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長江禁漁刀魚最新消息

長江禁漁刀魚最新消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6 16:09:45

長江刀魚是我國的名貴江鮮,和長江鲥魚、河豚并稱“長江三鮮”。每年清明節前後是刀魚的最佳捕撈時節,此時肉質最嫩,細骨如毛,堪稱極品。因刀魚的上市時間最早,故被列為“三鮮之首”。

長江禁漁刀魚最新消息(長江中下遊禁捕3年)1

刀魚在我國有悠久的曆史,古書中多有記載。《史記》中的《貨殖列傳》就曾描述,西漢時期長江就已興起刀魚漁業,沿岸居民喜食。但就是這樣一條享有盛譽的“名魚”,在90年代卻迅速陷入枯竭,壯觀的魚汛成為曆史。

長江刀魚的困局:70年代危機初現

長江刀魚的重要性可能超乎大家的想象,此魚出名不僅是因為肉質獨特,更在于驚人的産量。早在70年代,國内研究所就組建了資源調查組,目的是評估刀魚的資源量,并試圖找到合理的利用方式。

根據實地調查,長江刀魚在長江中下遊穩居“江鮮冠軍”的席位,尤其是在江蘇、安徽兩省,刀魚在總捕撈量中獨占35%~50%,決定了漁民收成的高低。在數量上,刀魚以絕對的優勢取代了大中型魚類,相對重要性指數(IRI)遠超四大家魚。

長江禁漁刀魚最新消息(長江中下遊禁捕3年)2

整個70~80年代,長江刀魚在中下遊“獨領風騷”,鎮江、揚州、常熟等市獲益頗豐。1973年,刀魚産量創下3750噸的峰值紀錄,而這還隻是成魚的捕撈量。據老漁民介紹,刀魚幼魚的産量更甚一籌,漁獲中的刀魚大部分都是幼魚,但經濟價值不高。統計數據顯示,每年約有10000噸的刀魚幼魚被捕上岸,是成魚産量的2~3倍,這也反映出了刀魚雄厚的資源基礎。

長江禁漁刀魚最新消息(長江中下遊禁捕3年)3

長江刀魚看似無窮無盡,但專家還是敏銳地察覺到了危機,意識到刀魚的資源并非取之不竭,要實現高産穩産,就必須保護刀魚、保護産卵場。

專家的擔憂不無科學道理。在漁獲物中,有一個細節被調查組發現:刀魚的資源變動有“趨低”的迹象。以3~4冬齡的刀魚為例,1973年的平均體長為314.5mm,1974年降為310.3mm,1975年進一步将至306.5mm,這說明親魚的體型越來越小,意味着繁殖力的衰退。

長江禁漁刀魚最新消息(長江中下遊禁捕3年)4

另一方面,機帆船、拖網漁船的興起大幅提高了捕撈能力,單船生産力約是50年代的5-8倍。高産并不是刀魚種群壯大的結果,而是因為捕撈強度更甚以往,刀魚遭到了過度捕撈。

長江禁漁刀魚最新消息(長江中下遊禁捕3年)5

現在看來,老一輩專家的見解有一定的預見性:“如果無節制地捕撈,超越了刀魚的繁殖調節能力,最終就會引起資源的變化”。據此,有專家建議應合理捕撈刀魚,最好定額捕撈,保護刀魚的幼魚、親魚,同時應改進閘壩管理,建設配套的過魚設施。

但這些建議并未起到實際作用,結果可想而知,刀魚的産量急轉直下,且降幅超出預期。80年代,長江刀魚的産量銳減90%,僅剩370噸左右,90年代湖南、湖北、安徽的魚汛相繼消失,江蘇鎮江的魚汛也在1996年絕迹。

長江禁漁刀魚最新消息(長江中下遊禁捕3年)6

鎮江刀魚的曆史捕撈量

長江刀魚陷入資源危機,這是長江生态變遷的一個縮影。值得慶幸的是,禁捕制度在關鍵時刻挽救了刀魚種群,野生資源有所恢複,禁漁效果顯著。

一網捕撈400斤!禁捕3年後,長江刀魚大量出現

我國對長江刀魚的保護始于2002年,全江春季禁漁3個月,中下遊的禁漁時間為4~6月,2015年又調整為3~6月,有效保護了刀魚的繁殖期。

但捕撈強度居高不下,短期禁漁并未從根本上改變資源衰退的趨勢。直到2019年,我國又為刀魚提供了專項保護,刀魚捕撈許可證全部撤銷,資源量這才開始升高。

長江禁漁刀魚最新消息(長江中下遊禁捕3年)7

為明晰禁捕效果,研究人員在2019~2020年對鄱陽湖的刀魚種群進行了調查,采樣水域全長65km,寬3~14km,曆史上曾是刀魚的産卵場。結果顯示,湖區刀魚的數量有顯著的提升,28船次平均每次捕獲8.1尾,2020年增加到140多尾,一年增多16倍,資源恢複迅速。

長江禁漁刀魚最新消息(長江中下遊禁捕3年)8

人民網:鄱陽湖近十年來首次發現大量刀魚群體

相較禁捕前的狀況,效果一目了然。因為在2010~2014年,該水域的刀魚十分罕見,單船每天隻能捕到1.6尾(平均值),2017年僅為0.15尾,捕撈效益相當慘淡。

刀魚資源恢複迅速,這和繁殖特點密切相關。和鲥魚、河豚相比,刀魚的壽命更短,平均僅有4~5年,繁殖速度快,産卵率和孵化率都比較高。因此隻要保護得當,禁捕3年就能看到明顯的效果。

日前,中科院曾在上海崇明段進行魚類監測,一網下去足足捕到了400斤的刀魚,這在過去絕無可能發生!無獨有偶,科研人員在長江中遊的嘉魚站第二次監測到了一尾刀魚,規格達到了40cm,估計已有4~5齡,具備産卵能力。

長江禁漁刀魚最新消息(長江中下遊禁捕3年)9

前文提到,長江刀魚在90年代便從湖北銷聲匿迹,如今時隔30年重返長江中遊,這說明繁殖種群正在擴大,洄遊距離正在上延,中遊的産卵場有望重新“啟用”。而在長江禁漁的十年保護期内,刀魚可繁殖5代以上,平均産卵2~3萬粒/次,能很好地完成種群擴增,未來的成效值得期待。

禁漁效果的難點:區分長颌鲚和短颌鲚

刀魚并不是孤立的種群,在長江、黃河、錢塘江等通海河流中均有分布,形成了多樣的地理種群。其中,以長江的刀魚産量為最高,知名度也最大。

長江禁漁刀魚最新消息(長江中下遊禁捕3年)10

長江刀魚的學名為長颌鲚Coilia macrognathos Bleeker),但根據外觀不易定種,因為此魚很容易和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混淆。在形态學上,通用的鑒定指标是看颌骨的相對長度,即通過上颌骨長/頭骨長(S/H)的比值判斷,長颌鲚的S/H值為1.012~1.524,短颌鲚為0.728~0.997,而湖鲚則為1.021~1.379

長江禁漁刀魚最新消息(長江中下遊禁捕3年)11

不同體長的鲚,其比值也有不同,增加了鑒定難度

三者的颌骨/頭長比例高度相似,湖鲚和長颌鲚難解難分,而短颌鲚指标的上限0.997和長颌鲚的下限1.012也非常接近,單純用肉眼無法準确區分。

依據生态習性和分布水域,也很難完全分清三者之間的關系。

首先,最容易分辨的就是湖鲚,代表種是太湖湖鲚。太湖和長江幹流不直接相通,封閉性強,而湖鲚(又叫梅鲚、毛刀魚)則完全适應了封閉環境,産量高達2~5萬噸,體型較小,價格低廉,繁殖期間也會大量攝食。

長江禁漁刀魚最新消息(長江中下遊禁捕3年)12

長颌鲚和短颌鲚則難以分辨,二者體型、習性相似,種群存在混栖現象,并且都有洄遊型定居型的生态群。而民間則普遍認為,隻有洄遊的刀魚才是“長江刀魚”,市場價格最高,殊不知其中既有長颌鲚,也有短颌鲚。同理,定居在湖泊中的也不隻有短颌鲚,也可能有部分是長颌鲚。

長江禁漁刀魚最新消息(長江中下遊禁捕3年)13

長颌鲚(Coilia macrognathos Bleeker)

二者所不同的是,洄遊型的長颌鲚生活在海洋中,2~9月份繁殖,隻有在溯河産卵時才大規模集群,并且親魚不攝食,古書中記載的“飲而不食”即為實證。短颌鲚則生活在淡水中,5~10月份繁殖,而且沒有集群現象。

那麼,如何才能準确區分出真正的“長江刀魚”呢?耳石檢測提供了新的思路,科學家發現:在淡水中生活的刀鲚,其耳石中Sr/Ca元素的比值一般小于3;在半鹹水的環境中,Sr/Ca一般為3~7;在海水環境中,該比值一般大于7

長江禁漁刀魚最新消息(長江中下遊禁捕3年)14

(a)長颌鲚(b)短颌鲚(c)湖鲚

因此,通過檢測耳石中Sr、Ca的含量比就能判斷刀魚是否經曆了從海水到淡水的洄遊過程,再結合形态學特征,篩選出洄遊的長颌鲚。當然,如果隻重視口感和風味,不糾結物種歸屬,那麼通過觀察洄遊就足以辨出“高價值”的刀魚。

自然繁殖:解開“資源困局”的關鍵

刀魚種群的恢複依賴于自然繁殖,一是因為人工繁殖效率低,育成周期長,技術成本高,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困局;二是因為刀魚生性嬌貴,出水即死,幼魚和成魚的成活率難以保證;三是因為人工環境很難模拟出自然的生态變化,比如:洄遊時的鹽度變化,稍有不慎就可能影響繁殖效果。

長江禁漁刀魚最新消息(長江中下遊禁捕3年)15

因此,刀魚自然繁殖的奧秘才是解開“資源困境”的關鍵。曆史上,從長江口到湖南洞庭湖,沿線皆是刀魚的出産地,随着生态的好轉,長江下遊和中遊的産卵場穩定恢複,相信今後的喜訊會越來越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