初一學生牛逸宇,這樣分享他的感受:“每一次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都能看到迷彩身影。我想對解放軍叔叔說,長大後我也要做英雄的‘你’!”
這個夏天,中原大地經曆了驚心動魄的抗洪鬥争,也經曆了衆志成城的精神洗禮,抗洪一線成為最好的課堂,子弟兵的忘我奉獻成為最美的教材。
逆行的迷彩身影,就是行走的“征兵廣告”。大學生趙坤是鄭州市管城區應征青年。看到一群群“渾身泥巴的兵”在自家小區排水搶險,他主動參加南水北調工程防汛保衛戰:“這次抗洪的經曆,是我的成人禮,更堅定了我從軍報國的決心!”
2021年下半年征兵,河南省大學生報名參軍人數創曆史新高。
最暖顔色
“我是民兵,我可以留下,你服從指揮離開吧。”
“咱倆年齡相仿,身材也差不多。誰說我不是民兵?我現在就是民兵!”
這是7月24日淩晨2點多的一場對話。
當時,衛河倒灌,新鄉彩虹橋告急。許多志願者和普通市民投入搶險,幹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上午11點左右,一道命令傳來:“現役軍人、退役軍人、民兵留下,其他人員請立即撤離!”
然而,現場沒有一個人願意離去。有兩位年輕人,争着當起了“民兵”。
何為民兵?聚之為兵,散之為民。既是民,又是兵。
“我是退役軍人,熟悉地形,讓我上!”面對湍急的河水,沁陽市西萬鎮官莊屯村黨支部書記、民兵連指導員張四國帶領救援人員跳上沖鋒舟,冒雨展開救援,很快将被困人員救上岸。在沁河水南關、馬鋪、丹河九渡等險工險段,民兵們莊嚴宣誓:“人在堤在,請人民放心!”
7月20日晚8時許,鄭州地鐵5号線海灘寺站隧道積水停電,地鐵車廂門無法打開,乘客被困。南陽路街道武裝部集結基幹民兵60人,與武警官兵共同轉移群衆500餘人。“迷彩身影,讓我們踏實。”受災群衆感慨道。
“有紅旗和黨徽的地方最安全!”暴風雨中,鄭州市緊急開放3000多個黨群服務中心和“青年民兵之家”,徹夜敞開大門,臨時安置受困群衆。一位前往避險的市民在“青年民兵之家”留言:“下雨有傘,天黑有燈,愛比雨大!”
越是風急雨驟,越見忠誠擔當。
“今天,是我們回報河南人民的時候了!我們曾經都是兵,現在是蕭縣基幹民兵,人人都參加過重大災害救援,我們一定能打好這一仗!”安徽省蕭縣退役軍人創業協會20名隊員聞“汛”而動,攜帶沖鋒舟、無人機、抽水裝置、生命探測儀等抗洪專業裝備,馳援鄭州。連續奮戰12個小時,他們成功轉移70名師生和800餘名群衆。
“人多力量大,心齊能擔當。”開封市一位領導這樣評價參加搶險救災的民兵。
誠如斯言。無論是河南的極端強降雨,山東、山西、四川的“最強秋汛”,還是江蘇、内蒙古、浙江、陝西等地的突發新冠肺炎疫情,一隊隊民兵第一時間聞令而動、迎難而上、衆志成城。
“人在堤在”“疫情不退,我們不撤”,是他們立下的铮铮誓言。沾滿泥污的迷彩、布滿血絲的雙眼、勒痕深深的臉龐、傷痕累累的雙手、泡得發白的雙腳、席地而眠的睡姿……一位網友寫道:“他們磨破的雙手、潰爛的雙腳、泥塗的迷彩,讓人感動又心疼。”
有人問,今年最暖顔色是什麼?
迷彩色。這是2021又一次給出的回答。
“最強大腦”
“将軍既坐鎮指揮,又奔赴一線。危難時刻,中國軍人就是這麼可靠。”
今夏,中部戰區搶險救災前進指揮所的相關視頻發布後,網友紛紛留言。
這場對前進指揮所的“圍觀”,充滿好奇與期待。因為這是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以來,戰區部隊和國防動員系統執行的又一次大規模非戰争軍事行動。
大災即大考,決勝見能力。面對災情多點暴發、參戰力量多元、兵力需求各異的實際,如何讓指揮協同快速高效,考驗着改革中誕生的戰區和重塑後的國動系統。
沒有令人失望——7月21日淩晨2點,中部戰區向鄭州派出搶險救災前進指揮所,在災情發生12小時内抵達一線并開始運轉,第一時間對接當地政府,部署救援兵力。
細心的網友發現,這次搶險救災中,“應地方政府請求”和“按照中部戰區命令”,是兩個出現頻率最高的詞。部隊和民兵的調動,也充分體現了“就近用兵”“專業用兵”的特點和“以練為戰、以戰促訓、戰訓合一”的成果。一位軍事專家評價說,這種指揮體制更加精準高效,有效檢驗了我軍非戰争軍事行動能力。
此役的經典“戰例”,當數鄭州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的大轉移。僅1個小時,駐豫5支部隊1600多名官兵和民兵抵達“戰場”;不到10分鐘,各任務部隊的領導開完“作戰”會議,定下立體救援行動方案;直升機、沖鋒舟、皮劃艇,空地協同,數小時轉移病人和醫護人員3000餘人。
時間之短、行動之快、效率之高,讓網友們直呼“又一次見證了什麼是中國速度、軍隊速度”。
據統計,此次河南搶險救災,中部戰區累計投入兵力4.6萬人次、民兵6.1萬人次,31場“阻擊戰”“突圍戰”“大會戰”,場場漂亮、仗仗精彩,前進指揮所成為名副其實的“最強大腦”。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衆智之所為,則無不成。即将送走2021,迎來2022,人民子弟兵和民兵厲兵秣馬、枕戈待旦,時刻準備着再沖鋒。
來源: 中國軍網-中國國防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