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湧湖生态漁業模式有哪些内容

湧湖生态漁業模式有哪些内容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9-17 06:00:44

塥湖位于江蘇省常州市西南13km處,地跨武進和宜興兩市,是太湖湖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面和西北面為黃土質平緩低丘,東和南面為低窪的平原圩區。塥湖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079mm,多年平均溫度為15。

31,适合水生植物和魚類的生長和繁衍。湧湖面積為164km2,平均水深1。 27m,蓄水量1575 x10sm3。湧湖為一淺碟形窪地,湖底平坦,是太湖分化殘留湖之一,有多條河道與太湖相連通。湧湖又是一個典型的草型湖泊,水生植物覆蓋率達93% ~ 95% 除已進行湖泊網圍養魚面積外,其中沉水植物分布面積占85%以上。

主要水草種類為黃絲草、馬來眼子菜、菹草、苦草、輪葉黑藻、金魚藻和聚草以及蘆華等。由于塥湖網圍養殖面積的不斷擴大,大量撈取水草和人工外源性投餌,加速了水生植被的退化和富營養化的進程,從而影響了湖泊多種功能的發揮。為了便塥湖漁業生産健康發展和生态環境的不斷改善,将建立湧湖漁業高産模式,發展生态漁業作為八五科技攻關的主要内容。

其指導思想是首先将湧湖作為一個統一的複合漁業生态系統,在通盤考慮當前和長遠利益相結合的基礎上,根據湖泊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和餌料資源狀況,将全湖劃分為三個功能不同的生态區,采取不同的增、養殖技術和保護措施,在确保湖泊環境質量不下降和生物資源不被破壞的前提下,獲得更多的漁獲物和經濟效益。

其次是調整養殖魚類的品種結構和水生植物群落結構,達到節約餌料資源和優化水生植物群落的目标,使水生植物資源能永續利用和水域環境不斷得以改善。因此,塥湖生态漁業模式可為三個生态區建設和兩個結構調整。三個生态養殖區建設是資源增殖區、繁殖保護區和網圍養殖區;兩個結構調整是優化水生植物的群落結構和調整魚類結構。

自八五以來,湧湖的漁業生産從原始的單一捕撈業,通過大力發展大水面網圍養殖逐步走上以養為主的養捕相結合的道路,特别是實施了三個生态區的生态漁業工程,采取了調整養殖魚類的種群結構和優化水生植物群落結構等措施以後,塥湖的漁業生産有了顯著的提高,水草群落得到優化,水質保持良好狀态,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生态效益。

1994年養殖産量達9137。 8t,比1992年增加14。 1% ;總産值達92幻。8萬元,比1992年增加76。 4% ;每公頃産值30067元,比1992 年增加60。 5%。名、特、優水産品大幅度增産,經濟效益顯著增加。1992 ~ 1994年青蝦年均漁獲量為1054。

7t,占全年捕撈總量的53。 54%,比1990年淨增344。 5t,增幅達48。 5%。其中,1993年青蝦産量為960。 2t,占當年捕撈産量的51。 8% ,産值占年總産值的84。 7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