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博物館展覽的幹屍

博物館展覽的幹屍

情感 更新时间:2025-08-08 17:21:13

  很多年前,著名電影《泰坦尼克号》深刻演繹了英國貴族的紳士作風,當這艘巨輪即将沉沒時,資本家們高喊:“Women and children first!”這一情景讓人們為之動容。

  如果你有幸漫步于倫敦,也能感覺到英國人刻在骨子裡的禮貌和修養,似乎“紳士”兩個字已經成為了英國人的代名詞。

  博物館展覽的幹屍(丈夫被展覽她留下遺願)(1)

  但是仔細研究英國的曆史後,你會發現強大的“日不落帝國”的建立過程卻充斥着血腥和暴力。早期英國殖民者們對待殖民地人民的殘暴與今天英國人展現在世界面前的紳士風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個故事發生在十九世紀,當時正是英國對外大肆擴張的時期,一對殖民地夫婦的遺體被英國人解剖,其中妻子的遺體在博物館中被展覽了長達72年。不知今天的英國紳士們是否有勇氣直視當年的罪惡。

  一、世外桃源變成了人間煉獄 在澳大利亞南部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島,名叫塔斯馬尼亞島。今天的塔斯馬尼亞島每年都會吸引諸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陽光、沙灘、海鮮,讓厭煩了市井喧嚣的人們流連忘返。

  博物館展覽的幹屍(丈夫被展覽她留下遺願)(2)

  馬可波羅從中國回到歐洲後,在歐洲各國皇室面前将遙遠的東方描繪成了一個遍地是黃金的地方,随着司南的應用,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率先開啟了大航海時代。

  “海上馬車夫”荷蘭後來居上,足迹遍布了全球各個角落,荷蘭人于17世紀初率先發現了塔斯馬尼亞島。

  當時島上的塔斯馬尼亞人主要靠畜牧業為生,整個小島基本上能夠實現自給自足,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說這裡是世外桃源,一點不為過。

  博物館展覽的幹屍(丈夫被展覽她留下遺願)(3)

  塔斯馬尼亞人看見了海灘上的神秘來客後感到十分好奇,在确認荷蘭人沒有惡意之後,還給予了他們很多食物。荷蘭人在島上勘測了幾天之後,便帶着幾個礦石樣本回國了,因為他們已經得出結論,塔斯馬尼亞島上蘊藏着大量的礦物資源。

  英荷戰争之後,荷蘭一蹶不振,英國逐漸取代了荷蘭在海洋中的地位,英國人在荷蘭的航海日志中發現了塔斯馬尼亞島,于是派遣一支殖民軍來到了這座小島。

  博物館展覽的幹屍(丈夫被展覽她留下遺願)(4)

  英國人剛剛到了這座小島後,與原住民井水不犯河水,他們隻是集中精力開采島上的礦産資源。

  塔斯馬尼亞人的思想還很單純,在他們的眼裡隻有畜牧業,沒有工業,所以隻要英國殖民者不與他們争奪草地、牧場,他們就能夠容忍英國人的存在。令他們沒想到的是,英國殖民者即将給他們帶來一場深重的災難。

  衆所周知,澳大利亞曾經被稱為是“英國的監獄”,被流放至此的人大多都曾在本土作奸犯科。而塔斯馬尼亞島則是“監獄的監獄”,被流放到澳大利亞的人,如果依然不服從管理,那麼塔斯馬尼亞島就是他們的最終歸宿。

  博物館展覽的幹屍(丈夫被展覽她留下遺願)(5)

  随着島上的人數越來越多,英國殖民者和原住民之間的矛盾開始逐漸被激化,他們為塔斯馬尼亞人劃定了一片很小的活動區域,為了生存,他們隻能反抗殖民者的暴行。

  但是塔斯馬尼亞人隻能憑借手中的長矛、弓箭與英國殖民者戰鬥,在火槍、大炮的猛烈進攻下,塔斯馬尼亞人的村莊化作一片火海,至此塔斯馬尼亞人徹底淪為了英國殖民者的生産工具。

  塔斯馬尼亞族群中的成年男性淪為了奴隸,女人淪為了英國士兵的發洩工具,曾經的世外桃源變成了人間煉獄。

  博物館展覽的幹屍(丈夫被展覽她留下遺願)(6)

  在英國人眼裡,塔斯馬尼亞人就像是動物一樣卑微,可以随意買賣,沒有人會在意他們的生死。很多塔斯馬尼亞人還被運回了英國本土,從大洋洲到歐洲路途遙遠,狹小的船艙裡烏煙瘴氣,如果船員發現有人染上了疾病,就會毫不猶豫的将其扔進海裡。

  而且英國人來到塔斯馬尼亞島後,帶來了歐洲的細菌和病毒,島上原住民長期與世隔絕,體内尚未形成對應的抗體,結果大量原住民被各種流行疾病奪去了生命。

  英國殖民者卻對此無動于衷,限制藥物的流通,因為他們認為,原住民越少,他們在塔斯馬尼亞島的地位越穩固。

  1824年,英國派遣喬治中将來擔任塔斯馬尼亞島的總督,他的到來讓島上原住民的生活更加卑微,他甚至還對塔斯馬尼亞人進行了明碼标價,凡是抓到一名成年原住民,獎勵五英鎊,抓到一名兒童,獎勵兩英鎊。

  在這種激勵政策的鼓舞下,英國殖民者的一場“狩獵”行動開始了。

  博物館展覽的幹屍(丈夫被展覽她留下遺願)(7)

  二、酋長的女兒 楚格尼尼出生于1812年,她的父親叫曼加納,是塔斯馬尼亞島上一個部落的酋長,雖說出身于貴族,但是這并不意味着他會逃脫被殖民者壓迫的命運。

  楚格尼尼的一生共經曆過三段婚姻,但是他的每一任丈夫都并沒有陪伴他太久。她未滿十八歲的時候,母親便在一次外出捕魚的過程中與一名捕鲸人發生了沖突,結果被捕鲸人殘忍的殺害。

  博物館展覽的幹屍(丈夫被展覽她留下遺願)(8)

  楚格尼尼還沒有從喪母的陰影中走出來,她便被一名木材商人綁架,兩個妹妹也被英國殖民者擄走,從此杳無音訊,楚格尼尼的第一任丈夫為了保護她,勇敢的和殖民者搏鬥,結果倒在了殖民者的亂槍之下。從此之後,楚格尼尼由酋長千金變成了奴隸。

  随着塔斯馬尼亞島上的原住民越來越少,執政官喬治意識到了諸多問題,如果沒有了原住民,礦場、農場裡那些工作由誰來做?

  1830年之後,原住民的人數已經從六千餘人銳減到了百餘人,如果英國人在島上的所作所為傳到國際上,大英帝國的名譽将會受到影響。

  最重要的是,當時英國的生物學家已經意識到了應該保護基因多樣性,所以綜合以上多種原因,喬治修改了當地的政策,開始探索與原住民相處的方式。

  博物館展覽的幹屍(丈夫被展覽她留下遺願)(9)

  由于楚格尼尼能夠斷斷續續的說幾句英語,所以她成為了英國殖民者與原住民溝通的橋梁。楚格尼尼本不想為惡魔們服務,但是考慮到這樣會使族人免遭迫害,所以隻能同意了下來。

  為了能夠與原住民和睦相處,喬治推出了“異族通婚”政策,鼓勵被流放至此的囚犯和土著人結婚。

  表面上看是這一政策不錯,但是實施的過程中卻充滿了強迫,但凡被流放到塔斯馬尼亞島上的人,多少性格都有些缺陷,要麼有暴力傾向,要麼有什麼特殊的癖好,原住民很不情願嫁給這些囚犯,但是一旦反抗,就會被喬治冠以破壞和諧的罪名。楚格尼尼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被迫嫁給了喬治手下一個馬仔。

  可能是上帝可憐這個命途多舛的女孩,這段被脅迫的婚姻持續時間并不久,楚格尼尼的第二任丈夫在一次瘟疫中死亡。

  博物館展覽的幹屍(丈夫被展覽她留下遺願)(10)

  經過這場瘟疫,塔斯馬尼亞人隻剩下了十幾人了,畢竟曾經是酋長的女兒,楚格尼尼始終肩負着延續種族血脈的責任。于是她遇到了自己的第三任丈夫——威廉。

  威廉是土生土長的塔斯馬尼亞人,完全是符合楚格尼尼的擇偶标準。威廉也非常佩服這位會說英語的女子,自從她成為英國殖民者的翻譯之後,她的确從英國人的槍口下拯救了很多族人。兩人的婚後生活總體來說是比較幸福的。

  但是他們二人的努力終究是徒勞的,他們身邊的族人接二連三的在疾病面前倒下,最終隻剩下了楚格尼尼和威廉。

  1871年,威廉在外出狩獵的過程中被一夥極端民族主義者陷害,楚格尼尼得知消息後感到十分悲傷,眼淚未幹,威廉的遺體便被英國殖民者搶走,最終被制作成了标本,被放在博物館中展覽。

  博物館展覽的幹屍(丈夫被展覽她留下遺願)(11)

  威廉也成為了世界公認的最後一名塔斯馬尼亞男性,威廉的遇害标志着塔斯馬尼亞人這一種族的滅絕隻是時間問題,楚格尼尼成為了唯一存活的族人,她病逝之後,這一種族将會永遠成為曆史。

  三、臨終前的遺願 威廉死後,楚格尼尼的身邊再無親人,她隻能孤獨的面對生活。偶爾楚格尼尼會去博物館中看望威廉,每當看到那些白人對着威廉的遺體說三道四,她的心中都會無比難過。

  五年之後,孤獨的楚格尼尼結束了自己艱苦的一生。臨終前,她曾經立下遺囑,希望自己死後,遺體不要像丈夫一樣被展覽,自己的遺體應該被火化,然後将骨灰撒向大海。

  博物館展覽的幹屍(丈夫被展覽她留下遺願)(12)

  或許是出于對這一種族的憐憫,英國人将楚格尼尼安葬在了一個工廠附近,雖說沒有按照遺囑交代的被火化,但是能夠入土為安已經是塔斯馬尼亞人的最後體面。然而,殖民者的貪婪還是被低估了。

  塔斯馬尼亞人滅絕的消息成為了當時的一大新聞,楚格尼尼曾為了媒體的噱頭。1878年,皇家塔斯馬尼亞學會将楚格尼尼的遺體掘出,她的骸骨被分成多份,被不同的研究所拿去做研究。

  研究過後,最後的塔斯馬尼亞人的遺體被送到了塔斯馬尼亞博物館進行展覽,個别研究所還保留了部分她的頭發以及表皮組織,楚格尼尼終究還是沒能逃過丈夫威廉的命運。楚格尼尼的遺物,諸如項鍊、手镯等被送到了英國本土進行展覽。

  博物館展覽的幹屍(丈夫被展覽她留下遺願)(13)

  1978年,大概是澳大利亞政府良心發現,将楚格尼尼的遺體從博物館中搬了出來,遺體被火化之後,将骨灰撒向了她一直向往的大海。而此時,距離楚格尼尼的去世已經過去了100年。

  上世紀末,英國政府開始在全國搜集楚格尼尼的遺物,并将這些遺物打包送回了塔斯馬尼亞島,至此這名女子才安詳的在海底沉睡。

  其實塔斯馬尼亞人的滅絕隻是列強殖民擴張的一個縮影。大航海時代,聽上去充滿了激情和冒險,駕駛帆船馳騁于大洋似乎是每個熱血男兒的夢想。

  但是這段曆史充滿了血腥和暴力,除了澳大利亞的原住民之外,北美的印第安人也深受其害,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看似是人類史上的一大壯舉,但是後來的殖民擴張則展現出了人性的貪婪與罪惡。臭名昭著的“三角貿易”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恥辱。

  博物館展覽的幹屍(丈夫被展覽她留下遺願)(14)

  如今的美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紐約街區高樓林立,休斯敦航天城車水馬,美國的各個角落都在彰顯着人類文明。過去的一個世紀裡,美國政府高舉所謂的“人權”大旗,将戰火燒到了84個國家和地區,他們口中的“正義之師”給這些國家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歐美國家虛僞的“人權主義”早已被批的體無完膚,曾經的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陸的主人,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紀,印第安人隻占美國總人口的1.2%。

  美國雖說一直提倡包容、多元,但是印第安土著現在基本處于美國社會的邊緣,他們的活動範圍基本在貧民窟。或許在不久的将來,印第安人會有塔斯馬尼亞人一樣的結局。

  博物館展覽的幹屍(丈夫被展覽她留下遺願)(15)

  中國的近代史同樣充滿了屈辱,從184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幾艘風帆戰艦打開了中國的國門開始,在後面的一個世紀裡,中國人民飽受列強欺淩。

  殖民者曾霸占青島、香港、澳門、台灣等多個地區,與美洲和澳洲的原住民不同,中國人民始終在堅持與殖民者進行鬥争。1955年,蘇軍從旅大地區撤軍,标志着中國的土地上從此再也沒有外國軍隊。

  結語 看看資本主義血淋淋的發家史,再看看今天的巴以沖突、俄烏沖突,我們應該為生長在中國而感到慶幸,隻有祖國的強大才能保護人民的安全。

  博物館展覽的幹屍(丈夫被展覽她留下遺願)(16)

  雖說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是國際關系始終都遵循叢林法則,落後就要挨打是亘古不變的道理。

  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隻有國家真正強大了,人們才能挺直腰闆唱出那句歌詞:“朋友來了有美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