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之所以被稱為老人節,是因為重陽節在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而“九九”和“久久”是諧音,而九又是數字鐘的最大數,有長長久久的意思,将這一天定為老人節,寄托着人們對于老人健康長壽的美好祝願,倡導人們樹立尊老敬老的意識。
重陽節被稱為老人節的原因
不過重陽節是在現在才被賦予老人節的含義的,202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并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将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讓全社會懂得感恩敬老,關愛老人。
重陽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的天上崇拜,在西漢的時候得到了普及,唐代後走向鼎盛,在古代,人們會在九月農作物豐收的時候祭天、祭祖,也就是說重陽節和祭祀有很大的關系。
重陽節又被稱為登高節
古代民間,重陽節的時候有登高的風俗,所以又将重陽節稱為“登高節”,它最先源于人們對山嶽的崇拜,同時也是為了驅除病疫,祈願一整年節節高升,無病無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