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學園的秘密

學園的秘密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9 02:59:22

學園的秘密(學校的秘密)1

對于很多家長朋友而言,學校就像是一個沙盒。

把孩子送進去,過了三年或者六年再把孩子領出來,再送進去,再領出來,如是再三,與學校的緣分就盡了。

大家對于學校比較深刻的印象,無非就是寒暑假的超長假期,孩子的考試成績,班主任在群裡發的各種投票、打卡,各種要求你做的手抄報等任務,還有一次一次的考試、成績排名。

看上去好像很簡單,老師們隻用教課、考試、改作業、批卷子就行了,學校隻用開學、放假就好了。

但實際上,一所學校在整個社會環境以及教育體系中的運行,是一件非常複雜、比較專業的事情,大衆對其并不是非常了解,社會對于學校、老師的大多數誤會可能就來自于對這種不了解。

本文并非為學校、老師叫屈,隻是試圖從一所普通公辦學校的運行,來為大家一所學校是如何運轉,需要面對什麼樣的環境,學校中的老師又承擔了哪些任務,又是如何工作的。

順便聊聊教育方面的一些話題。

畢竟,增進了解總不是壞事。

學園的秘密(學校的秘密)2

一、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

沒有人可以脫離社會獨自生存,學校亦是如此。

從上下隸屬關系上講,學校是整個教育體系的最低端和立足點,要受到上級教育部門的管轄,接受上級各個部門的指導

比如基礎教育科、教研室、教科所,這是對接的學校教務部門如教科室、教導處;

比如辦公室、黨辦,這是對接的學校的辦公室、黨辦、團委;

比如綜治辦或者安全辦,對應的學校的後勤、綜治部門;

比如人事科,對應着學校的辦公室......

從周邊環境上來講,學校是所在街道或者社區的重要參與者。

作為事業單位,尤其是轄區内比較大、職工人數比較多、黨員人數比較多的事業單位,學校需要參與很多社區組織的活動,比如一些志願者活動、一些偶發性的活動比如流調、比如防疫。

同時,學校的綜治、後勤、安全也都需要與社區對接,在早年間沒有放開計劃生育的時候,甚至女教師隔幾個月就要去社區做檢查。

從廣義的社會關系上來說,公安、消防、用電、用水,也都是學校需要打交道的部門。

就比如用水,學校尤其是住宿制學校的用水量很大,如果能夠和節水辦、自來水公司處理好關系,那麼能節約不少資金。這些主要是綜治、後勤需要打交道的部門。

除此之外,還有人事局、财局、文明辦等政府部門,一些群團組織比如婦聯、團委,都是需要經常打交道的部門。

問題是,所有我們提到的這些部門,都是平行的,各有各的事情,但是它們向下對接的對象,就隻有一個學校。

所謂的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就是這個意思。

每一項工作都需要承接,每一項任務都需要完成,每一項檢查都要認真對待,每一個部門都不能得罪,不管哪一項處理不好,都可能會影響到學校的運轉。

比如,你看到的是班主任發在群裡的一項任務,比如端午節做手抄報,很無聊對吧,很形式主義。

但這是學校文明單位評選其中一項——我們的節日中的一部分,你幫孩子做的手抄報也許就是上級檢查時的實踐材料,而文明單位的稱号,關系着老師們的待遇——根據市級、省級、國家級不同,會有不同的獎金。

而這個文明單位評選所牽涉到的部門,就可以涵蓋學校所有的科室。

比如,每年開學時班主任都會在群裡要求孩子們看開學第一課,要求有照片。

你以為這是學校忽發奇想嗎?

觀看開學第一課的文件級别很高的,最少都是省教育廳下文,市教育局轉發并下文,要求學校組織的。

還有班主任要求你們裝的反詐APP,要求關注各種公衆号。

這些基本上都不是學校找事,要麼是人家找到教育局聯合下文,要麼是直接找到學校的對接部門要求配合,你可以不做,但是作為學校可以嗎?

這年頭,連個出版社搞自己的教材培訓,都能拉到省教育廳下文要求全員學習,學校除了接受還能怎麼辦呢?

再比如,你孩子的老師,尤其是領導&名師,突然有幾天不在班裡。

也許不是他家裡有事,而是去參加演講/公開課/學習/合唱/學術交流.....等等活動去了。

這和我有什麼關系呢?

想必有朋友會這樣想。

但是請大家琢磨一下,所有這些工作需不需要人做?

這些做事的人又都是從哪裡來的?

沒有哪個學校可以奢侈到專門組織一套全脫産的班子來應付這些工作,大部分都是一線老師兼任的,對,也許就是你家孩子的語文/數學/英語......老師在做。

而且很多工作落實到最後,都是一個人默默承擔,對,就是你孩子的班主任

尤其是孩子班主任兼主課老師兼行管人員兼為人父母,真的是很辛苦的。

現在學校承擔的各項工作簡直多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如果我們開一個上帝視角,你就會發現有無數的要求、文件從各個渠道彙集到學校這個點上,尤其是有了微信和辦公系統,簡直是不分晝夜、不分工作日與假期,晚上十點多發個信息,要求第二天上報材料都是常事。

所以請大家能夠多一些包容,面對學校組織的一些活動,面對班主任在群裡安排的工作,請多配合一下,畢竟你隻需要發一下,而班主任可能還需要整理之後上傳;

不要苛求班主任必須立即回複你的電話、短信和微信,因為他也許在開會、在做志願者、在迎接檢查;

盡量不要在上班時間之外聯系班主任,他也是一個父(母)親,也是一個兒子(女兒),也是一個丈夫(妻子),也有自己的生活。

當然,就像一些敏感的讀者朋友所想,這些事情就是會占用老師的一部分精力,就是會耽誤他的教學,沒有人是萬能的超人,沒有人。

隻不過有些好學校、規模大的學校,能夠把任務拆解給不同的人,小學校、不夠正規的學校,大概率很多工作都是一個人承接了,那種生活真是不敢想——沒有家庭、沒有事業、沒有情懷,就是忙。

但這恰恰是一部分老師的工作常态。

學園的秘密(學校的秘密)3

二、不出事,學校的第一要務

想不到吧,不是升學率、不是成績、不是出了多少教改成果,學校領導首先要确定的是——不出事

學生不要出安全事故,老師和學生之間不要出糾紛,家長不要來學校鬧,不管是不是學校、老師的責任,隻要出了事就意味着随之而來的小作文、抖音、頭條視頻、社會的指責基本是一遍倒的,家長對于學校基本是零容忍的,學校的責任基本是無限的,老師是一定要背鍋的。

同時安全還是一票否決,你學校幹的再好有什麼用呢?

隻要這一年裡出了事,那就等于白幹了。

所以吧,當你發現如今的學校不再組織春遊,組織的各種體育比賽越來越少時,當你發現學校的走廊被封住的時候,請理解一下學校在這種環境所必然會采取的保守措施。

甚至一旦出了糾紛,哪怕不是老師的責任,有些學校領導為了自己省事會要求老師主動服軟。

在這種環境下,大家不要擔心學校老師會惡意的對待學生,我不排除會有個别害群之馬沒有師德,但絕大多數的老師不會去刻意的針對某個孩子,畢竟現在的社會環境下,誰也不願意給自己找事,也不樂意給學校找事。

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幾乎是天生弱勢,連開除個學生都開除不掉

更多的老師越來越采取防禦性策略,跟家長打電話、發微信要留證據,不和家長發生任何意義上的金錢來往,不私下見面,對于學生的問題采取視而不見的态度。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社會輿論環境逼出來的結果

所以我現在看到某某家長的小作文,言稱自己的孩子被歧視,被區别對待時,我都會等一等,讓流言飛一會兒,看看是否會翻轉。

如果你是家長,你孩子的老師與某些家長産生了糾紛,如果老師沒有錯,請大家能站出來支持老師;當然如果老師有錯,也希望大家能夠站出來指出,這也是為了學校。

學園的秘密(學校的秘密)4

三、為什麼我孩子的老師很差勁,我們也反映了,但是就是換不掉?

第一,如果反映問題的隻是個别幾個人,很可能屬于是你個人或者幾個人對老師不滿意,這種情況下學校是不會站家長的。

而且大概率,你覺得差勁,真的就隻是覺得。

第二,即使反映問題的家長很多,但如果是态度問題或者教學方面的問題,前者學校會首先談話,後者學校大概率會給一定時間,不會立即動老師的。

因為學校的班級課程安排都是一開學就做好的,一個蘿蔔一個坑,你不讓這個老師教,讓誰來教呢?誰願意來教呢?

而且這兩個問題都是可以改變的,尤其是後者,學校是要給一定的改進的時間的,不可能把一個老師一棒子打死的。

所以除非是非常大的原則性問題,違反了教師規範,違反了師德,否則學校肯定是要均衡考慮,不會輕易換老師的。

大家要客觀的看待學校老師的好與壞,人都有千差萬别,老師也不是聖人,自然會有負責與摸魚、高水平與平庸的分别,一般學校在每年安排老師的時候,都會均衡安排,不會出現那種超強的班級配置。

即使培優班的老師,一般也會一個培優 一個普通班的擔課。

這個時候,與其糾結老師的優劣,不如指望學校的制度、風氣托底,在一個良好風氣的學校,說白了就是名校,還是有比較卷的風氣,怎麼也會有底線,如果是在普通學校的話,找所謂的高水平老師,倒不如找個年輕老師比較多的班級,起碼會有個負責的态度。

如果看這篇文章的有年輕老師,我作為一個過來人,給一個建議吧:

不管你身處什麼樣的學校,深入的研究教材教法、磨練教學技能、搞教科研,都不是一件吃虧的事情,與其因為學校風氣不好、領導同事排擠這些事情自怨自艾,不如努力起來。

教育這個事是隻要你做了就會有成效,本領就能提高,隻要你做的多、堅持的好,本領是日積月累,長在你自己身上的

教育界也是相對公平的,用水平說話,用成績說話。

你隻要有水平,站在那裡講一講,到底如何一目了然,你成績好,你在學校說話聲音就大一些,總是埋沒不了的。

在學校這樣一個業務部門,你教學水平牛逼,你人就牛逼!

加油!

學園的秘密(學校的秘密)5

四、關于學校到底是不是一個服務部門?家長到底要不要請老師們吃飯表示?

很多家長,包括社會輿論都會有這樣一個認識——學校就是一個服務部門,老師本質就是服務業從業人員,靠學費發工資,态度好、服務好是應該的,就活該被家長們怼。

好吧,你看過哪個服務業、哪個服務業人員是能影響到甚至決定你孩子前途的?

某種意義上,老師的确是不創造價值,沒有生産出任何一件有價值的器具,但老師培養的是社會勞動力。

某種意義上,老師自己掙不了錢,依賴的是納稅人的錢,但說實話,除了一些發達的一二線城市,大部分中西部城市老師依賴的是中央轉移支付和本地的房地産,隻靠家長家長交的稅和每學期交的學費(小初階段連學費都沒有)老師都去吃西北風了,學校也别幹了。

教育行業,尤其是公立教育系統,不是服務業,謝謝。

那麼是不是就得把老師供起來,逢年過節上個供,請吃個飯呢?

倒也大可不必。

每年秋季開學時,都會有一個家長請客的小高峰,畢竟孩子在人家班裡,不要求人家老師額外照顧,但是禮多人不怪,隻求老師能夠一視同仁,稍微關注下。

這是相當多家長的想法。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種想法我能理解,畢竟我也是為人父母。

但是吧,真大可不必。

老師都是比較辛苦的,好不容易有點時間,本來想着回家歇歇,陪陪家人,輔導下孩子作業,你來請吃個飯,老師跟你又不熟悉,又不欠你那頓飯,去了尬聊其實也挺沒有意思的。

而且這種家長朋友,往往是通過學校一些領導的渠道來找班主任,班主任再把幾科老師召集一下,人家老師不想來吧,領導說話了,來吧,心裡又不樂意,這就叫平空生事啊。

吃了你的飯,老師以後見你娃,到底是管是不管,反而會糾結。

所以老師們都不太樂意去赴宴的。

說白了,與其這樣不如告誡孩子,遵守紀律、尊重老師、認真學習更有效果

送禮也是一樣的道理。

學園的秘密(學校的秘密)6

五、教學與教研,分數與理想,困局與突破

教育,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教學,也是一項特殊的工作。

特殊在于,教育的對象是人,目标是使人得到更好的發展

當然如果從一些傳統的功利角度講,教育是培養社會合格的勞動力的場所,但現在的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合格勞動力标準也越來越高。

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講,從上級主管部門、學術界、教師群體、學校領導、社會共識上來說,培養具有相當強能力的學生才是學校的根本任務,也是老師的價值所在

但問題是,現在的初中、高中階段的教學,絕大多數人是不滿意的。

大家都不滿意,都認為現在的這種教育方式——分數遊戲、内卷、超高強度學習,是不對的,無法有效的培養人,不是有效的教育。

但另一方面,大家又在這場遊戲中欲罷不能,沒有最卷隻有更卷。

于是極其别扭的一幕就出現了。

專家們和上級教育部門總是在高喊教改,總是要求培養素質,甚至在課标強調素養,學校領導也在喊教改,在提倡培養學生的素養,在公開課、在各種場合,都要強調素養目标,家長和輿論也要求培養學生的素養,不要隻唯分數論。

但事實上,上級部門考察一所學校行不行,看的還是分數,還是升學率,家長選擇學校,看的也是分數和升學率,仿佛那些教改和素養直停留在公開課、論文、會議以及彙報材料上

原因很簡單,因為資源有限、供給不變

在優質資源一直非常稀缺的情況下,競争是難以避免的,那麼見效最快的,或者說能夠保底的,總是傳統的教學方式。

改革口号人人都會喊,但是真正落地卻需要極大的勇氣,因為一旦考試成績要波動,家長就會憤怒的去找校長的事了。

而且不少教改成功的學校,要麼是學生水平較高,要麼是疊加有高強度的學習壓力,所以到底是教改的成功,還是高壓的成功,就很難判斷了。

從我作為老師的角度來說,我對所有的教改者都充滿敬佩,不管是處于什麼目的,能夠勇于改革,都冒着極大的風險。

但從家長的角度,我卻是對過于大刀闊斧的改革心存疑懼,現在的教育模式是長期形成的,在沒有革新手段之前,你很難說哪種模式是一定有用,哪種模式就一定是落後的,嚴格來說,不同的課型、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學生情況,很難有一個一刀切的方案。

有些學校的教改步子邁的太大,除了一些優秀的學生可以接受,對于普通學生來說是有風險的。

大部分有一定情懷的教育管理者所進行的教改,目标其實放的很低,主要還是圍繞着提升課堂效能,提升學習效率來入手,采取的措施一般也都是課堂形式強調學生參與、評價機制、教學常規的細化、校本教材的開發

經過這些年來的努力,相當多一部分優質學校,已經形成了較為一套較為良好的機制,下限很高,這就是為什麼要選擇名校的原因之一。

但即使如此,任何一項改革也都會增加老師的負擔,提升對老師的要求,所以很多老師實際教學中未必就是完全按照學校的模式來進行的,但很多工作都可以向學校教學的主線上去靠。

學園的秘密(學校的秘密)7

六、銜接,一場0和遊戲

熟悉我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是主張小初高一體化的。

如果放大到政策層面,我其實是主張加強本地教研部門的發言權,從高考、從大學人才需求的角度做出頂層設計——為了應對這樣的需求,高中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如何培養?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初中需要輸入什麼樣的學生?

為了引導初中培養高中階段真正需要的學生,中考應該如何引導?

在中考無法左右的情況下,是否應該給高中一定的自主權,使得高中可以錄取自己想要的符合标準的學生,其本質仍然是引導初中培養相應人才。

初中同樣,向上對接高中要求,向下對小學提出自己的要求。

使得整個教育系統自下而上有一個統一的培養目标,有一個明确的培養标準。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小學、初中、高中直接并沒有做到很好的銜接。

小學就不說了,沒法說。

就說初中吧,初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目标其實是中考,而不是為高中輸送人才。

于是你就會發現,初中教師、初中生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備考上,但孩子們到了高中卻發現空有一身屠龍之技卻毫無用處。

中考就是本地内卷,有什麼意義呢?

簡直就是一場0和遊戲。

哪個初中有多少人考上本地哪所高中,對于教育管理者而言毫無價值,真正有價值的是高考,起碼是和外地區卷,和外地區搶名額。

一個地區的教育界,應該是以一個整體出現,不管你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都應該是以上一級的課标、考試要求為導向,高考成績才是最終的體現。

但高考考上多少名校,對于一個地區真的有價值嗎?

學園的秘密(學校的秘密)8

七、考上多少名校,就流失多少人才?——有些黑暗的真相

我記得看過一篇新聞,某個地區非常重視教育,但是越重視教育,該地區卻越貧困。

我當時看到之後很困惑,為什麼這樣,難道不是教育興邦嗎?

等我到了一定年齡,這個事情我就明白了——中國太大了,你辛辛苦苦培養的人才并不能真為你所用,更多的是便宜了發達地區。

相信看我文章的很多家長都是如此:

來自于一個高考地獄省份的小城市,靠着奮發努力、刻苦學習考上了一所好大學,畢業之後順理成章的選擇最能夠實現自己價值的地區——自然不會是故鄉,為什麼要讓孩子再受二茬罪呢

從個人來講,毫無問題。

但對于你的故鄉而言,這就是一個有些黑暗的事實了:

投入巨資培養的人才都為别人做了嫁衣裳,最後沒有一個回來的,城市慢慢的空心化,人才永遠不夠,最後成為大城市的供血機。

在人口老齡化,出生人數逐漸下降的當今,這幾乎就是每個内地中小城市的現實。

這也可以為什麼越是經濟發達地區越重視教育,投資也越多。

因為它們投資培養的人才絕大多數可以留在本地,為本地繼續做貢獻,這是一筆非常合算的買賣,甚至好的教育也能幫助他們吸引人才。

所以我們會發現發達地區老師的待遇很好,而普通内地小城市的教師待遇并不像大家想象的如何優渥。

學園的秘密(學校的秘密)9

八、老師的待遇,薛定谔的貓?

關于老師的待遇,大家一直炒得沸反盈天,有人說老師過的很清貧,很苦,有人說你放屁,老師工資超級高,順帶還自己開班,掙得盆滿缽滿。

都對,又都不對。

都對,是說他們說的都是事實,都不對,是說他們看到的事實并不全面。

中國太大了,差距也太大了。

我們國家内部不同省市區的差距,也許比非洲國家和美國的差距都大。

作為經濟發展附屬品的教育,自然也會受其影響,是的,雖然我是一個教育從業者,我從來都不會高估教育的地位。

因此,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教育的地位越高,溢價也越高,越是經濟差的地區,教育越沒有人重視,地位和收入在本地也越低。

就比如兩個地區,深圳能夠給老師開到幾十萬年薪,學校一年經費幾個億,是因為裡面有大量地方财政支撐,一個欠發達地區,學校改善個教學壞境也許都沒得錢。

所以就不要互相指責了,大家都不容易。

學園的秘密(學校的秘密)10

九、學校發的教輔,為什麼我永遠都沒有聽說過?

會有家長朋友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我在網絡聽說的一些教輔,學校從來不用,用的都是一些沒有聽說過的教輔?

其中原因很多。

一方面現在學校的教輔管控很嚴格,很多都是走的當地新華書店渠道,是本省或者本地教育主管部門規定的本省出版社出的教輔。

另一方面有些教輔本身就走的不是零售路線,走的就是學校路線,時髦一點,就是人家直接是走的to B路線,而不是to C。

比如像是世紀金榜、紅對勾、步步高這些,大緻都是這個風格,你沒有聽說過,不代表質量不好。

這些教輔相較于我們家長比較熟悉的教輔,比如必刷題、一遍過來說,适用性可能更強一些,會帶一些知識點解析或者例題,更貼合老師上課教學使用習慣。

真是沒有想到,寫着寫着就不受控制的寫了七八千字,大家随便看看吧。

還是那句話,地區有差異,我看到的未必是你看到的,你看到的未必是我經曆的,所以,Peace&Love。

歡迎關注公衆号:安然的數學小酒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